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

2018-05-14 14:53董佳佳
知识文库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专业

董佳佳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核心力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不断更新,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大学生的压力、迷茫也越来越多,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抗压能力不足,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对工作、学习、生活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新世纪新形势下的社会是一个经济活动国际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新型社会,它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要求青年人才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精湛的专业知识、积极的思想态度、良好的道德素养,更要有较强的心理应变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尤为重要,在这个时期,同学们刚刚离开父母,人际关系、自身压力、对未来的迷茫容易让大学生产生畏难、急躁、消极情绪,对社会上不良信息的抵制、防范意识不足也往往会让大学生们落入陷阱,从而产生偏激心理。

1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大学是同学们初步走向社会,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的初期,也是同学们快速成长与收获的重要时期。大部分同学作为家庭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心理素质弱,抗压能力不强,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对待,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如何准确、全面地把握大学生心理问题,并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极其重要。大学生心理问题归纳起来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就业学业压力过大

低年级同学在高考报考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岗位薪资要求考虑得多,对自身兴趣、能力要求、适合专业考虑不足。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由于自身能力等原因,对专业学习缺乏动力,产生懈怠情绪、厌学情绪,学习结果不理想,高年级同学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迷茫、困惑,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压力使他们容易产生恐惧、焦虑、自卑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自杀倾向以逃避困难。

1.2 人际交往中存在困惑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同学们存在着地域、文化、饮食等多方面的差异,需要互相包容理解,需要大家多沟通交流。人际交往中,大家必须要彼此磨合、相互适应,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会,外向的同学能够通过沟通等有效手段解除誤会,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内心诉求又得不到满足,随着时间变化,更容易与同学之间产生隔阂,容易受到孤立,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2.1 加强入学教育,培养专业兴趣

对于大一新生,加强入学教育,更加全方位解读专业培养目标,让同学们明白专业发展前景,通过明确目标增强专业自信,通过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学习兴趣小组等多种学习模式提高专业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觉地发展多方面能力,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大二、大三专业课基础较差的同学,由老师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其努力改正缺点,重新树立自信。对大四同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积极开展以就业为主题的讲座,进一步让同学们明确就业形势及专业发展方向,对自己的未来不迷茫,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敢于拼搏,敢于探索。

2.2 普及防范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加大抵制不良信息宣传力度,向同学们普及不良信息危害,即时了解、关注同学们对待不良信息的态度,尽可能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们的影响,引导同学们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文明上网。对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思想,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积极举办丰富多彩且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使同学们能够欣赏、接纳别人与自己的差异,尊重同学,增强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精神。

2.3 转变观念,拓宽心理咨询渠道

现在,虽然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且设备完善,对学生的信息也完全保密。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很难转变思维模式,第一,他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顾及面子问题,不愿意讲。这就需要学校建立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局面,引导同学们大胆、积极寻求帮助,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拓宽心理咨询渠道,寻求更加秘密性的咨询方式。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教学结构,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的引导他们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部分专业介绍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专业修脚店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