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璇 刘立山 郭艳余 聂炳荣 赵剑
摘 要:“95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拟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载体、内容、形式和互动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95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是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对思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传统的思政工作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一些有热度、有活力的网络思政平台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思政虽润物无声,却育人有道,如何建设好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今,“95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如何利用互联网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好“95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
本文拟从“95后”大学生特点入手,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载体、内容、形式和互动模式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建议。
一、“95后”大学生特点
“95后”大学生有着诸多时代特点,他们成长于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其思维更加活跃、求知欲更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也易受各种网络思潮的影响;他们的成长环境更为优越,其目标更高远,但适应性弱、人际交往能力差、心理问题凸显、网络依赖性严重。[2]而大学期间正是他们认知世界、认知自我、形成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净化网络环境、开辟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给予“95后”大学生以正向引导,就成了极为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载体研究
通过对“95后”大学生上网习惯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微信、QQ是最受欢迎的网络载体,微博、知乎、BBS等次之,而人人网、飞信等则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和QQ群已成为“95后”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刷朋友圈、看公众号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上网时间。因此,如果能建立起深受学生喜爱的微信公众平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网络思政教育陣地,净化网络环境,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如果能打造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主体的多元化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则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内容研究
我们以现有网络思政平台的建设情况为切入点,选取最受高校学生欢迎的网络思政平台——“共青团中央”、“微言教育”等,以及校内网络思政平台——“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团委”、“天外天”等微博、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栏目、板块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阅读量与转载量最高的文章,往往是学生们最关心的话题,可能是校园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可能是热议的时政新闻,也可能是成长路上的答疑解惑。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等各个板块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缺一不可。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微信公众平台都要面面俱到,可以根据其定位,在内容上有所侧重。
四、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形式研究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快速、便捷,学生们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有选择地接收信息、接受教育。不仅内容上要吸引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表现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图文并茂,可以留言互动,最好能有具有感染力的音频或视频。这也对网络思政平台的运营者即思政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运用好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增强时代感和感召力。
五、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互动模式研究
互动性是网络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特性,学生在网络思政平台的参与度将直接影响思政工作的成效。通过分析其点赞、转发、留言、评论等行为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测其思想动态,及时加以引导或纠正,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快捷、开放的优势,为学生成长答疑解惑,秉承“线上引导、线下服务”[3]的原则,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六、建设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对建设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内容形式,搭建多元网络思政平台
网络思政教育以其多元的内容、新颖的形式,深受“95后”大学生的接受和喜爱,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应致力于搭建多元化的网络思政平台,丰富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形式,从政治意识、道德情操、心理健康、创新精神、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二)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网络思政平台的科学管理
新媒体平台飞速发展,各高校、学院、班级、社团几乎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如何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则至关重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分工定位,打造结构合理的新媒体平台矩阵,将使网络思政教育更加科学化、更有成效,同时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此外,应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各媒体平台进行监督与指导,把握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引导“95后”大学生形成对世界和自我的正确认知,树立远大理想。
(三)发挥平台优势,坚持“线上引导,线下服务”[3]
网络思政教育的兴起不代表传统的思政教育可以摒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构建了高校思政工作的育人格局。要利用网络思政平台的互动优势,发挥其舆情监测功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坚持“线上引导,线下服务”[3]的原则,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谈高等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 把思政工作贯穿全程.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1209/c385474-28938271.html.2016-12-9.
[2]陈向凡.基于“95后”大学生特点的辅导员工作新思路探究[J].文教资料,2014(24):97-98.
[3]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立足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50):71-73.
作者简介:武璇(1989-),女,汉族,黑龙江人,文学硕士,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