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颖
渭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的美誉。在这片土地上,字圣仓颉创造了汉字,酒圣杜康酿造出美酒,史圣司马迁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不仅如此,大诗人白居易、名相寇准等80多位宰相、爱国将领杨虎城等300多位将军,以及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都出生在这方热土上。他们个个勇于担当、人人敢作敢为,他们都是“华山风骨,渭水襟怀”的渭南精神写照。此种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渭南人敢为人先、开拓奋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和人民的幸福感紧密关联。办高质量的、公平的、群众满意的渭南教育是渭南人勾勒的理想的渭南教育图景。详细点说,高质量的教育指教育体系完备、协调,教育要素水平高,培养对象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公平的教育指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残障、留守、随迁而失学,促进学生平等上学,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群众满意的教育指教育生态良好,教育秩序规范,投诉渠道畅通。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先后印发《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为理想的渭南教育的实现谋篇布局。市教育局从顶层设计了校长教师发展、课程改革、千校达标等18大工程,保障理想的渭南教育落地生根。在全省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教育行风纠风协作区改革,建立渭南市教育投诉服务中心等。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如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中考改革等,攻克制约教育图景实现的难题,成为中省关注的亮点工作。种种举措,彰显了新时期渭南教育人的担难不怯之作为、自我革命之精神、守正出新之智慧,也为理想的渭南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让全市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水平得到系统性提升。
校长职级制改革:锻造一支校长“铁军”
教育要好,校长必须好。构建理想的区域教育,必须有一支一流的校长队伍作为支撑。“一个好校长一定能办好一所好学校。好校长要选拔、培养、培训、提升和严格要求,关键还是要创造适宜校长队伍专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渭南市教育局局长党福奎深有体会地说。
如何打造校长队伍,渭南市实施了“提升千名校长、打造教育强市”工程,一方面对全市校长进行全员培训、高级研修,另一方面改革校长选拔、培养、成长机制,2015年在全省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引导校长走向专业化办学之路,带来了校长间你追我赶办好学校的新氛围,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為什么要搞校长职级制?局长党福奎说:“按照渭南市新的中小学校布局规划,2018年全市将定点1000所学校。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大体保持这个规模。原则上讲,只有这1000名校长都能够成为优秀的名校长,这1000所学校才会成为名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渭南教育才会有坚实的支撑。原有的校长行政化管理模式,体现不出校长的专业价值,不能充分调动校长的积极性,影响了校长专业化发展,更是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得不改了。”
2015年元月,渭南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规定,担任校长必须具备校长资格,校长要从具备资格的人员中遴选,建立四级九档职级(特级、高级、中级、初级),建立职级工资,校长按职级领取职级工资。校长的管理由行政管理转轨到职级管理。局长党福奎在介绍时说,渭南的校长职级制改革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教育局班子中必须有担任过校长的人员,高级以上校长可以与行政单位进行交流,对县级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每两年进行一次专业培训。改革给校长发出一个强烈信号:要转变“官本位”的思维,向专家办学方向发展。
依据意见,渭南市教育局在2015年配套了关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四个文件:即校长资格认定办法、职级评价标准、职级评审办法、考核评价制度。合阳、蒲城、潼关三地的校长,成为改革的“吃螃蟹者”。其他县(区)截至目前也已经基本完成初级、中级校长职级评审。全市已经完成高级、特级校长评审筹备工作。
校长职级两年一评。每年从个人修养、专业素养和办学成效这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进行考核。评级晋档和考核突出业绩、实践和能力导向。比如办学成效考核方面,就会考察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业成绩、身体心理素质、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有无不断进步和全面发展,学校有没有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可展示的研究成果或经验等。再比如在专业素养考核方面,会考察有没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有没有关注教师发展等。
