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泽普
政策推动效果如何?
与新能源汽车不同,充电基础设施目前的建设情况远未达到政策规划提出的愿景。2015年国务院发布政策《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到,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2015年底时,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充电桩数量不到8万个,即在2016-2020年四年时间里,中国将以每年接近100万个充电桩的规模增长。此后,每年年初,能源局均会发表当年充电桩建设的规划数量,在2016年年初,能源局规划新增86万个充电桩、2017年规划当年将新增90万个,2018年规划当年新增60万个充电桩。但依据中国充电桩联盟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仅新增12.7万个充电桩、2017年仅新增24.2万个,与规划数量相比,仅完成了10-25%。
目前私人充电桩的建设规模拉低了总建设量。一方面,政策规划中更强调私人充电桩建设,预计到2020年私人充电桩数量大于400万个,公共充电桩数量达50万个。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共充电桩数量为21万个,2017年私人充电桩数量为23万个,与2020年规划数量相去甚远。另一方面,据赛迪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满意度报告显示,接近70%的私人车主购买原因仍然主要为牌照问题,且从车险数据上来看,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以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为主,私人车位紧张,亦限制了私人充电桩建设。
市场需求决定建设规模
从数据上看,目前公共充电桩分布情况与各省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紧密相关。以充电桩建设规模靠前的省份为例,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全国公共充电桩建设量前十的省份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北等省,仅江苏省、河北省的建桩规模相对超前,大部分省市排名与各省市新能源汽车的累计推广量排名基本呈一一对应关系,数据上展现出了良好的相关性。
较大的需求带动地方政府、充电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全国大部分省份均有新能源汽车推广指标,为鼓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更好地完成推广任务,营造良好的推广环境,地方政府会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目前充电运营商主要靠收取充电服务费盈利,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大,充电需求高,充电桩使用频次多,可让企业更快盈利,充电需求给充电企业带来更多的建设驱动力。此外,推广量排名靠前的城市往往在新能源汽车创新推广方面亦走在全国前列,在出租车、公交车、网约车、政府用车、共享汽车等多个出行场景中,新能源汽车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上的各出行服务运营商需建设一定的充电桩以满足企业内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加大了当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私人充电市场潜力大
未来新能源汽车增长将主要来自纯电动乘用车。一方面,大巴车、公交车等公共领域的用车服务和增长潜力有限,其市场前景远不及新能源乘用车;另一方面,由于锂电池的技术优势和瓶颈,电动汽车也更适用乘用车这一车型。此外,据赛迪品牌实验室前不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显示,电动汽车车主满意度高达85%,同时随着锂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各大乘用车车企不断发布新车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将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扩大。据此,赛迪顾问预测,至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146.6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主力。
私人充电桩的快速发展将带动交流慢充桩需求。一方面,各大车企开始逐步进军二三线城市,其人口密度稍低于一线城市,消费者的私人车位更能得到保障,同时从赛迪品牌实验室发布的满意度调查中也可看出,拥有私人充电桩的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满意度将大大提升,这也表明随着二三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打开,私人桩建设将迎来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部分省份发布政策表明,未来新建的小区100%需具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为私人桩建设提供条件。此外,从国家电网承受力角度考虑,公共桩多数在白天使用,快充桩的无序建设也将对电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私人慢充桩多在晚上使用波谷电,亦是国家电网鼓励的方向。赛迪顾问预测,未来三年,私人充电桩将成为充电市场增长主力,2020年新增私人充电桩数量将达139.5万个。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专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
从2015年起,工信部结合不同地域的产业技术,打造了七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交通示范区,希望通过政策、标准、技术、资金等手段引导,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探索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路徑。
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谢斌
当前,湘江新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要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发力,一是在基础层面,主要是夯实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算法、芯片、大数据等发展基础;二是在技术层面,主要是突破雷达、传感器、车联网、高准地图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三是在应用层面,以扩大整车、云服务、智慧公交、智慧物流、共享出行等商业场景为主。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专务高级经理张春林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应该走开放共享的路子,我们示范区也好,车企也好,都希望通过开放共享,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所中国能源和交通中心主任王云石
