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同
“三人籃球”比赛已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实现了从“街头”到“奥运殿堂”的华丽转身。“三人篮球”比赛正是因其项目特性及蕴含的育人价值,成为国内众多不同类型学校的首选赛事。在赛事组织方面,大学生、校队成员或者篮球爱好者(球龄较长)参与的比赛,遵从国际篮联(FIBA)制订的统一竞赛规则即可;而普通中小学生(水平三~水平五)参与本校校内举行的比赛,多受技能、体能所限,需依据《国际篮联三对三篮球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与“校情”“学情”相适应的校级“三人篮球”规则(以下简称校制规则),同时,比赛的策划与实施、比赛与体育教育教学的融合、比赛文化传播等,最终实现“比赛育人”的主旨,都是校园“三人篮球”比赛组织者—体育教师需直面和思考的问题。
一、赛前的策划与准备
(一)竞赛规程的商定
中小学校举行的校园“三人篮球”比赛校制规则,一般在赛前的30~40天下发竞赛规程。学校使用的可由政教处(团委)牵头、体育组具体负责,体育教师根据“校情”“学情”讨论后制订,并印发通知、规程以及校制规则。规程中应注意以下建议:
1.队伍及人数。每班可报名1支队伍,每支队伍参赛人数定为10人,比赛分为3节、每节5分钟(小学4分钟),第1~2节分别为不同的5人,其中,3人参赛2人为替补,第3节为混合参赛。此赛制,既增加参赛人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少数“明星球员”“包打天下”,以实现“团队致胜”的教育要义。
2.女生参赛要求。限定女生参赛的前提是体育教育教学中篮球教材的比重较大、女生的参与继而习得一定的运动技能。可在第2节改为女生比赛或者在第1、2节分别上场1名女生且规定只有女生之间进行攻防。
3.比赛阶段。比赛阶段分为预赛和复赛(决赛),分别在2个下午进行(根据班级数量决定开赛起始时间)。比赛的赛制为:预赛分组循环、复赛交叉淘汰,或复赛采用小组出线队间进行同名次的决赛。
4.参赛学生要求。参赛学生必须身体健康,以避免伤害事件的发生。
(二)主题口号的征集与创意队名评选
1.班级口号。“蓄力”“放开打”等主题口号,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的推广、关注度以及形象等方面皆助力良多,而校园“三人篮球”比赛的主题口号,是校园“三人篮球”比赛文化的高度凝练,它是比赛场上个性张扬、拼搏进取的“缩影”,有助于观赛学生对比赛现场的解读和被感染。主题口号的征集,也是非参赛学生的1次“参赛”。建议:每班可上报2条主题口号,政教处组织教师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在赛前一周公布。
2.班级队名。以班级为单位组队参赛是校园比赛的基本形式之一,而有创意的队名也是“三人篮球”比赛独有的传统。在为班级队伍起名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队名应积极向上、有创新;字数不应超过4个字,不得出现英文字母;队名后缀统一为该班级的班号,即格式为:×××八(3)队,如,“战狼七(6)队”“独孤求败七(2)队”“答案九(1)队”“铿锵八(5)队”。
(三)裁判团队与参赛队员的“集训”
1.裁判集训。裁判团队的水平及素质是开展校园“三人篮球”比赛顺利进行的保证,它由体育教师、部分具有篮球特长的文化课教师以及学生(助手)构成。在赛前,裁判长召集共同学习“三人篮球”竞赛规则以及裁判方法,解读本校制订的特定规则,统一判罚尺度。另外,全体裁判员,尤其是场上裁判员需要进行“临场”模拟的裁判实习,学生助手一并参与,共同完成模拟比赛的裁判工作。
2.参赛队员集训。各班在接到比赛通知后即组队备赛,可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以及周末进行训练。体育教师在课堂给予关注,并进行“三人篮球”比赛校制规则和技战术方面的有效指导。技术练习以原地投篮(罚球)、接传球投篮和行进间上篮等技术为主,战术方面以“挡拆”为主。
(四)抽签分组与具体赛程公告
在赛前一周,由政教处召集班主任集中进行抽签,根据抽签结果,进行预赛的场次编排,具体到每场比赛的“开赛时间”。在编排比赛场次时,应尽量避免某队连续2场参赛。编排后,将编排好的竞赛日程表打印并张贴在学校公告栏,可通知各队队长记录具体比赛的时间,以保证各队按时参赛,利于整个比赛有序顺畅进行。
