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影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一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上。据统计:小学语文12册课本中科普说明性文章占百分之七,是除记叙性文章以外的第二大文体。这一目标要求教师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科普文的独特语言表达,感悟“科学言语”的魅力,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唤醒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笔者曾经参加“浦口区课堂教学竞赛”,竞赛统一以中年段的一篇科普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为题。我在整个备课、上课的环节中,对于科普说明性文章有了一些浅显的想法,并计划实施个人课题的研究。
1.1 全民关注度低,科学精神缺失。
据2015年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国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6.2%。”这个数字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科学”二字在我国全民关注度较低,教育对于科学的引导不够,我国公民的科学探索精神还有待提高。
1.2 教师科学素养不高,缺乏科普意识。
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科学素养不高、缺乏科普意识的问题。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我研究了不同年段、不同教师的科普文教学,一位女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三上《航天飞机》一课时,PPT上出示的是普通飞机的照片;另一个老师在教学五下《神奇的克隆》时只告诉学生克隆技术可以再造出另一个自己,却不告诉学生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还有两位教师在教授《跟踪台风的卫星》时,将我们打的电话也归为同步通讯卫星……教师在教学科普说明类文章时,还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责任,而教师本身科学素养不高、缺乏科普意识的现状,导致科普文的教学困难重重。
1.3 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
科普类说明文较其他记叙类文章而言比较干涩乏味,学生则更倾向于故事性
较强的文章,如《半截蜡烛》、《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而教师更倾向于《爱如茉莉》、《第一次抱母亲》这类的抒情性文章的教学。科普文在许多教师眼里看来,语言文字不够优美、感人,内容又大多是一些已知的科学常识,实在缺乏教学的兴趣。最终,学生失去了学的兴趣,教师失去了教的热情,科普文教学的处境日趋尴尬。
其实,细细揣摩语文书中的科普文,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我们能多一些思考,从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科普文教学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2.1 理解“科普”之意。
“写什么”是科普文教学的出发点,学生不知道“写什么”,自然不能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如四下的《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学生对“互联网”并不陌生,但对于“电脑是如何通过互联网连接的”不能清楚的明白。而文中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一只巨型的蜘蛛,职称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这张‘网通过无数条‘线把一万条线连接起来。”“这些‘线上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文章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明白了“互联网是如何将无数的电脑连接起来”这一深奥的问题。科普文就是这样将深奥难懂的科学原理告诉学生的。教师教学时首先应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包含的科普常识,建构科普意识。
2.2 品读“科普”之情。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一直是科普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对科普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科学常识、学习说明方法的层面上,我们还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如何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的?那就要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了。
课文中第二自然段后半段介绍了互联网比邮递的速度快许多,不仅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还可以看到对方的形象。教学时,我找准学生情感的触发点,与学生交流:“小时候,我们许多人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长大了,我们来到新的城市生活,很久没有见到他们,你想念他们吗?”学生一下子就被带入情境中,掀起了情感的波澜。此时我又接着说:“见不到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给他们打可视电话,因为网上通话,电脑里不仅……,还可以……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学生情感动容,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互联网的巨大作用。此时再让学生朗读本段,情感自然饱满,学生对互联网的好感油然而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普文的教学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阅读教学,还应走向“培養学生科普写作能力”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对小学中年段科普文的研究主要在阅读教学的方面,下一学期,我将把实践研究的重点放在科普文“读写结合”的方面。
“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中介,是以课文内容为素材,能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纵观整个小学六年级教材,明确要求写科普文随文练笔的共有5处,中年段3处,低、高年段分别1处。数量较小,且要求并不明确。
“如何利用随文练笔提高科普文教学水平?”“不同年段科普文随文练笔需要达到的目标有什么不同?”“各年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我下个阶段研究的重点。
在前期研究小学科普文教学的现状和对策期间,笔者发现,科普文想要真正实现育人的价值,教师首先要具备“科学”素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普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琅小威尼斯水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