在未来的出行方面,有钱人和没有钱的人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无人驾驶技术要发展的话,将来可能会推动车辆拥有量和出行的消费。
华为LTE-V2X产品线总经理吕晓峰
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智慧交通,仅靠单一领域的努力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未来的自动驾驶要依托于多个行业共同的努力才能推动。
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智慧交通首席科学家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刘向宏
无论是自动驾驶的研发还是车路协同,都需要有多个企业、多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我们开放了汽车产业、通信产业,还有系统集成产业,未来希望各个高校和政府可以一块来做城市智慧交通下一步的开放。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古惠南
以后汽车的功能肯定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可能是你的伙伴,现在我们遛狗,以后完全可能遛车,它也可能是我们的办公场所,也可能是我们的餐车,一切都有可能。
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李晓耕
我们收集到的道路、乘客、司机等相关数据,可以让机器学习怎样从人类的视角进行驾驶。驾驶行为数据可以学习到人类是如何进行操作的,LBS数据可以学习车辆如何适应道路与行人的关系。
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CTO刘海舟
未来出行对于不同的群体和对不同的视角意味着不同的内容,对于驾驶员来说意味着体验的变化;对于车厂来说意味着生产模式、销售模式的转变;对于政府机构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治理;对于行业来说意味着新的商机。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
自动驾驶是构筑未来出行格局的重中之重,受技术、商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自动驾驶在出行服务方面呈现着一个非常明确场景化的特点,即具有自动驾驶技术和出行服务运营经验的科技型企业有望贯穿价值链。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
未来已来,变化是持续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积极的去拥抱这种变化。我们需要考虑行业发展趋势和独特竞争力的企业发展策略。
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
协同智能不论是在感知、决策还是在控制上,都是对单车智能的全面升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
通信技术是汽车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剂,C-V2X支持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应用服务升级。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瞻技术研究部副总经理项党
跨界融合汽车、交通、通讯等行业技术,构建服务于“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及用户移动出行服务”需求生态是大势所趋。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院长/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李丰军
智能化、网联化、电器化、共享出行给产业带来五大影响,一是跨界冲击加剧竞争;二是从产品竞争逐渐升级到了产业生态竞争;三是产业价值重新分布;四是数字化转型逐渐加速;五是知识融合不断加快。
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智能网联部副部长边宁
我们对于智能化和网联化的理解是:智能化主要是自动驾驶、智能安全,以及智能化可以给驾驶提供相对便捷和舒适的驾驶环境;网联化主要聚焦于共享、安全、服务等。
吉利汽车研究院总工程师刘卫国
AI是否能解决未来三级和四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这还是一个未知数。统筹来看,AI是非常好的技术,但是如何把它作为核心技术,作为基于规则的综合系统去做,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张建中
从2010年开始,我们都知道摩尔定律已经失效了,可是大家对计算力的要求在无限增长,AI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对于大数据应用的挖掘和利用,促进了对强大计算力的需要。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副总裁田锋
有三个因素能够引爆汽车工业革命,一是价格颠覆,二是使用成本颠覆,三是体验颠覆。
梆梆安全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阚志刚
我们公司从2015年开始进入到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领域,遇到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问题,今天我想呼吁大家一起最终建成基于生命周期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景驰科技CEO韩旭
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协同,可以用路灯来做比喻。我們现在城市的道路上都有路灯,所以有的人开车,开到晚上的时候忘了把车灯打开,路上都很亮,即便这样,车一定要有车灯,车在开的时候,到了乡间如果没有路灯的时候,车就要具备夜晚行驶的功能。
英特尔技术政策总监田忠
我们带来的责任敏感安全模型,能够实现我们提出的自动驾驶四个目标,第一个是安全,第二个是透明,第三个是经济,第四个是实用。它作为一种开放的透明的行业标准,为自动驾驶汽车决策过程提供一个可验证的安全保障。
新岸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锋华: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我们绝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车上,但是在整个体系中,我们认为车只是一个APP,推动这个体系发展核心关键的是网,如果与互联网类比,我们可以说车联网是网,智能车是一个APP,就像我们当初没有网络的时候,计算机其实属于一个单机的时代,如果将来没有车联网的话所有车将停留在单车的时代。
北京赛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大林:
如果大家以后想做仿真,第一件事情就是关注动力学模型,这很关键。动力学模型好不好,关系到你的算法测试准不准,这是很简单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