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民族器乐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018-05-14 15:45魏波
参花(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摘要:“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自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当今课堂教学变革的新模式,是一种轻松、活泼、简单、教学成效显著的方法。如何能在民族器乐课程中引入对分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老师主动灌输为积极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民族器乐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大家熟知的传统教学方法外,对分教学在民族器乐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模式是课堂讲授——内化吸收——组织讨论,其核心要素是把课堂教学时间的一半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不但能获得教学经验,还可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分析、教学成果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为同类课程在实施对分教学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器乐课程 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一、对分与高校民族器乐课程教学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自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当今课堂教学变革的新模式,是一种轻松、活泼、简单、教学成效显著的方法,是国内目前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利、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诸多高校及中小学校中已广泛推广并實践应用。笔者在教学中也尝试用了这一教学方法,效果比较明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显著。作为一门民族器乐课程在原有的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是: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忽略表演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较少;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偏低,不能做到课程间的融会贯通;音乐学专业学生缺乏基本的教学能力;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如何改变这几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教学方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高校民族器乐课程与对分概述

(一)课程简介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器乐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也是音乐学专业的器乐选修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乐器演奏能力,通过演奏技巧、音乐对比、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要想上好这门课就要了解这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培养方案以及教材等。

(二)民族器乐教学对分模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分三步:课堂讲授——内化吸收——组织讨论,其核心两要素:一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二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错开,让学生在中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主导,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最后实现在课堂中讲授,课后中练习(内化吸收)、实践、分组、讨论等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兴趣爱好作为最好的老师,把师生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民族器乐对分课堂教学授课模式

第一步,教师要把本课堂章节、重点内容,即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基本框架)、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基本概念)、作品中比较难掌握的音乐片段(重点和难点)进行讲授。可以分阶段讲解该作品,但并不全部讲解,让学生一点一点消化(不穷尽教材内容也就是音乐作品)。

第二步,学生课后根据课堂上相关内容的讲解,布置作业,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内化吸收),分组讨论必须有两人以上。下次上课前把本周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讲授把握该音乐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重点和难点,降低课后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以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吸收,完成对该音乐作品的全面学习和理解。

第三步,学生写出读书笔记(即作业,要写出自己掌握不好的知识,写好、写坏不做点评,但是必须要自己写)。特别是对分配的音乐作品和重要技巧、概念和问题进行复习,预备交流。就是在内化吸收之后,再回到课堂上,分组讨论自己学过的内容,然后与全班(全组)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前一半时间交流讨论,后一半时间教师讲授。因此,在民族器乐课堂教学对分时,教师应该遵循时间的划分(课堂时间为50分钟,前25分钟为讲授,后25分钟为讨论)。

2.民族器乐对分课堂教学交流讨论

组织讨论分为四个环节,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环节之一。依次为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等,次序不能变动。假设在本课程中是6人为全组,即可分为2人或3人为一小组;然后进行组内人员交流(2分钟)、组间交流(3分钟)、全组交流(10分钟)、教师抽查(5分钟)、读书笔记展示(3分钟)、老师总结(2分钟),时间为大致分配,具体未必很固定。以下是笔者在课堂及实践对分教学中总结的经验。

第一环节:本课程小组讨论一般为3~10分钟,具体长短可根据学生人数和讨论的情况确定,讲授与讨论间隔时间要合理把握。

第二环节:教师抽查1~2个小组,每组人员随机抽查,让学生表述刚才小组讨论的精华,或提出小组都感到疑惑的问题(这个阶段,不能讲自己的观点或问题,一定要讲小组刚刚讨论的内容),这样督促学生小组讨论时认真参与。

第三环节:同学自由地提问题,如有必要,可以让其他同学来回答,一是增加学生互动,二是督促全组认真听。有些问题,如果代表性不强,可以不必回答,教师可以在课后给他们单独讲解。代表性强的问题,要多花时间为同学做较为透彻的讲解。如果是共性问题,那就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了。

第四环节:教师可以做简单总结,把学生没有涉及的比较重要的问题再谈一下。时间大约3分钟,这样器乐课程讨论过程就全部结束,这些时间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

3.民族器乐对分课堂教学分组方式

在每次上课时,通过抽签分配下次小组组合。各组分担重要概念(音乐作品知识)和复习题目(需要完成的音乐知识)。督促学生记好笔记,同时把读书笔记看作在学习、理解章节内容(音乐作品知识)过程中的助记和概要。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独特的分析、思考和体会(交流学生自己在练习时的困惑和方法的正确性)。然后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深化理解、克服难点,并分享有价值的学习体验,之后教师进行点评。

4.民族器乐对分课堂教学作业评分方式

在上文中提到该课程俗称器乐课也叫“技能课”,其中包含多种民族樂器,在作业评分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自身程度和课堂上的表现(平时成绩),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给予相应的成绩。如3分合格,4分良好,5分优秀。完成不了,没有练习,视为无分。作业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在课下主动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保证理解基本内容(认真练习),能够进行深入(节奏、音准、音色)、有意义的交流讨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5.民族器乐对分课堂教学期末考试方式

在每学期期末考试中,要规定必考曲目、自选曲目,作为学生一学期的成绩评定,必考与自选曲目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程度来制订,要涵盖每学期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包括作品中练习重点、难点,笔记本检查。

6.民族器乐对分课堂教学签到制度

签到请假:允许无原因缺席一次,但要做作业,并在下次上课时回课检查。事前请假须有充分理由,事后请假无效。请假获准者,作业应尽量按时交(最迟延后一周)。其他缺席,作业无分,最后计入期末总成绩中。

(三)民族器乐对分课堂教学操作要点

1.教师要精讲

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对分时间的划分下,教师要简明扼要地讲解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知识内容(精讲),作业不易布置得过多(有就可以)。

2.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写“学后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反思(器乐技能课学生要注重这方面),并用文字给予表达。教师讲授之后,学生课下用心学习、消化,完成作业。其突出的是“亮考帮”,分别是“亮闪闪”(晒晒学习中自己收获的知识),“考考你”(帮助别人,证明自己),“帮帮我”(自己不会,需要帮助)。在这一过程中要强调知识运用,把学生独立学习的结果分出三块,最大的收获、学懂的、不懂的,鼓励学生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

3.学生讨论交流

在下一次课上,同学之间讨论彼此自主学习、完成作业的心得体会,相互帮忙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参与,但不能作为主角,把时间留给学生)。之后,教师任意挑选小组一员进行讨论,不能让学生自愿或小组选代表,以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参与讨论交流。

三、结语

这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理念先进、方法简单、使用效果明显、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讨论的积极性。抓住了人的求学、好学、想学心理。在整个教学模式中,对分课堂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高度互动。因为讲授时教师面对全班或小组成员,而分组讨论时教师并不需要参与讨论,这样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还有一点是对班级规模(人数)没有限制,两人以上即可对分。对分课堂不仅强调了知识内化与吸收的学习过程,还从根本上实现了讲授和讨论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民族器乐对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要注重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否真的适应于民族器乐课程,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总结。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2]魏波.高校器乐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平顶山学院音乐系器乐选修课程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5(06).

[3]马珊珊.高校民族器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17(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平顶山学院2016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器乐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效果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6-JY09)。

(作者简介:魏波,男,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