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曼儿
一、小学德育工作现状与分析
(一)多元化的网络时代使德育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当前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孩子接触的信息多样化、复杂化和传播的便捷化,孩子的思想不再是一张“白纸”,特别是网络上负面的信息更容易侵蚀小孩的心灵,小孩容易出现破坏公物、乱扔垃圾、无心向学、沉迷游戏等行为,小孩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难教育,这些都是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二)与需求严重脱节的文明习惯教育使文明教育流于形式
当前不少学校的文明教育,缺乏体验性、生动性、创新性,仍旧停留老师要求学生做的模式,单一的传统德育模式在效率上更加弱化,很难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追求。学校文明教育模式与学生需求严重脱节,存在教育组织单调、内容枯燥、手段单一、方式老套、不利于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导致出现孩子对文明习惯养成缺乏认同感与幸福感,使文明教育流于形式。
据上分析,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接受的各种讯息很多,呈现思想复杂化,知识碎片化,情感模糊化,个性化需求更加强烈,传统说教的教育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学生需求。所以,必须创新文明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同伴教育,整合各方资源,聚集各方力量,实现“众智育人”。从以学生接受式教育向以自主体验、体验成长、同伴互助为主的探究式学习转变,形成了文明养成教育的新方法、新经验,使文明盎然,育人达到良好效果。
二、活用“项目教学法”,创新文明教育新思路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終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最终完成项目实施的教学过程。在文明养成教育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主张先动后思再悟,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性,自学互学,分享进步,用身边人、事来教育身边人,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从心动,到情动,进而行动。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师生角色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省、自悟、自纠能力培养。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心经历、情体验、共成长的新型教育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在文明教育中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的组织实施是文明教育的关键阶段,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首先要明确任务,并完成小组的分组工作,做好活动方案的设计;其次对学生进行以“最喜欢的文明行为”和“最讨厌的不文明行为”分组,分组后由各组负责同学负责本组组织工作。设计好活动方案是教育实施的重要依据,教师指导各组进行“方案”讨论、设计,完善“方案”。如在一个45人的班级中,以学生上报的意愿编排成小组(例如5组):第一组:不尊重别人、常说粗话、常欺负弱小同学,有暴力倾向共13人,第二组:常偷懒、不认真做好值日工作共7人,第三组:不喜欢读书、喜欢玩游戏和影响别人共6人,第四组:文明礼貌,尊敬老师、长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热爱集体、遵守公共秩序共10人;第五组:学习认真、成绩良好,喜欢阅读、课外知识丰富共9人。分组人数可以不等(至少5人),每组民主选举组长。
第二阶段: 活动展开。教师向学生说明具体项目实施的目的和任务,每个小组要制定本项目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师做好教育展开前的前导和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指导工作,并有效的组织、控制好整个教育实施的过程与时间,针对有问题或困难的小组或个人做必要的指导和讲授。文明项目教学法开展:①共鸣与凝聚。以同一观点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形成共鸣与凝聚力。小组每个成员首先进行个人的分享,最后形成本小组的最为完整方案与答案;各组集体上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组对某一文明或不文明行为的“答案”,组内成员各司其职,按职责分工语言解说、动作示范、图片展示等,其它组成员谈感受与体会,教师点评,各组进行轮换上台展示。②思辨与分享。各组学生进行交叉分亨,把不同观点的学生拆分组成新的小组(仍保留五个小组),原组长安排到新的小组担任新的组长,由组长组织互动分享,让新组合的学生都对不同文明与不文明行为进行互动分享,感受新体验,形成多方位、多角度情感交流,主要通过别人的情感体验来意识自己的不足,在分享中情通理达,在思辨与分享中感悟、成长,深刻体会不文明行为带来的伤害,文明带来的尊严与幸福。教师在小组“互动分享”活动中进行及时的指导。
第三阶段: 活动总结评价,提高与拓展。学生自我感受、学生互评(谁最让我佩服)、小组间互评及教师对项目实施进行总体总结评价。评价要用心、用情、用理,重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化解学生的消极情感,兼顾学生整体表现,点评要客观、公正、全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情感体验与感受,善于发现学生各自情感的感触点进行重点点评。三、项目教学法在文明教育中实施的效果
文明项目教学法是小学育人模式的创新。通过对学生最在乎的文明或不文明行为导入→文明项目方案设计、实施→文明项目(小组和个人)思辨与分享→总结提高与拓展,达到学生明是非、知文明,自悟、自省,深深体会不文明带来的伤害,文明带来的尊严与幸福,从而把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
在小学文明教育中活用“项目教学法”,不是简单地教法更新,而是体现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的主体性、自主性,从而激发学生文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师生角色互换,把学生更好转变为“教师”,把教育接受者成功转变为传播者、教授者,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效果。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有效打开了学生自我封闭的情感,启发了学生对积极情感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多一份对生活、学习、思想、行为的思考与担当;有效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力促学生养成终生文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