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从1958年南阳师范专科学校开始就招收专科学生,2000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15年,经省教育厅审批,正式面向全校招收辅修双学位学生。所以说,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有着60年发展历史和丰富学术积淀的优势学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逐渐形成了“厚基础、强管理、重实践、铸品牌”的专业特色。
关键词:南阳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 探索与实践
一、专业定位明确
本专业有明确的专业定位,即“师范性、应用性、学术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并完善了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型的三段式和2+1+(0.5+0.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一)在实施过程中,本专业瞄准教师职业岗位能力,为培养、强化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开设专业课群,明晰教学定位,构建专业特色,以期对学生实现分类培养,从学术型、师资型、应用型三种类型对学生进行分层培养,从而实现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如图1)。
(二)在人才培养上,本专业逐渐形成了2+1+(0.5+0.5)人才培养模式。“2”即大学一、二年级,主要是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突出学生外语、计算机、教师口语训练,并根据师范专业特点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学习;“1”即大学三年级,集中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0.5+0.5”即大学四年级,前一个0.5分层培养,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主要安排见习、实习等职业实践技能训练活动以及毕业论文撰写等工作,强化训练;后一个0.5主要是到教育机构和本院建立的教育实习基地实训锻炼,实现与就业的无缝衔接(如图2)。
(三)在实施效果上,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近4年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100%。此外,从2013年以来,第一志愿报考率也持续增长,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同时,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卧龙学子”品牌初见成效。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赛事中获奖共39项,其中在国家级专业赛事中获奖共12人;学生共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与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20项,初步形成了以博大、厚重、睿智为特色的“卧龙学子”品牌。
二、立德育人,优化师资队伍
围绕“立德育人”这一中心,根椐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步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多元化的用人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增强专业的内涵建设。
(一)在实施过程中,本专业实行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积极引进985、211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同时,选派本专业优秀青年教师到985、211高校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以来,本专业引进和委托博士教师人数近30人。
大力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精品课程、教改项目、教师技能大赛等专业质量工程,取得可喜成绩。200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为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文艺学”被评为南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文艺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南阳师范学院校级教学团队。2012年,曹建玲教授主持的《现当代文学》获批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杨珺、朱立冬等教师先后获得校级、省级教师技能大赛奖励。
(二)在实施效果上,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53人,博士学历教师有29人,占总教师人数的55%;硕士学历教师有11人,占总教师人数的21%;学士学历教师有12人,占总教师人数的24%。
(三)人才高地优势凸显,国家级科研项目屡创新高。2012年以来,本专业“中国文学”学科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0项,在河南省高校中,仅次于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同时,教师发表权威期刊论文和学术专著也成果丰硕,“双高”,即高层次科研项目和高层次学术论文、省级科研成果奖、教学成果奖成效显著。
(四)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有较强的社会反响。由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建设的长足发展,本专业在社会上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根据武书连大学排行榜的统计数据,本专业 2014年度的专业评价为B级,专业排名在全国 20%~30%以内。2015、2016、2017连续三年专业评价为B+级,也就是专业排名在全国高校位居10%~20%。这是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肯定,也坚定了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最新发布2017中国各地區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本专业位居全省第二方阵,被评为三星级专业,即中国知名、区域一流专业。
三、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根据我校区域性地方大学的办学定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确立了“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本专业以两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和“汉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在豫西南产生较大影响。
(一)实施过程:(1)选派优秀教师为南阳市企事业单位进行专题培训,服务地方发展。提高教师生产实践能力,发挥科学研究的优势,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2)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承担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小学语文教师进修学习。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力度,申报并获得了“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承办权,在培训学科和培训人数上,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3)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服务南阳市地方经济发展。立足南阳域内厚重的文化积淀,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初步形成了玉文化产业、楚汉文化资源、南阳曲艺戏曲和河南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河南作家群等5个研究方向,服务南阳市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二)实施效果:(1)为贫困地区爱心支教,教育帮扶,为企事业单位专题培训,产生良好社会效果。选派本专业优秀教师多次到淅川县毛堂乡中心学校进行爱心支教、教育帮扶。先后到南阳市地税局、镇平县宗教局、方城县烟草局等企事业单位进行普通话培训、礼仪培训、应用文写作培训,服务地方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2)承办“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项目,受到学员一致好评。明确培训指导思想,把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培训工作的落脚点,多次组织相关专家赴各区县及周边县市中小学进行调研,不断打造培训特色与亮点,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了主管部门的表彰。(3)依托科研平台,凝聚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利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发挥智囊作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河南省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被河南省文化厅决策咨询采用;《历代“南阳颂”文献汇编与校理》充分发掘南阳的历史文化,被南阳市政府决策咨询采用,《南阳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被南阳市政府决策咨询采用。同时,以省级文化产业平台为依托,服务地方经济,先后与金汉光有限公司、南阳辰旭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产品文化注入、文化包装、内涵提升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张春雷,男,博士,南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史)(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