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慧
博尔赫斯说:天堂就是一座藏书楼的样子。阅读,不仅是对儿童语文学习上的熏陶,让儿童直接体味母语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
——楔子
检测卷发给学生后,我们班有一位家长在QQ上找我了:
“z老师!您好……”
“我们家apple语文有点……z老师,望您给点建议!!!”
他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虽然不符合感叹号的一般使用规则,可是他急迫的心情由此表露无疑。我考虑后,详细地回复了他。
说到语文学习,多看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老师。而我自己就沉溺于看书难以自拔,平淡日子中“手不释卷”是我最享受的生活状态。在成长过程中,书给了我无法言说的帮助。我又觉得既为人师,家长在他女儿的语文学习上遇到困难找我,我不论怎么说都应该认真地帮帮apple。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于是参照她的性格和学习特点,我回复了1000多字。
我本以为说明白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谁知道他直接打电话问我有没有给她女儿补课的资源,不等我说,他就滔滔不绝、洋洋洒洒地说开了。通话过程中,他急切地说,我耐心地听。总之,他希望我能帮忙让他女儿学点什么。其实,学点什么?——我不是回答了吗,概括起来八个字:亲子共读、出声朗读。
“承蒙信任,不胜感激。”我这样跟自己说,既然如此,那就试试看吧。
我知道“开卷有益”,多看书一定是好的。可是这种有益的程度如何评价呢?是指语文成绩分数高了,还是关于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是显性可测的,还是隐性未知的?新课改理念已深入我心,新教程培训后我的疑惑之处仍处于摸索阶段。
试一试会怎么样呢!于是,怀着一颗期望的心,我想试着做点什么。
就按照和家长提出的建议:我们从师生共读一本书、朗读出声音开始吧。
读什么书呢?当然是儿童优秀作品。在对比完各类阅读书目后,我倾向于窦桂梅老师推荐的书单。小学四年级的阅读书目是:《窗边的小豆豆》《狐狸列那的故事》《海底两万里》《唐宋八大家传奇》。四年级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为:9——11岁的儿童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读有趣的书会让孩子的注意力不自觉被书的内容吸引,窦老师推荐的这四本书适合孩子。
随即我告诉apple与她共读的想法,我感觉到:她喜欢和我一起读书。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孩子和我彼此信任。
拿到书后,我们从《窗边的小豆豆》开始。apple读她的,我读我的。捧着这本粉红色封面的书本,淡淡的印刷味道让我如沐春风,我的内心感到快乐。偷偷看她,她嘴角轻扬。
窗边的小豆豆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一个读一年级的小女孩,她叫小豆豆,她不喜欢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而是不由自主地跑到教室的窗户边,看窗户外的热闹景象。不仅如此,她还控制不住自己,不时干扰老师的课堂教学。最后老师忍无可忍,把她开除了。故事就是从她被开除后开始的。被开除后的小豆豆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请你自己好好看书以解好奇吧。
为什么选择《窗边的小豆豆》作为我们师生共读的第一本书呢?我不是没有考量的。简单归纳,理由如下:
1.表达内容贴近孩童校园生活实际。《窗边的小豆豆》讲的就是小豆豆在巴学园度过的每天,遇见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谁说的哪句话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或者小豆豆的联想?等等。这样的内容和孩子的校园生活没有距离和代沟,孩子很容易读懂,并会不由自主地拿巴学园的生活和自己的校园生活做比较。在共情的基础上,孩子的阅读一定会有所收获。
2.文章短句与长句搭配,文字风格轻松明快。apple是个基础还需要不断巩固的孩子。孔子说要因材施教,针对apple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阅读长篇大段对她来说有一定难度,不但让她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反而让她无形中感受到读课外书是个沉重的负担。这是我所不愿看到的。而为什么不从其感兴趣的《狐狸列纳的故事》开始呢?一方面根据apple现有的学习水平,一方面基于对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研究。《伊索寓言》中《蝉和狐狸》的故事在情节、结构和所揭示道理上,与《狐狸列纳的故事》中《倒霉的乌鸦和幸运的兔子》如出一辙,甚至后者在情节上更加精彩。我们在这学期快结束前共读《狐狸列纳的故事》,正好为新学期的语文学习搭桥铺路。
在我看来,读书不是为了功利地考试,而是为了体验一种生活方式。看着沉浸书香且初有所得的她,我渴望我们班出现更多的apple。
所以我对apple说:我们一直坚持下去吧,伴着书,让我们共同成长!
我是个多么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下一步,我想以“读书沙龙”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分享读书时的见闻,成立我们四(1)班的书友会。我甚至想到了更长远的,成立我们学校的“读书俱乐部”,我想带动我们学校爱好读书的孩子,大家坐在一起,以书为伴,以书为友,我们共同成长。——因为我毕竟不只是apple一个人的老师啊!
我是不是开始做梦了呢?没有。梦想始于脚下,但先要深深地根植在心中。“如何识别孩子与孩子的差异,并设计出个性化阅读方案”是个问题;“如何让阅读去适应孩子,而不是孩子去适应阅读”让人颇费脑筋。
等着瞧吧,终有一天,“读书沙龙”也好,“读书俱乐部”也罢,它们都会成立。到那时候,我就写一篇案例——设立读书沙龙(创办读书俱乐部)的经验研讨,研讨如何在个体阅读需求和现实阅读状况的基础上,让每个人都能有所发展。这是因为,一个人语言的涵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他的文化素养;一个人的读书经历,也是其精神世界的发展历程。我坚信,我的梦想是合理的,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的,因而也就一定有着兑现成真的梦圆时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