考核结果与职级评定、岗位聘用、表彰奖励、职称评审以及绩效工资发放、任期届满考核挂钩。高级和特级校长有比例限制,谁得分高,谁就享受高职级。高级以上校长还可以交流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任职。考核若不合格,不再享受职级工资,给予通报、诫勉谈话、警告和免职等处分。这样一来,校长水平高下一目了然。
“以前,我们校长的行政级别是上级组织任命后赋予的;现在,校长的职级是靠自己干出来的,干不好还会砸了饭碗。这促使校长要下工夫提升办学水准,创新思路把学校办得更好。”渭南市临渭区丰荫明德小学校长党攀峰说。
有了这样的导向,校长办学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中小学校长呈现出新状态:参加听课教研的多了,走近师生的多了,坐下来研究事的多了。一个个好校长渐渐涌现出来,如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校长申福太,在2017年10月被陕西省委高教工委、陕西省教育厅评选为“我身边的好校长”。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潼关县四知学校于2014年9月开始招生,在校长樊西萍的治理下,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仅在2017年,学校就斩获24项省级、市级、县级奖励,中考质量位居全市第一,有30人次教师获得省级、市级、县级奖项;自办学以来,培养了1名省教学能手、4名市教学能手。校长本人也获得渭南市优秀校长、“渭南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渭南市基础教育初中教学质量提升优秀校长”等殊荣。“下次评审时有望晋级高级校长。”樊西萍说。
渭南市将在2018年全部完成特级、高级校长评审,健全校长遴选机制,启动校长任期考核,用好的制度选人用人培养人。
教育投诉服务中心:解群众之忧暖百姓之心
2017年7月,渭南市××县××初级中学教师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误导学生将志愿填报为该县××中学。家长们情绪激动,多次打电话到渭南市教育投诉服务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快速将此问题上报给渭南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很快安排专人解决了这个问题,孩子们最后如愿选择了心仪的高中。“家长感谢时激动得语无伦次,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渭南市教育投诉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侯娜说。
这是渭南市教育投诉服务中心化解群众对教育烦心事的一个暖心片段。该中心主任孙建军告诉记者,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中心工作的宗旨是坚持问题导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群众身边的教育问题。
做好教育政策咨询、协调解决教育问题的投诉、分析研判教育舆情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是该中心的重点工作。自2017年4月启动以来,已处理如学校审批条件、教师资格审查、教师招聘程序、学生转学流程、学校课程设置、中高考招生问题等大量的咨询类问题。投诉类的问题主要涉及学校管理(如冬季取暖、大班额、职称评定、教学能手评选等)、师德师风(如违规补课、体罚学生、作业布置等)、经济纠纷(如退费、学生斗殴赔偿、特岗教师工资等)等内容。“咨询类的问题,我们往往直接答复,并做好记录;投诉类的问题,我们填好工单,派单给对应的部门,督促其办理和回复,并进行回访,调查投诉者对处理结果的满意度。”工作人员贺颖婷告诉记者。
在贺颖婷打开的呼叫业务管理系统页面,记者看到左栏设置有信件管理、县市教育机构、机构设置(主要是局各科室)、局直属单位等版块,形成了纵向市、县、校三级联动,横向连结局内各科室的教育投诉咨询服务管理网络。点击信件管理,右边会显示出所有信件、待审核、待处理、已转交、处理中和已处理等。截至2018年1月31日上午10时,页面下方显示有529条记录,第一页显示的是2018年1月份的咨询投诉信件,局长信箱处理完的有8条,举报投诉处理完的有2条,局长信箱、网上咨询、举报投诉已转交的有9条。
“中心是市教育局成立的,有关单位非常重视中心转交给他们关于群众咨询投诉问题的工单,一般在规定的3~7个工作日解决问题后向我们反馈处理结果。”中心副主任孙青雅告诉记者。2017年,该中心共受理电话、局长信箱、渭南教育官方微信(微博)等渠道的咨询、投诉566件,给群众电话回访500余次,通过和相关单位及时沟通、协调,对其中175起问题进行了处理。
“处理好群众来信来电的投诉、咨询,距离中心工作的宗旨还远远不够,我们还积极主动留意群众对教育的烦心事,化解群众对教育的不满和困扰。”孙清雅说。如2017年9月4日,有网民在某论坛曝出渭南杜桥中学新校区吃饭难,当天,中心便将此情况反馈给临渭区教育局,9月6日,临渭区教育局向渭南市教育局汇报了关于杜桥中学学生就餐问题的调查报告。记者在报告中看到,对就餐问题造成的原因、措施以及彻底解决就餐问题的办法都作了详尽的说明。综合群众的来信来电以及网络舆情,中心梳理形成舆情周报、简报、通报,供全市教育系统决策参考和形成警示,以进一步从顶层设计上校正教育行风。