(五)比赛场地的布置
良好的比赛环境和氛围渲染是成功举行“三人篮球”比赛的必要条件。在赛前一天,完成比赛场地的布置,如,有社会赞助的可在合适位置设置拱门或者氢气球;主题口号的彩旗插放或者横幅的悬挂;比赛场地及周边的清洁;篮网的更换;6号或者5号(小学)篮球的准备等。若因比赛时间紧,参赛队的热身时间被压缩,所以需专设或预留空场地作为热身场地。
为了减少邻近2个半场同时比赛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有色宽胶带(0.05m为宜),分别距中线4m粘贴与之平行的限制线,使其1片篮球场变为2片15m×11m的标准比赛场地;同时,用长0.2m~0.3m的宽胶带在距3分线(“三人篮球”的2分线,也称作“圆弧线”)顶端1m处粘贴,作为攻方与守方“交换球”的发起点。另外,小学生(水平三)的比赛场地,罚球线可前移,有条件的也可缩短2分线与篮圈的距离,使得小学生有机会命中2分球,可提升小学生比赛的竞争性与趣味性。
二、赛中的“调控”与操作
(一)裁判团队的管控
裁判团队实行裁判长负责制,总裁判长可由学校体育教研组长担任(或由本校篮球裁判级别较高的教师担任)。若预赛分4个小组进行单循环,那么所有裁判员应分成4组分别负责整个预赛阶段该组的比赛,每组由2名教师和3名学生组成,由裁判长统筹安排。比赛开始后,总裁判长巡回各场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记录,在会议上统一纠正。在所有小组的第1场比赛结束后,总裁判长需召集所有裁判员就第1场比赛出现的问题召开短小的会议,可包括:裁判员的选位、与记录台的联系、犯规的判罚尺度等。如发现小组内有2队实力接近,该场次比赛应安排2名裁判员执裁,以减少错判、漏判。复赛阶段,建议同时由2名裁判执裁。
(二)裁判员执裁的调适
裁判员所执裁的是篮球技能水平一般的学生,在“吹罚”方面应有所调整,而不能生硬地照搬正规的“三人篮球”比赛校制规则。如,较高水平“三人篮球”比赛中,攻防转换快、身体对抗多,裁判员一般对身体接触的轻微犯规或者不影响“球权”的犯规相对“宽松”一些;反观学生间的比赛,欠熟练的进攻技术往往会受到不规范的防守技术的制约,造成得分难度加大,进球少的比赛则显得沉闷无趣,基于此,裁判员应灵活掌握判罚尺度,避免多次吹罚中断比赛的进行。对影响攻防队员投篮的阻挡、打手、拉人等犯规需严格判罚。对轻微的“走步”违例、“5秒”等违例可不做判罚,以一场比赛的片段为例:甲方为进攻方,乙方为防守方,1名队员在篮下获得篮板球即可进行第2次进攻,此刻乙方对男方的打手、推人以及无意致使进攻队员投篮失准的小动作等,裁判员应及时判罚;若甲方进攻未果、乙方1名队员抢得篮板球后,试图运球至弧线外,此时甲方1名队员试图对其抢断发生身体接触,而乙方队员依旧控制球至弧线外,此次甲方队员抢球(正常的篮球动作)而发生身体接触,没有将被接触的对方置于不利,此瞬间的犯规可以忽略;如有推、拉、绊等粗野或猛烈动作,则严格判罚。
当仅有1名裁判员临场时,及时合理的选位则显得尤为关键,但不可避免会发生临时突发的位于远端的球出界、或有双方几乎同时触球使其出界、或是由于视线受阻等情况,裁判员难以判定出界球的归属,此类情况的解决,可事先与场下的裁判员或者助手沟通,邀其在赛中帮助判定,如无法获得场下的支持,则按“跳球”判罚处理。
(三)校制规则的简化及原因
在笔者学校组织比赛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能力及水平等难以达到国际篮联制订的《规则》要求,在比赛中,学生难以体会比赛带来的快乐。基于笔者的组织经验,将《规则》简化如下:
1.比赛总时间为15分钟(小学12分钟),死球状态不需停止计时器;罚球、暂停、特殊情况(如,队员受伤)停止计时器。这一《规则》的简化是对应上文的比赛为3节,每节5分钟(小学4分钟);计时员多为学生担任,要求他们对比赛时间的严格把控(多次的停表、开表)难度较大;每场比赛时长相对固定,利于各组(各比赛场地)比赛相对同步进行。
2.取消《规则》中“1次进攻12秒”的規定。学生的技术水平较难在12秒内完成1次有成效的进攻,会导致学生仓促出手或过多的“单打独斗”,不仅导致比赛不够流畅,比赛的育人价值也将打折扣。
3.《规则》规定“球队率先得到21分或以上则获胜”,但基于参赛学生的技能、体能等因素,赛事组织者需制订相应的“率先得到的分数”。如一方先得到13分(小学11分)为胜方,或本场比赛结束后领先分数的一方为胜方。
