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芙君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化,新媒体时代到来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在思想政治。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教育工作应紧随社会发展趋势,把握新机遇,直面挑战,思考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媒体时代悄然来临,高校大学生作为主要网络群体,不仅是网络信息的共享者,同时也是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根据新媒体的特点,注重教育方法、内容的创新,运用全媒体平台和手段,将思政教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数字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学生的视野和大脑,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各类移动客户端更为互联网的普及与渗透提供了有利载体。大学生信息获取有了更为多元的渠道,微博、微信、QQ、各類论坛等成为大学生交互信息、交流情感、人际交往的主流平台。高校找准自身在新媒体时代的角色定位,搭载“互联网+”的利好之势,借助互联网强大的吸引力、包容力、放射力与传统行业相融合,为思政教育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内容传输空间,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传播领域。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思政教师课堂灌输教育,还是辅导员的谈心谈话,都是基于思政工作者的权威。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有了新型的教育阵地,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搜集海量知识与信息,教师影响力弱化。高校教师需要积极的适应新媒体大环境,主动加强自身的新媒体知识技能,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来开展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需要主动适应新媒体的工作特点,加强新媒体素养,创新方式方法,善于运用新媒体工具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3.1 提高教师素养,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
当代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将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高校教师应利用更加生动有趣且时代感较强的表达形式展开教育。其一,教师应将蕴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思政教育内容与时新的网络术语相结合,利用视频、照片、动画等方式加以传播。其二,教师应运用学生实际社交生活、校园学习等各种真实案例,匹配网络数据库中海量信息,提高思政教育话语的说服力,用理性客观的观点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影响,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三,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积极作用,用蕴含感情的话语来进一步加强友善性与亲切感,充分表明自身的价值观及坚定立场,让当代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最后,教师应科学引导,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灌输有效结合到一起,建立一种平等、公正、自由、互动全新的师生对话模式。平等互动的交谈方式充分契合了现代网络空间中双向互动的特征,也更容易被广大学生群体认可和接受。
3.2 加强学生干部培养, 助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学生干部是在学生群体中担任某些职责,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学习管理的人群。他们都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学生干部也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教育的桥梁。学校可以通过思想品德的考核,推选出优秀的学生干部群体,帮助学校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对思政教育加以宣传及传播,而身为教师而言则需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自身素养的培养,使其尽可能多地掌握新媒体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通过新媒体的网络平台,将一些优秀的人物传记进行合理有效的传播,并结合相关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水平。教师还可以由点及面地进行思政教育工作,通过建设大学生干部团体,从而在思政学习建设上影响更多的学生,以此来增强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3.3 加强新媒体“ 红色教育”的建设,进而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红色教育”是涵盖民族、爱国等政治观念。在大学教育体系下,有效开展新媒体“ 红色教育”,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在宣传“红色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的相关教育信息必须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学生们的思想,以此来增进这种政治思想上的情感交流,为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的思政教育的有序开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在另一个方面,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网络平台,从而更好地去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然而网络的互动特性为高校的这一教育工作提供了基础。加强“红色教育”的网宣,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增强思政教学的教育水平。
(作者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