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虚拟成为生活方式时

2018-05-14 14:24陈斌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可视化目标班级

陈斌

在我的班级,我们曾经借用手机拍摄过几部微电影,其中有一部名字是“当末与未相遇”。这是翻拍,通过镜头记录学生校园生活的常态,学生结合玛雅人世界末日的预言,利用对比的方式塑造了撑着红伞漫步欣赏校园美景、认真地练完一首完整的钢琴曲、充满自信地主动参与班级活动、主动给父母打电话送祝福的角色。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本是一个多选题,会因我们的改变而更加精彩。

在常规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习惯于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便捷的方式。学生若能明事理顺着我们的套路走,则会有效;当然有时候会因无效而采用说理甚至压制的方式收场。如果你在实际生活中遭遇过这样的困惑,那么请让自己冷静一会,想想除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模式外还有没有第三种选择的可能。在对《当末与未相遇》这部微电影的研究中,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目标可视化

言语创造的世界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影视创造的世界留给我们更加真实的感觉。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和现实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我们对未来世界描摹的细节越真实就越可能变成眼前的现实。言语创造的世界可能有诸多的可能性,影视创造的世界可能就会定格在一种形象上,但是更加具体可视化的目标反而能够让现实中的人有更加明确的参照对象。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和学生通过言语的方式一起确定目标的时候,往往因表述和理解的误差而导致目标的可执行性比较差。如果我们把言语描述的目标转化成一个动态可视化的目标,建构出一种完整的场景、一种具体的人物形象等,那么我们在执行目标的时候就会有较为清晰的路线,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个目标,而且可视化的形象也有利于帮助学生个体达到预设的目标。在《当末与未相遇》的微电影中,小湘弹钢琴缺乏耐心,有时候会摔门而出,导演为她设计了一种能够流畅弹奏钢琴曲的形象。在影片首映后,她主动提出来每天中午去琴房练琴。因微电影固化了这个优美的形象,她每次观看都被影片中的形象深深触动,她说每看一次都不想回到过去那个不好的自己。电影中的形象一直激励着她每天呆在闷热的琴房里苦练技能,就这样她遇见了影片中那个更好的自己。目标可视化借助于镜头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全感官地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2.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说教是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但说教最大的弊端就是要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因为有了这个预设,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老师都会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力图快速地解决问题。而现实情况远远要复杂得多,如果所有问题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也就不会出现问题总是不断发生的情况。你越是要走近路而最后可能往往走得越远。在《当末与未相遇》中,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去改变现实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没有去证明“我是对的”、“你们是不对的”这样的命题。我关注到,假如问题解决了会是什么样的状况,我借助微电影这样的媒介手段塑造了他们改变后的新形象。太极图里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关注白色的多了,黑色的自然就会减少了。当我更多地关注学生们的良好行为时,他们也真的朝着好的方向去發展了。当然黑色的部分也会一直存在着,只是不那么显眼了。当好的部分更多地被看到的时候,他们好的行为也会得到强化。如果我们越是要去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这样的命题,反而会恶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借助微电影的技术手段,我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角色,当我们和学生都能看到未来更美好的形象时,我们也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变成自己期待的那个样子。

3.活用“动车组”脑洞的观点

罗振宇在名为“时间的朋友”的跨年演讲中提出了六个脑洞的观点,其中一个观点是“动车组”脑洞。基本的内容是,火车运行靠火车头带动,车厢越多,车速越慢;动车的每节车厢都提供动力,车厢越多动力越足。回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如果单纯靠老师去推动,老师会越干越累;反之,如果学生能够都能动起来,一个影响一个,加之交叉影响,那么整个班级的行动力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我们先贴近学生的爱好,从他们喜欢的地方入手去建立关系,当关系到位了,才有可能去影响他们。手机已经成为新生代生活的必备品,我们限制的做法并不见得有很好的成效。而且手机等工具本身就是中性的事物,关键在于人怎么去开发它的功能来更好地为人的现实生活服务。不可否认,手机在中小学生的社交互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周围的同学都在玩同一款游戏就会把某一个同学裹挟进去,否则他和其他同学的互动就会出现障碍。如果我们能够从本质上认识到人们通过技术满足的是真实世界的社交互动需求,我们就可以尝试去开发技术工具本身更多的功能,从设计者的角度来把人从虚拟的世界中拉回到面对面的互动之中。既然人人都有一部手机,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手机做点事情呢?微电影《当末与未相遇》就是借力学生熟悉的手机,借力学生常见的短视频的方式,撬动班级现有的人力资源,实现了班级内部人力资源的流动。因为有了这个项目的存在,班级内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领导特质的同学扮演了导演的角色,有表演天赋的同学尝试了不同的角色,有写作才能的同学有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有剪辑天赋的同学也在分组竞赛中脱颖而出。借助虚拟的影像,我们帮助学生确定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各种未被关注到的能力。我们的微电影展播活动结束后,班级内部优化组合了一支拍摄制作团队,并参与了学校情景剧和广播剧的制作。我们还在剧本写作的基础上衍生了班级写作小组,带动全班同学在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完成了近十万字的毕业纪念文稿。那个钢琴练到第一名的同学还带动八名同学和她一起考取舞蹈教师资格证,发动全班同学去参加舞蹈考级。遇到新事物,一味地限制只能说明我们的方法简单,如果以信任的态度让每个成员都参与起来,那么有可能激发出更大的行动力。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师要跟上。在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我们要调整和完善我们的应对模式。在原有模式撞墙碰壁的时候,要停下来想想可以做点什么不一样的。

猜你喜欢
可视化目标班级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班级“无课日”
思维可视化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