夏秀媚
案例背景:
我是二(3)班的美术老师,有个男生叫丁xx,这个孩子性格开朗,然后他喜欢调皮捣蛋,上课时经常乱拿乱扔同学东西,屁股永远从不会坐实在板凳上,有时下位绕着满教室跑,永远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玩世不恭的样子,每个老师都拿他没办法。这是每个老师眼里的“小怪兽”,在课上老师只能暂时的打压他一会,并不能完全收服他。
案例描述:
一天,丁xx同学在美术课上摆弄玩具,起初没有管他,心想随他玩会,只要不捣乱就好,平日里他也没有哪一节课是安分的,只要他不惹是生非便是安好。可是作为一位老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见丁xx同学在课上玩啥,还是忍不住喊他了,不过是喊他回答问题的,希望他自觉地把玩具收起来。他这个“小怪兽”居然没有发狂,而是安静认真地回答了问题。那我得好好抓住这个机会表扬他,于是我让学生送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此时“小怪兽”很开心,然而过了一会,他的魔性又显露出来了。
当所有学生都在安静作画时,他一个人在后座玩起了喷水壶,当我去提醒他,不要玩,以免喷到学生,他反而玩得更起劲了。作为老师的我,必须要拿出威严来已经让他玩了大半节课了,这次就是不给他玩,硬是想从他手里抢来喷水壶。他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嬉皮笑脸地从座位上逃了出去,我很生气,想追回来,把他逮着,然而他这个“小怪兽”狡猾地很,一时没逮住他,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作画,暂时放他一马。我是想下课把他拽回办公室谈心,终于等到下课了,我可不顾及了,猛地一下抓住了他,死啦硬拽拖到了楼梯口,硬是拖不走了,我只能放弃了如此好的机会,放走了他。
以前和他聊过,知道他很怕他妈妈,而他的爸爸经常加班到很晚,不怎么管他,他们父子几乎没有交流,而他很渴望和他爸爸共进晚餐。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渐渐如此叛逆吧。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猜测。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找来了他妈妈。通过跟他妈妈谈话几个小时,让我了解到事实的确如此,然而又不全是,男孩天性就是好玩,不过我相信他是有良知的“小怪兽”,总有一天,他会被收服。他在家虽然调皮,但很听家长话,作业也能及时完成,还能帮家长做家务,这样好的小男孩竟然会是所有老师眼中的“小怪兽”?
“小怪兽”也需要爱啊!其实在我之前,班主任已经找过他家长多次了,他的爸爸也意识到了儿子需要被关爱。所以近期,他爸爸尽量提早回家和他共进晚餐,和他一起做作业、玩耍、睡觉,“小怪兽”似乎温和了好多,不过“小怪兽”还是“小怪兽”。过了几天,他又在课堂上玩起了飞机,班主任说:“让他玩吧,只有让他玩,他才能克制自己,然而没玩多久,他又开始了各种捣乱......”
案例反思: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自身的性格特点、学校教育不够完善等原因,使丁xx同学成为了所有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小怪兽”。我认为可以从对丁xx本人的引導、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对全班学生的引导三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引导,加以帮助。在此事件后,我也做了深刻反思:
1)人有归属与爱的需要。
从心理学上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是: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人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
丁xx同学,在本案例中缺乏的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他长期缺乏父亲的关爱,所以他在学校各种捣乱,对任何学习都不感兴趣,除了玩,他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2)教师要关爱一切学生。
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它要求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关爱一切学生”。要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教师要有耐心,善于换位思考。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教师,每天都在面对这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如实反映了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耐心是一名教师的一个重要素质,是使得修养的一个方面。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特别需要有耐心。
4)教师要经常并善于与家长沟通。
德国伟大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国名的命运,与其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在母亲手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品行,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认知比较具体、深刻。与家长联系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要经常要做的工作。
在本件事中,放学后,我及时与丁xx家长联系,由于家庭教育对丁xx的问题行为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放学后,我与丁xx的家长反馈了事情的经过,在反馈的过程中,我放下老师的身份,不以“告状”的口吻而以朋友的角度表示自己对丁xx的担忧,消除家长对我的警戒心理。在博取家长对我处理该事件的方法的认同后,我努力争取丁xx的家长也就此事对丁xx稍加教育,博取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争取家校教育的配合,促使丁xx的转变,使对丁xx的教育与转变更有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