4.《规则》规定“如比赛结束时比分相等,则应进行决胜期比赛。决胜期比赛率先取得2分的球队获胜”。一般学生参与的“决胜期”比赛,先“得2分”的难度较大,比赛时间延长的不确定,会导致学生的过度疲劳乃至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用“罚球致胜”取代“决胜期”。如,在规定时间内双方打平,则采取2队依次进行1对1罚球制胜,领先1分者即为胜方。
(四)“比赛育人”的落实
“比赛育人”是举办“三人篮球”比赛的核心目标,教育的受众不仅仅是参赛队员,还包括观赛学生。比赛带给参赛队员的亲历和体悟,让其受益,而对观赛者的“育”,往往易被忽视,所以,需要组织者和班主任利用比赛契机,出台一些硬性规定和抓住比赛中的教育因素加以引导,以实现“比赛育人”的旨归。赛前,规定双方队员握手致意的环节,呈现的是一种礼仪;双方队员各自抱团加油振奋士气,展现的是一种团队精神;比赛中,裁判员示意队员去拉起摔倒的对手或要求队员服从判罚,映现的是一种尊重;得分后,队员间的击掌相庆,展示的是一种合作;双方队员在赛场上的顽强拼搏、每球必争的行为与态度,给学生们传递的是一种永不放弃的信念。同时,观赛者做到给双方队员加油鼓劲、不起哄、不喝倒彩,保持场地周边的清洁卫生,体现的是学生观赛的礼仪及个人的素养。
三、赛后的总结与延伸
(一)奖项的颁发
比赛结束后,赛事组织者利用晨会或升旗仪式后,对本次比赛做简短赛事评述,包括表扬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遵守规则的意识、班级的文明观赛行为等方面;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掌握和提高用以健身的某项运动技能。并给优胜队、主题口号和创意队名的相关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
(二)优秀选手的选拔
学校“三人篮球”比赛的举办,为篮球特长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体育教师可通过比赛发掘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组建学校“三人篮球”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上级主办或者社会组织的系列“三人篮球”比赛,不仅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让他们成为学校的“篮球明星”,还可激励和引导更多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以代表学校参赛、加入校队为荣。
(三)传统赛事的打造
学校“三人篮球”比赛的举办,需要保持连续性,并力争打造成本学校的品牌赛事。各校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气候条件、学校行事历、上级比赛时间等)应相对固定每届比赛的举办时间,综合各种因素,建议在第2学期举行,如,“五四青年节”举办的“青春飞扬”“三人篮球”比赛;5月底为应届毕业生举办“告别赛”“壮行赛”等。再者,在赛事包装、赛事组织、裁判水平、比赛质量等方面做“功课”,在比赛期间,可适时邀请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家长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三人篮球”表演赛;可增加篮球技巧挑战赛、投篮比赛等,以团队或者个人的形式参与,将看似简单的比赛办成富有“营养”的篮球“嘉年华”。
(四)体育教育教学需解决的问题
“三人篮球”比赛,“从体育教育教学中来,到体育教育教学中去”,体育教师可将“三人篮球”比赛视作体育教学体系中的一次展示,而比赛后的篮球教学如何改进和增效,是值得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三人篮球”比赛中学生技术的运用与体育教学中习得技术的距离?体育教育教学中是否缺乏带有对抗下的真实的运动情境设计?如何运用篮球“领会教学方法”,而不是按部就班地依照技术——组合技术——比赛的顺序实施教学,继而在有限的课时学会且运用篮球的基本技术(教法、学法的思考);对于组合技术和具有实战性的技术的学练如何进行组织和设计?如何对女生学习和参与篮球的难题进行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