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 努力构建特色园所文化

2018-05-14 14:24马兴梅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乡土环境

马兴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积极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园所环境并有效地利用,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其中“社会领域内容与要求”的部分强调: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从实际实践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加强乡土文化教育是当前时代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阳平关镇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历来是通巴蜀、去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历史名胜古迹、民俗、童谣、传统小游戏、民间小吃等乡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是极为重要而难得的教育资源。阳平关镇中心幼儿园以乡土资源为源泉,以本园实际为基础,以幼儿发展需要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尝试进行主题环境创设与园本课程开发等,努力构建特色园所文化。

创设乡土文化环境,凸显办园特色

幼儿园室内外环境以阳平关镇的乡土文化氛围为基调,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会说话,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楼道悬挂教师、家长的剪纸、刺绣等作品,让幼儿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用阳平关镇的盛景图片来装饰,引导幼儿感受身边的美。在魅力发现室设置“嘉陵韵”和“子龙情”两个空间,在“嘉陵韵”的空间中设置了嘉陵彩石欣赏、嘉陵垂钓、蟹壳彩绘、卵石彩绘四个游戏区域;在“子龙情”的空间中设置了赏子龙美景、农具展示、子龙泥塑、玩转子龙卡四个游戏区域。在公共区域利用玉米棒、花生、稻草、纸板等装饰墙面。总之以阳平关镇的风土人情,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并获得发展。

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凸显办园特色

挖掘植物资源:我们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生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还组织幼儿进行采、摘、挖的活动,并且将种植区中的蔬菜做成美味的菜肴,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各班的植物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并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进行了巧妙利用:在美工区,进行种子贴画、果核贴画、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创作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在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织成头饰、服装,玩一玩“我的时装秀”。在操作区,让幼儿学大人用竹篾编织斗笠、竹篮、竹筐等竹编工艺品。在户外活动区,利用竹制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抬轿子、竹棒接力等。

挖掘动物资源:幼儿特别喜欢探究小动物。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后院的水池里,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的过程。孩子们一来到幼儿园便去水池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最后蜕去尾巴。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记录纸上画下这一变化。孩子们向养殖角中的小动物打招呼,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的结果,和同伴分享。

挖掘自然及民俗资源:幼儿园背倚子龙山,前有嘉陵江。于是我们把子龙山的美景、泥巴和嘉陵江的卵石、彩石、蟹壳搬进了五彩生活室,让幼儿开展泥塑、彩绘、涂鸦。在户外搭建区,投放不同大小的木材及竹制器械,让幼儿进行多种探索活动。我们还将本地的民俗风情融入区域活动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人类以前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收集农作物,并将之陈列在区域中,创设勤劳农家认知区,让幼儿了解农具的名称、作用以及农家生活。端午节时我们请家长教幼儿包粽子,中秋节开展做月饼、品月饼、画月饼等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了协商谦让,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了互助、合作和分享。

挖掘社区资源:社区是活教材,幼儿园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努力发现其中的有利因素。如古三泉遗址、龙门洞、子龙山等名胜古迹,家乡特产和家乡名人等,这些都是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宝贵资源。

挖掘幼儿园资源:利用幼儿园环境里的人、事、物,为课程服务。把教师队伍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及幼儿园的设施、环境作为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如园内绿化带中四季植物的变化、戏水池中水的变化及沉浮情况,幼儿园里回民宝宝的生活习惯等,根据幼儿的兴趣和主题活动的需要,老师灵活选择所需要的内容。

挖掘家长资源: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他们不同的知识背景与职业、生活经历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中各种能工巧匠、文艺人才等都成了我们的课程资源,把这些能利用的资源整理成“家长资源库”备用,当某个主题活动需要时,便由老师、幼儿事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做好相关准备,为课程服务。

开发乡土文化课程,凸显办园特色

首先更新管理模式,以激发教师开发乡土课程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互相包容、互相探讨、互相支持的氛围。这样给教师自主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发挥的余地,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设计者,也是课程的实施者。比如我们要求各班根据实际确立特色美术活动,如剪纸、叶贴画、五谷贴画等,开展民间小游戏,并围绕这一主题持续开展活动。其次开展园本教研,进行参与式互动研讨,以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为目标,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能激荡教师心灵深处的研讨氛围,以计划为基本依据,灵活调整,保证教研的实效性。结合课题研究进行教研,确定“乡土文化进校园之园本教材的开发”的主课题,各年级组开展相关子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每个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再次,调动老师和幼儿的双主体性,保障乡土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在乡土课程探究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与幼儿一起生成课程、一起查找资料、一起创设环境,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和体验。最后发挥环境与游戏的作用,体现乡土课程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条件的教育作用,把各种游戏手段有机地渗透于乡土课程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讓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过程中,在与环境、材料、同伴、教师等因素的互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能力。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乡土环境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环境清洁工
乡土分外妖娆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漫观环境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论环境雕塑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