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们认为用户对自动驾驶系统的需求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更安全,一个是更精细,一个是更舒适。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有三大痛点,第一个是长时间的高速行驶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会带来驾车疲劳。第二个是停车和取车难。第三个在拥堵情況下,单车道跟车操作会耗费大量精力。
围绕着用户需求和痛点,以及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将来的汽车要采用经济的方案解决驾驶过程中的三大痛点。
为此我们设计了系统性方案,主要是通过摄像头来感知周围的环境,依托高精度地图与车前摄像头识别信息,对各类功能进行调整。系统特点就是通过集成式架构,软硬件冗余设计,以安全和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基于同一套硬件深入挖掘各项功能,实现硬件功能最大化。
在这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体现了五层次的设计理念,把用户使用过程中事故发生前后的驾驶过程分为五个区域,第一个是安全感知区域,第二个是安全驾驶区域,第三个是事故预防区域,第四个是事故处理区域,第五个是事故后处理区域。我们针对这五个区域设计了相应的理念。比如在事故的预防阶段,我们通过客观的环境,对影响车辆安全的动态物体进行跟踪,来开发驾驶监管系统。在安全控制策略方面,我们通过环境感知系统准确地构建车辆环境,实现与周边车辆和行人之间的交互,减少误判,减少系统决策难度。
在驾驶员模型里面,我们设计了两种驾驶策略,一种是基础的,一种是高级的。基础的是为了保证安全文明开车,一个场景对应一个策略;高级的是为了实现更经济、更舒适环保的驾驶。同时,我们的每一种策略都是可以解释,可识别和可预测的。这就为我们整个系统安全运行和事故发生后的复盘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在安全冗余设计方面,软件层要保证自动驾驶功能按照冗余的要求设计,同时设计备用的ECU监控运行体制,并在车辆的控制方面采用双冗余系统。
此外,在传统汽车与智驾驶汽车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很多挑战。第一个是接口层面的挑战,现有的量产车型为了应对市场需要,在性能成本方面有一整套的约束性,这与我们自动驾驶的空间有很多冲突和矛盾。如何应对全生命周期性能的提升,保证接口的匹配性仍然是巨大的挑战。第二个是智能驾驶对于大数据量、高实时性、传统汽车的稳定驾驶提出了很高的挑战。第三个是功能安全设计,整个研发体系流程的设计对传统汽车安全的挑战是巨大的。最后是虚拟验证。在设计之初,我们就把场景变成设计,把车辆数据和用户数据融合,在智能开发的各个阶段进行测试,这些都对传统汽车的验证过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