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敏
同课异构是指对同一教材的同一课时的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构思,进而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纳和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讨方式。在此,笔者就本次两地联合教研活动中“同课异构”环节的2节“跪跳起”教材课堂进行“同”与“异”的分析。
一、“同”内容和课程标准
1.相同的内容。京、浙两地的教师均以小学四年级“跪跳起”教材第1课时作为“同课异构”的研讨内容。
2.相同的課程标准。虽然京浙地域不同,但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相应教材内容的理解应该是基本一致。但是,基于课程标准,每一名教师在研究学习时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为了实现同一个课程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程序。因此,“同课异构”给教师提供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二、“异”在教学建构
讨论“同课异构”一般是从“建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建构什么”“怎么建构”是研究“同课异构”的核心。其中,“建构什么”(教什么),指向的是教学内容和目标;“怎么建构”(怎么教),指向的是教学过程和方法。
1.教什么——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制订。从文本材料来看(表1),两名教师采用的是同一教材内容,但课时的教学目标制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北京的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动作方法的传授(即学会脚面、小腿压垫的动作方法),技能目标达成与预设的有一定的差异;浙江的教师则注重练习方法的传授(即独立和在他人帮助下能分别展示出至少2种以上的跪跳起练习方法),没有给出具体的目标比例。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最终完成技能目标的达成度差不多,均为60%左右,但在技能目标的背后,哪种目标定位更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2.怎么教—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应该是位出色的“魔法师”。在“同课异构”的教研体验中,研究教学方法的多样选择和运用是最重要的方面。同样的教学内容,一致的教学目标,不同的体育教师采用不同的“魔法”,将课堂演化成不同的风格,这就是“同课异构”的主旨所在。
两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充分考虑到技巧项目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儿童化、形象化的诱导性语言,充分展现了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特点。
从表2、表3的分析结合课堂观察发现,北京教师的课堂,显著特点是采用启发引导、提问式教学,边教边学,采用闯关游戏,逐关挑战,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练习、以问促练等途径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掌握跪跳起动作。整节课规范、有序、扎实、精细,但学生自主学练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师生的问答互动略显“机械”。浙江教师的课堂,显著特点是采用体验式教学,先练后教,课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学情,分3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差异;整节课比较灵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选择相应的练习方法,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但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分组和组织调动有一定的难度。
三、两节课例带来的思考
1.不同的教学理念下,南北融合将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北京教师教学目标侧重技术动作掌握,浙江教师侧重练习方法的传授。教学始终要围绕“目标”展开,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两名教师能相互取长补短,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高。如,北京教师可以在主教材后增加组合练习,浙江教师则可以更加注重重难点的解决策略(如为使脚背压垫更有效采用跪跳转的方法,摆、压、提动作协调配合,让每名学生用喊口令的方法,体会摆臂与集中发力同步完成)。
2.对教学效果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各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造成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观察可知:2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相当,主教材学习过程中停顿次数均约20次,主教材的练习密度在30%左右。如果能进一步精讲多练,尽可能少地打断学生的练习,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练习效果会更好。从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主动性来看,浙江教师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相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