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服务群众的水准。为此,该中心建立了“敬竞净”星级岗位评选工作机制,强化作风建设。以群众关注的学生学籍、教育资助、教师资格考试、普通话测试、教师招聘等100个常见问题为着力点,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同时,在招生考试、职称评定、学生入学、寒暑假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对招生考试条件、职称评定要求、学区划分方案、师德师风要求等相关文件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让工作人员做一个“懂教育政策”的内行人,努力提升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能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017年,该中心既获得了全省教育系统网民留言办理先进集体、陕西教育新媒体运营十佳奖、渭南市市政府系统政务督查工作先进集体以及渭南市文明示范窗口等“金杯”,也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好口碑,被群众称为“知心人、暖心人和贴心人”。其工作经验被省委推进职能转变办公室以简报形式在全省推广。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如今,教育投诉服务在渭南各区县从教育局办公室等科室逐渐剥离出来,作为独立部门为群众进行教育服务;如蒲城县成立了蒲城县教育公众监督中心。
纠风协作区改革:努力营造区域教育好生态
乱收费、乱补课、乱招生、乱订教辅资料等教育系统不正之风既严重损害教育形象,也严重损害百姓切身利益。
为纠正教育不正之风、构建渭南教育好生态体系的新常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渭南使出一记“铁拳”——纠风工作协作区(以下简称纠风协作区)。常言说,打蛇打七寸。渭南这记“铁拳”,对教育不正之风能否打到“七寸”,关键看这么几点:
一是看“出拳人”厲害不厉害。2015年下半年,渭南市教育局主要领导提出,经向市纪委主要领导汇报同意后,召开县市区教育局相关人员座谈会,探讨了纠风协作区工作机制,制定了协作区实施办法。2016年开始实施,到2017年协作区工作形成常态化。这就意味着,市纪委是教育纠风协作区展开工作的有力支持者。
按照渭南市教育局党组印发的《渭南市教育系统纠风工作协作区实施办法》,纠风协作区推行市局统揽、县(市、区)局党委协同、纪委主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县(市、区)教育局党委书记负主体责任、纪委书记负监督责任、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负直接责任的责任体系。在市教育局层面,成立了渭南市教育系统纠风工作协作区领导小组,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党福奎任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立鹏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教育局党委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市教育局监察室主任王渭平担任。在各县(市、区)教育局层面设立纠风工作组,组长由纪检负责人担任。办法依据相对就近、便于工作,每三个县(市、区)教育局组成一个协作区的原则,将渭南3区 9县(市)分成四个纠风协作区,每个协作区大约有9名成员。协作区责任人由本协作区纠风工作组组长依次轮流担任,任期一年。不难看出,各级教育局党委和纪检是“打蛇”的核心人物。
二是看精准“出拳”,从严治理。纠风协作区工作瞄准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问题进行查办:一方面针对重大问题发力,如上级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督办的群众投诉的热点问题,市教育局工作检查及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各县(市、区)教育局遇到复杂的、难以独立查办的问题,媒体曝光的负面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中小学乱收费、乱补课、乱招生、乱订教辅资料等问题,严重师德问题,惠民政策落实中严重违规问题等;另一方面每学期确定一个或两个突出问题,在全市开展纠风工作协作区交叉检查,且将检查处理结果通报各县。
三是看“出拳”的力度大不大。协作纠风,就是针对各县区自身在处理行风问题时抹不开情面、阻力大或者人手不够的实际,打破地域界线,实行跨地域“异地”交叉统一调配力量来调查问题。协作区内部不能自我解决的问题,交叉进行调查。交叉处理若遇到困难或阻力,就上报纠风协作领导小组,或者上报市纪委。所以力度非常大。此外,纠风协作过程中,彼此借鉴了教育行风建设的好做法,提升了工作人员水平,直接推动了渭南教育好生态的建设。
那么,渭南这记治理教育不正之风的“铁拳”到底打得怎么样呢?2016年以来,纠风协作区先后开展了以“学生保险、教辅资料”“普通高中违规招生、乱收费”“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和师德师纪”为重点内容的3次全市交叉检查,共发现和纠正问题87起,印发整改通知36份,清退违规收费30余万,党政纪处分23人。对教育不正之风形成持续的高压态势,渭南市内招生秩序日益规范,依教谋私、从教失范情况明显减少,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得到规范,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渭南是陕西的“东大门”,人口位列全省第二,渭南教育的风貌既关乎陕西的教育形象,也关乎全省的教育生态。理想的渭南教育的创新实践,不仅让渭南人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而且对全省其他市区美好教育的创建也是一个借鉴。我们衷心希望渭南这方人文圣地能为三秦大地创造出更多的美好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