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契机,实现制造强国就必须要重视制造的质量和附加值,在全国范围内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学生培训和教育的重要基地,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工匠精神概述出发,分析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从而探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希望能够为之后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一点帮助。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的质量和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同时也阻碍着我国制造业实现进一步发展。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希望通过十年的努力,能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直以来,德国制造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高品质的代表,是制造业中神话般的存在,就好比德国在中国修建的下水道能够经受住上百年的考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德国工人严谨、高效、专注的工匠精神息息相关。如果说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推崇工匠精神的话,那么2015年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纪录片就更是将工匠精神植入到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工匠精神不区分大小,无所谓老少,就像职业没有贵贱一样,在任何行业都存在着工匠精神。大到长征火箭中发动机的设计与组装,小到自行车上一颗小螺丝钉的制造过程,都不缺乏工匠精神的存在。
工匠精神的概念由来已久,在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并不缺少工匠精神的存在。如果说传统的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倾向于一种刻苦精神,那么当代工匠精神更多的则是宣扬一种创新精神和科技精神,新时代同样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代工匠精神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尤其是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制造强国的目标,就必须要注意将工匠精神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让工匠精神发挥创新、创造的功能。
2.1工匠精神有助于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就好像是一辆正在快速前进的马车,虽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面临着亟需转型升级的困境。如果中国经济和制造业不尽快进行产业升级,那么在国际竞争中很快就会被边缘化,然后被世界发展所淘汰。而在我国经济和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各行各业的改造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精尖人才的需求,更是远远不足。一方面,转型必然是痛苦的,转型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以往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技术和设备,跨出自己的舒适区,区寻求更加高效的、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这对于人员的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通过日日夜夜的不断思考来实现。另一方面,我国对于工匠精神的推广力度一直不够,大多数都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实际,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精尖技术型人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2工匠精神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企业如果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这也是企业生存的重要保障。然而前段时间中国游客在日本大量抢购马桶盖的闹剧集中凸显了中国群众对中国企业产品的不信任,这其中不缺乏有些中国群众跟风的情况,但是也在侧面反应了中国企业所制造的产品的质量问题。诚然,对于中国本土产品和日本、德国本土产品,我们会发现不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产品的设计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都是存在较大差距的。随着国人经济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數人宁愿多花一点钱,也想要购买到更加称心如意的产品。而工匠精神正传达了一种对产品质量孜孜不倦的职业精神,也就是说通过在整个企业中宣传和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帮助企业培育出一批始终秉承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态度的工匠,从而促使企业蒸蒸日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2.3工匠精神是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法宝
相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讲,工匠精神更是我们每个人实现职业梦想和人身价值的重要法宝。通过观察现实我们能够发现,绝大多数在行业中取得较高成就的人,往往都能够抛开外在的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人,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他们中有的人或许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有的人或许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能够在众多员工中凸显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能够发现这些具备工匠精神的人逐渐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相对于其他人,他们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业中,在一丝不苟地完成职业中所要求的工作强度的同时还能够积极思考,通过创新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各个行业和各个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如果说普通的求职者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那么具备工匠精神的求职者就能够实现自身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在这个竞争剧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这也能像和人生价值。
3.1将工匠精神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要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对于工匠精神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知,提升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向往与追求。比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大国工匠》纪录片,通过纪录片中能工巧匠们的先进事迹来感召学生,在学生内心中形成工匠精神的雏形,然后通过班级学生讨论的形式强化工匠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发现隐藏在学生周围的工匠精神,这样的工匠精神更加接地气,与学生没有距离感。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渗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尤其是对于高等职业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更加要让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对于职业生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好技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精神。
3.2在校内外实训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理论知识总是要靠实践来进一步检验,工匠精神更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首先,高等院校在学生进行校内实训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学生的实训流程,通过高标准要求学生来加强学生的职业观念,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工作严谨、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同时,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对于学生优异的表现要及时进行肯定,对于学生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要有策略的进行指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学校要与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校内环境与真实的企业环境相比,终究是存在不一样的地方的。只有通过真实的企业实训,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严谨、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
3.3致力于打造优秀教师队伍,言传身教培育工匠精神
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才能够通过言传身教在学生中形成工匠精神氛围。因此,学校不仅仅要重视学生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更加要重视教师团队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第一,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到合作企业、一线技术岗位上去实习、去锻炼,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亲身感悟来提高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全面认知。第二,学校可以从企业聘请具备专业技能的匠人担任学校的客座讲师,一方面可以为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来帮助学生解决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与学生的交往将工匠精神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第三,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大国工匠”到学校开展讲座,激发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积极性和追求欲望。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法宣工匠精神对于国家、企业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在学生的技术教育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通过各种教育途径以及弘扬方式,将工匠精神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在实現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批有技术、有担当、有工匠精神的有力储备军。
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思政专项课题“中国制造2025”视阈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践行 (项目编号:2017SJBFDY569 )及 2017年南通航运学院教育教改类课题 一般项目“精品工匠出师: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HYJY/2017B1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