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雨熹
通常意义上,高职院校的学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国家的新生命,是国家未来的大国工匠,如果想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就必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既有课程中融入感恩教育,来教会学生们学会感恩。在相关课程中引进相应的实例,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将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进而感恩社会,回报他人、回报企业、报效国家。
每个人出生下来都不具有感恩意识,所以,我们必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激发和唤醒内在的感恩意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具有感恩意识,我们应该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然而,我们应该怎样将感恩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这是一门值得思考的学问。基于此,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帮助。由此可见,笔者通过本文积极地分析和合理地阐述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如何融入感恩教育这一问题,极具现实性研究价值。
1.1 对父母的感恩意识缺乏
我们曾经做过一份社会调查,根据报告显示,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大学生在向家里索要生活费时,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地给予,他们就会情绪低落,甚至是极度不满。当我们问及父母及亲人们的一些相关信息的时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可以全部回答出来,剩下的大学生根本就记不全父母的信息,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父母亲的生日,也不会在重要节日给父母礼物。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有很大的一部分大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生活,而对父母的生活很少过问。他们对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看作是理所应当,丝毫没有感激之情,家人的过分溺爱,造成了他们只知一味索取的心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部分青少年的“标配”,攒了一学期的衣服寄回家给父母洗,不会买袜子、贴身衣物的事例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家庭的感恩教育以及加强大学生对父母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的无私担当行为的了解教育多么的必要,让学生们看到父母的辛苦,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让他们知道感恩,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高度具有很大的影响。
1.2 对朋友、他人的感恩意识缺乏
不管是谁,我们在学校、社会都会有一些朋友,而这些朋友可以在我们困难时帮我们渡过难关。当我们成功时,也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些经验,他们也会为我们开心。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高校中,与我们度过最多时光的就是我们的朋友同学。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处理好我们与朋友同学的关系,这对我们至关重要。当然,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单单是靠一方维持的,应该是双方共同努力才会建设的越来越好。根据社会调查结果显示,一个人若具有感恩意识,那么他就会在友情方面收获的更多,相比于没有感恩意识的人,他们会更容易相处,而且还会使双方都感到愉悦的心情。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利益至上已经是很多人内心的想法了。但是,仍然有很大的一部分人在追求一份真挚的友谊,这是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们共同的追求。但是,即使是有那么多人在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可是还是会有一些人不会注意到别人为他所做的事情,他们认为理所当然,于是复旦大学投毒、马加爵杀室友、成都因丑杀人案以及北京某职校校园欺凌案等等,这些事件深深刺痛着国人的神经,引起人们的反思,要懂得,在享受真挚的友情的时候,得到的与给予的都是相对应的,没有人会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也不会有人对你一直无私的付出,我们应该拿出真心来对待朋友,这是对友情最基本的要求。感恩教育作为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和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品味有着重要意义。
1.3 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恩意识缺乏
“巨婴式公民”何时才能长大?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全社会思考的问题。在很多人眼里,从来就没有公共资源的概念,公共资源就是我家资源,就是我想用就能用,出了问题就找政府,政府不解决就骂人家不作为,政府解决了视为理所应当,丝毫不觉得麻烦别人是件愧疚的事情。这种现象在校园也是屡见不鲜,现在随着国家的强大,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各高职院校普遍都建立起了一整套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奖、贷、助、补、减、免"资助体系,这些方式无不表达了国家、学校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帮助和满满的关爱,这些渠道为那些想上大学而上不起大学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在资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受助学生诚信意识缺失、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个别学生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这些状况不加以解决,就会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对社会造成危害。
2.1 发揮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第一课堂”的重要作用
可能大家对“第一课堂”还不是那么的熟悉,它指的是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教学部分,这些内容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同时思政课也是各大高校的基本必修课程之一,在对高职院校各个学生的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作用,要引导而不是强硬的掰直矫正学生的思想。要根据学生们自身的情况,做出相对应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感恩的意识,让学生了解感恩是一种人格品质,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今后大家走向社会必备的一种素养。这样同学们就会更加重视感恩意识的培养,感恩先烈为今天民族复兴做出的重大牺牲,感恩祖国感恩党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的支持,进而感恩父母、老师、同学、他人等等。常怀感恩之心,良好的上课秩序、积极的团队合作就都不在话下,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第一课堂”的重要作用。
2.2 加强活动与实践设计,发挥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第二、三课堂”的育人功能
作为高等院校的必修思想教育课程,它对于学生提高感恩意识具有很大的作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主要表现为在校园内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这需要学校将相匹配的实践平台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比如,“国家资助 助我飞翔”主题演讲比赛。“第三课堂”主要表现为学校开展的学生走向社会的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这需要学校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要注重实践与课程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们感恩意识的目的,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会感恩。比如组织同学们赴北京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就是意在使学生更加直观了解我国近年来取得成绩、用事实说话,使学生更加坚定对党的信任及信心,以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回报党的恩情,并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用自己的爱岗敬业行为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就这样通过让学生们进行一系列校内校外社会活动,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情况相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与社会实情接轨,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既然我们要培养学生们的感恩意识,那首先我们就应该让学生们处于这一氛围之中,时时刻刻让他们感受着这种感恩的氛围,从内心深处来习惯这种良好的氛围。同时,我们还应该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将学生每天的行为事例整理成素材,从每个事例中吸取教训,相应的也应该改变一下教学的风格,让课堂更加的活跃,让每个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在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就会自然而然的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得每个学生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考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人生就会过得幸福而充实,社会也会因此而和谐。
感恩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又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教育,在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感恩教育,让学生们感恩父母、感恩社会,进而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项目:“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依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感恩心的途径研究》(JZY17050)”。
(作者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