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
一、创新课堂教学观念
1.变“教师权威”为“师生互动”
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完全是平等的,应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求得新的发展。教学的过程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
2.变“知识本位”为“全面提高”
在继续提高认知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不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还要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3.变“精英主义”为“面向全体”
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冒尖,扩大自主权,增加选择性,大力倡导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让广大学生动手、动脑,多方进行实践操作,把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实现课堂是安全、问题、开放、情感的价值方向。
(一)导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学习积极的动力,也是发展和开发学生智力潜能的契机。
1.精设导语
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2.巧设幽默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使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就会使学生大脑产生强烈的反应,使学生想学、要学,使整个教学过程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振奋学习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导疑
要使教学发挥出学生的积极心态,设置疑问是极为有效的方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提供质疑的机遇、氛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质疑探索发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1.质疑探索,变被动为主动
要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胆识以及意志品质。首先必须创设质疑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去发现、探索、创新。要认识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质疑就是要不依赖于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被人的观点,让学生不要把老师当成权威,把老师的话当成“真理”,让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去听老师讲解分析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抓住关键词语大胆质疑。
2.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探究质疑
我们在教学中不光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发现,我觉得指导学生学会探究质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好奇心是儿童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它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发现问题,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个性。
(三)导思
提高学生思维创造的能力,应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使他有“用武之地”,有条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1.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积极探索的同时,还应该激发学生大胆求异,积极进行思维发散,敢于向同学、向老师、向权威挑战,多问:“真是如此吗?”“只是如此吗?”并去积极探究。对学生即使不恰当的驳问、发难和新解,师生也不能嘲讽,对其胆量、意识和精神要给予充分肯定,热情鼓励。这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使用。
2.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向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进行合理想象。
(四)导创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根据教育部最近一次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目前的教育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真正的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能使学生思维活跃,自由地、有选择地吸收知识,能促使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探索,以及对多种思维方式的借鉴。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提倡“因材施教”,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和分层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训练内容及要求,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在备课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抓尖、提中、鼓差”,使教师在教学和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两个环节:一是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揭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验是否达标。二是要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对差生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浅显的问题,不论回答对和错,却要给予鼓励,增强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对优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发挥优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
作业设计时,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所获。
四、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录音机、投影、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了直观教学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参与感知,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深厚的艺术,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创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培养具有創造型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