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墓探秘“第一人”自述

2018-05-14 09:41董芳
新传奇 2018年27期
关键词:古墓炮台虎门

在黄淼章眼里,盗墓贼是“摸金校尉”,而他是科班出身的考古工作者。令黄淼章被世人所熟知的,是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惊现广州象岗山时,他成为进入千年古墓探秘的“第一人”,从此身披传奇色彩。

“好像挖到了古墓,你们快来”

2018年是西汉南越王墓发掘35周年,广州图书馆为此做了一场纪念活动,邀请黄淼章来讲座,时间定在6月10日,黄淼章觉得似是宿命。“1983年6月10日这一天,我进入了象岗山的南越王墓,整整35年后又一次讲述当年经历,你说巧不巧!”在他眼里,盗墓贼是“摸金校尉”,而他是科班出身的考古工作者,“我们不一样”。考古学是根据古人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考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地下文物、传承文明,保存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和记忆。

20世纪40年代,在广州流传过一首关于象岗山的民谣:“脚踏象岗头,一世唔使愁;摸下大象耳,你咩嘢都知;骑住大象身,今世无苦辛;拖住大象尾,食遍广州味;行到大象心,满屋是黄金。”直到南越王墓横空出世,黄淼章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段预言啊!

1983年6月9日上午,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沉静,“我们在象岗工地上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可能是古墓,你们快来看看”。

接电话的正是黄淼章,他当时是广州文管会考古队队长,挂了电话就和两位同事带着几件考古小工具,骑着自行车出发了。他没有料到,一座藏着无数珍宝的地下博物馆大门即将开启。

象岗山是省府办公厅修建宿舍的工地,工人们在挖地基时,发现一块块巨大的石板,透过裂缝看下去,似是一个地下室。等到了晚上,工地上人都走完了,黄淼章和同事们将墓顶一条裂缝清理了出来,长约两米,最宽处30多厘米。黄淼章拿着手电筒朝里看,惊喜万分,无论从四壁的云纹饰还是散落在地的大铜鼎、陶器来看,都像是一座汉代大墓。“一切像做梦一样”,黄淼章回忆道。

接下来的一幕,却让黄淼章像掉进了冰窟。同事陈伟汉大叫一声:“不好,这墓早被人光顾了!”原来,墓室南面有一道几寸厚的大石门已经开了,有一扇向内倒塌。第二道石门的其中一个青铜件也不翼而飞。黄淼章说,在广州发现的较大古墓中,90%以上都已被盗,这座深藏在象岗的大型古墓是否也難逃厄运?

那一夜,黄淼章的心情悲喜交加。

因为最瘦成为探墓“第一人”

6月10日晚,时任广州博物馆馆长、著名的考古学家麦英豪决定派一个人下墓“探险”。身为考古队长,同时身材最为瘦削的黄淼章自然是最佳人选。兴奋之余,他也有点忐忑。

“一些史书记载,古代帝王会在墓里设置陷阱、毒箭、飞刀等,有的还刻下咒语,惩罚进入墓室的不速之客。”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考古工作者,黄淼章并不相信历经2000多年,毒箭飞刀还没生锈腐朽,古墓遇到毒蛇、沼气却极有可能。

当晚10点,黄淼章挎着手电筒,顺着一根竹竿爬下墓室。顿时,一股腐朽又潮湿的气味冲进鼻腔,墓室的阴冷让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刚小心翼翼落了脚,抬头一看,墓顶大石中间断裂错位,好像随时都要坍塌,而像这样断裂的石块还有很多,黄淼章心惊肉跳。

待走到东耳室,黄淼章又开心了。他看到许多大铜壶、铜钫有序地放在一起,一排石编磬整齐排列在墙角。有一定的考古经验的黄淼章认为,该墓并未被盗,是一座极为难得保存完整的西汉石室大墓!黄淼章看呆了,忘记了身处阴森之地,直到同事在地面大声询问时才回过神来喊:“有宝啊,大大的有!”

作为两千多年后第一位不速之客,黄淼章在这象岗古墓中停留了约十几分钟,这成为他此生宝贵的记忆。“人,有时候是看机遇的”,35年后,黄淼章依然感慨,有时候是历史选择了人。“当晚,我就像《天方夜谭》里的阿里巴巴,却连‘芝麻,开门还没来得及说,就置身在一堆宝藏之中了。”

这些宝藏属于谁呢?几个月后,出土文物中发现“赵眜”玉印以及“文帝行玺”金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为第二代南越王,赵佗之孙赵眜。令广州考古工作者魂牵梦萦了几十年的南越王陵,就此重见天日,成为震惊中外考古界的一件大事,精美的出土文物也为“南蛮不蛮”提供了最好的物证。

力荐“古祠流芳”入选新八景

黄淼章夜探千年汉墓的故事,使他也成为传奇人物,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采访,应邀为省市导游做培训,到大学讲授“广州考古”课。

虽然经常“上电视”,但黄淼章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文物工作者,脱下西装革履,穿上背心T恤去考古现场,才是最令他感兴趣的事。在发现南越王墓之后,1986年,他又参与了东山西汉木椁墓的考古发掘。1988年,黄淼章在饮茶时听到老茶客讲,位于中山五路的原大新公司兴建时,有人看见埋了好多东西在地下,就密切关注。后来在此发掘出了广州保存最大、年代最早的汉代古砖铺砌的地面和万岁瓦当,将广州人烧制砖瓦的历史从之前认为的唐代提前了300多年。

2001年,广州市正在评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荔湾区的陈家祠和沙面究竟哪个入选,争议很大。一位专家认为,沙面面积较大,岛上建筑有欧陆风情,应入选,而陈家祠虽贵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但面积不大,只是一个点。

作为文物方面的专家,黄淼章坐不住了。黄淼章认为陈家祠不仅是广东最大的祠堂,并且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虽历经百年风雨沧却保存完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特别是在广州市政府“三年一中变”的整治中,拆掉了附近的工厂和一些民居,设置了地铁陈家祠站,使陈家祠成为最受“老外”欢迎的景点之一。经过激烈争论,“古祠留芳”被选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

2002年1月,黄淼章被市文化局调到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任馆长,田野考古的工作少了,参与博物馆管理和学术研究多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陈家祠的福字数不完”,这是黄淼章经常讲的一句话。

做了一辈子考古和文史研究的黄淼章认为,还有很多“广州故事”未讲完,比如广州南沙的虎门炮台。东莞利用虎门炮台和销烟池,筹建了鸦片战争博物馆和海战博物馆,成为广东文博第一品牌。很多人却不知道,虎门炮台还有一半多在江对岸的广州南沙。

目前,他正在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建议提高南沙虎门炮台的知名度,讲好南沙炮台的历史故事。“它的开发利用将会整体盘活南沙的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和搞活南沙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军事探险和海岛探秘为一体的水上旅游的大景区!”在黄淼章眼里,南沙虎门炮台未来可期。

(朱权利荐自《新快报》2018.6.28 董芳/文)

猜你喜欢
古墓炮台虎门
古墓发掘现场
6月历史大事记
相关论
数十家全球知名服装采购商将集结虎门
第22届虎门服交会暨2017虎门时装周将举办
浅说晚清广州江防重镇沙路炮台
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
与赵琦先生商榷
炮台,战争与和平
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官员对西方炮台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