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婉 孙静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及相应操作技能的应用,还需要从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先做人、再做事。所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主要对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育人功能的发挥进行具体的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对计算机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灵活地掌握計算机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还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文化、发展、社会3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同时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理念、勇于创新的精神,并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针对的是他们道德情操、生活能力以及人品性格等方面的培养。我国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主要是从文化基础教育、学生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3个方面进行的,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文化底蕴、学习能力、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创新能力、健康生活等方面。因此,总体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可以分为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推行,教育部门对各学科的教育活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再仅局限于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纳入到了学习目标中,进而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设定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时,还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积累以及能力的拓展,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打破教学理念的束缚,注重教学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1 加强教学内容、方式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要想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计算机相关科目间联系性比较强,在基础的教程中包括文档以及电子表格等方面的编制内容,这两个模块具有很多的相通性,比如文档编辑中的规范化也可以适用于电子表格的编制中。所以,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互相渗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利用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情境的设计和营造,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欲望,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情境设计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设备为学生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情境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例如,在学习“动画创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编程或者典型的动画,然后进行分解,供学生们欣赏,使学生通过对这些动画的观察探寻其中的窍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加强师生以及生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如,学生们可以分别扮演动画的工具查找、合成以及添加其他元素的任务操作者,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彼此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2.3 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渗透核心素养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知识接受的整体,通过个体间的互相带动,促进他们的整体进步。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同伴间的沟通和交流频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以及情感和观点的表达,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以及团结意识的建立。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庭的关爱下成长,所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通过学习上的合作互助,能够提升学生的利他观念,使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2.4 核心素养与计算机育人价值有效结合
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情操。所以,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需要强调育人的重要作用。只有具有健康心理素质、高尚情操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全的人,因此必须要将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科的育人功能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网络诚信的建设,使他们在以后的计算机应用中能够始终遵守职业道德,并具有高尚的情操。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操以及人格品行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空军通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