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老了,伴随着的,往往是行动不便、反应迟钝,抑或,还性格固执、疾病缠身。
社会上,围绕老人“摔倒讹人”“广场舞扰民”等问题,不时出现“坏人变老”还是“老人变坏”的争议,更让人觉得老之可怕。
但人之变老,又不可避免,无法逃脱。
变老,不只是简单的年龄增长。中国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作为老人自己,却不能只因年龄大,就认为天然该受到尊重,进而倚老卖老,甚至“仗老欺小”。
立足于社会,与人相处,老人需要不断修炼提升。尚未变老的人,也该思考将来如何做个老人。
当我老了,我该像年轻人一样,心态开放,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尽量不让自己落伍。
我熟悉的唐叔,年近七十,微信玩得比年轻人还溜。朋友圈,常看到他写的古体诗。诗的质量好坏不论,玩微信,着实给他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
未来,定会有新的技术、新的生活方式,我虽已变老,接受能力差,可也得慢慢学,努力跟上时代。
那时候,我身边,会有很多年轻人,如自己的后辈、朋友的子孙、原工作单位的新生代等。面对他们,我不会因自己年老,就以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自居,干扰、指挥他们。
要知道,所谓的代际优势,在这个信息平等化的时代,并不存在,很多时候老人未必就比年轻人高明。
我会少说话,微笑着,看年轻人開拓前行,并致以祝福。
如果必要,我会中肯提出个人建议,但仅供参考,绝不固执己见。
外出时,我将秉承老人该有的公德。坐公交车、地铁,考虑年轻人上班赶时间,我会尽量错开上班高峰,以免给他们“添堵”。
车上如果没有位子,那就站着,断不能因为年轻人没给自己让座而怒发冲冠。
他们整天辛苦奔波,比我辛苦,他们坐在位子上,身心能放松片刻,我会感到欣慰。
作为老人,我依然注重个人卫生和衣着打扮,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清爽。
生活中,有兴趣爱好,精神有所寄托。有些老人,衣冠不整,邋里邋遢。
造成他们如此,更多的不是经济原因,而是他们认为没必要收拾。至于兴趣爱好,更无所谈起,他们每天就是发呆。
老人就该放弃自己吗?老人的形象,是晚辈的一张名片。收拾好自己,充实快乐地生活,就是在给晚辈增光添彩。
据说,人老了,更惜命爱财。我得调理好身体,尽量别生病。
可我不会相信那些鼓吹得神乎其神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更不相信什么中大奖发大财的信息。
身体靠锻炼,钱财靠勤劳,所有偏离常理的说辞都不可信,对诈骗,要保持警惕。
我老时,钱财可能不多,但生活中该花的钱要花。
也要尊重晚辈的消费方式,只要不浪费不挥霍即可。
至于挤在人群中领取商家派送的免费鸡蛋之类活动,我坚决不去。
做人,没必要贪图蝇头小利,再说,去了还要给治安人员添乱。
倘若很不幸,将来我罹患重症,生活不能自理,那我愿选择进养老院,接受专业护理。
这样可以减少亲人的心理负担。而当我失去意识,彻底没了尊严,生命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我会最后做一次自己的主。
如此思考下来,我愈加确信,绝不是年龄大,就能自然而然成为“老人”。
老人,确实需要学着去当才行。从现在开始,学做老人。当我老了的时候,就能做一位有尊严的老人。
(马继远/文,摘编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