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吆喝王”:50年收集60种吆喝声

2018-05-14 17:50
新传奇 2018年29期
关键词:甜酒收破烂长沙

“甜酒!小钵子甜酒!甜酒糯米粉子”、“月亮粑粑 肚里坐個爹爹”……老湘剧演员伍仁斌说,老长沙的这些叫卖吆喝声作为传统文化,既能够勾起儿时童趣记忆,又映射出时代的发展轨迹。

结缘修鞋匠,吆喝在民间

“诊伞啵?”太平街麻石路巷子里幽幽传出这么一声长沙味的吆喝,会让你觉得恍如隔世么?在号称“长沙吆喝王”的伍仁斌喊出的叫卖吆喝声中,如同时空穿越。

今年73岁的伍仁斌在湘剧舞台上唱了50多年,培养出“活宝”何晶晶等知名笑星。作为名人,他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爱好:收集长沙叫卖吆喝词。

“我迷上长沙吆喝词,是演特务演出来的。”伍仁斌回忆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二十出头的他出演《红灯密码》(即后来的《红灯记》),他扮演一个小特务,以修鞋匠的身份卧底,专门监视主角李玉和。“这一吆喝起来就是一辈子。”伍仁斌说,《红灯记》中的小修鞋匠开启了他的“吆喝生涯”。

伍仁斌回忆,最初排演时,他饰演的小修鞋匠并没被剧团领导认可,被评价为不真实、缺少味道。虽说是演个不光彩的小角色,他却非常用心。为了入戏,不服输的他利用休息时间,在老长沙大街小巷寻访了五六名专业修鞋匠,揣摩他们的一颦一笑,尤其是那声声吆喝——“修皮鞋、套鞋,烂布烂棉鞋……”由模仿到创造,渐渐地,伍仁斌发现了这吆喝声中的诸多门道,同样的吆喝词被不同的小贩吆喝出来有不同的韵味,从他们的吆喝声中能听出不同生意人的脾性、格调,甚至是高矮胖瘦,非常有意思。

谦逊认真的态度加上出众的嗓音,让他很快掌握到窍门,最后他扮演的小角色博得满堂彩。尝到甜头的伍仁斌悟出艺术来源于生活,一有时间便向民间吆喝艺人拜师学艺。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吆喝声这门艺术,并开始收集整理。

伍仁斌讲述了一个至今都觉得好笑的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对收废品的吆喝声产生浓厚兴趣。一次和老伴上街买菜,他发现一个捡破烂的吆喝起来非常有韵律,于是就痴痴地跟着他走,竟把老婆撇下了。收破烂的以为他是坏人,拔腿就跑,他就追,一直追出两条街。

伍仁斌认为高手在民间,他说:“只有怀着尊重和传承的心态,才能将那些老吆喝声口口相传。”

2000年,湖南经视电视台《越策越开心》栏目推出“吆喝王”的嘉宾表演,伍仁斌技惊四座。

吆喝声串起时代旋律

“磨剪子咧,锵菜刀——这是北方版本;锵刀磨剪——这就是长沙味。”老伍说,别看三言两语吆喝,背后有大学问。以磨刀吆喝为例,早几年长沙街上流行的都是北方手艺人,调子拖得很绵长。而长沙版的则体现长沙人讲话的干净利落,就简单四个字。

除了暗藏语言学的学问,吆喝词还是市民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传承的“活标本”。他收集吆喝词,不仅收集其词汇。连配套动作、唱腔都要有板有眼。

伍仁斌说:“不同的吆喝声见证了不同时代的主旋律。”

就以“卖水”为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长沙城里还没有自来水,担水的挑夫沿街叫卖。后来有了自来水,街头巷尾便不再有卖水的吆喝声。到了2000年以后,富裕起来的长沙人更在意健康了,开始流行喝桶装矿泉水,办水入户的吆喝在大街小巷流窜,伍仁斌说,比起那时候人工吆喝,现在大喇叭里重复地喊,虽然洋气,但有点吵。如今,伍仁斌却听到了新的吆喝——推销净水器。“恰(喝)的还是水,档次越来越高。”伍仁斌说。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吆喝”声里的变迁还有很多。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老“吆喝”背后的生意渐渐远去,杂货挑子不再,“修伞”的声音也早已消失;牙膏普及,“擦牙灰”叫卖声90后从未听过;打开手机也可以逛超市菜市的现在,“买鸡蛋不咯”的小贩销声匿迹;现在的孩子也不会再“扯麻糖”,偶尔经过甜酒挑子也很少有人再吆喝“卖甜酒”了。

除了这些渐渐消逝的,也有持久回荡在街巷的“吆喝”——“比如收破烂”,伍仁斌说,不变的是收破烂,变的是“内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收破铜烂铁咯”“收旧书报纸啦”声响回荡在街头巷尾;改革开放后,长沙人生活慢慢好起来,“收啤酒瓶子啰”吆喝声成为新旋律;九十年代起大家讲养生保健,“乌龟甲鱼壳卖得钱”的吆喝渐多;进入21世纪,“收旧电冰箱、电视、电脑、麻将机”开始占据了主流。

随着现代商业广告的出现,吆喝的形式改变了,很少有行当再需要当街叫卖。熟悉的东西不见了,新奇的东西便冒了出来。从熟悉到陌生,从陌生到习惯,那一声声的吆喝虽远去,但是时代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

让吆喝声世代流传下去

“甜酒!小钵子甜酒!甜酒糯米粉子”、“月亮粑粑 肚里坐个爹爹”……伍仁斌说,作为老长沙人,听惯了地道长沙话,这些叫卖吆喝声作为传统文化,既能够勾起儿时童趣,回味淳朴记忆,又映射出时代的发展轨迹。

50多年来,他收集的各类吆喝声涉及60多个行业。如今,他想出版长沙吆喝声书籍,申报市级非遗文化,将这些老吆喝声世代传承下去。

伍仁斌说:“吆喝声是咱老百姓的根,值得世代流传下去。做人不能忘记过去,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扎实。”

年过七旬的他今年已向长沙市申报吆喝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他希望组建一个吆喝大合唱队伍,更接地气地将个人与集体吆喝声融合,让更多晚辈感受、体味吆喝声的魅力。

(《三湘都市报》 张洋银/文2018.5.4等)

猜你喜欢
甜酒收破烂长沙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母亲的糯米甜酒
在栈桥上
泼甜酒
汪剑超 互联网+时代“收破烂”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课间操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