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楠 张孟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书、管理、服务等全过程之中,树立大思政格局的理念,是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积极寻找破解问题的对策和策略,尤为必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建设;问题;对策
2017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做好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树立和坚持大思政工作理念,积极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大思政的环境与合力,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要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就必须树立大思政格局的理念,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能力,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创造新经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动学院内涵发展。
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建设的基本情况,笔者以D市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2017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调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0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490份。通过问卷调查和调研、访谈,笔者总结出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同育人方面
80%的学生认为院系书记、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老师、专业老师、教辅部门、服务部门等共同育人,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时多数学生认为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加强交流促进协同育人的客观条件缺乏。超过60%的学生认为“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职责,难以顾及思想政治工作”,这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困难。
(二)教育队伍的政治意识和理想信念方面
超过90%的学生认为大部分教师思想态度端正,政治意识强,理想信念坚定,但是也有个别教师需要加强自身教育。在访谈交流中我们发现,部分专业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在课堂上说出一些不当言论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比如有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对没有那么严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臆想并扩大化的,如此不负责任、不懂政治的言论造成学生的思想困惑。由此看来,我们的协同育人队伍也需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三)对思政课的评价方面
目前的调研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教师并不缺乏教学经验、知识的深度广度、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但是2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幽默感和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还可以有进一步提升,太严肃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而对于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34%的学生选择了大班教学影响互动效果,16.7%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手段单一、灌输填鸭式教育,21.4%的学生选择了学生思想观念的固化,不容易改变。这里面固然有些客观因素,比如政治學习的严肃性要求我们不能使课堂泛娱乐化,但也对我们教师的语言表达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体系转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方面
超过9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融入信息化教学因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式灵活。所以学生希望两者能实现更好的融入和运用,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的方式。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与思政课的结合是大势所趋,教育环境在改变,教育对象在改变,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也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与时俱进,将信息化与传统教学更好地融合。
(五)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调查中发现,有31.5%的学生表示受互联网上良莠不齐信息的影响,思想比较容易产生波动。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应打造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爱的网络思政品牌项目。
第一,创新育人理念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在立德树人的机制上,克服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条块分割,推进协同育人新机制,实现教育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互融合,协调推进,营造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的氛围,加强交流促进协同育人的客观条件。一是激发内生动力, 促进实践交流与职业发展;二是培养全局观念,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思政专项经费上要保障有力,在激励机制上要科学合理;三是打通课堂教学,强化专业课的思想教育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第二,深入推进学校的协同创新工作,最终实现全院上下总动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一是要从问题入手,在全校的广泛参与下,分析当前我校协同创新工作存在的突出矛盾,找出造成问题的体制机制原因,提出需要改革的项目和方向;二是把通过问题导向找出来的改革项目进行分类梳理,形成下一阶段的改革清单;三是围绕协同创新建设配套的改革措施择机推出;四是成立考评小组,定期检查改革进程和协同育人的成果,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实践落实上来督促学校的协同创新工作扎实推进。
第三,加强全院教职工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院教职工的头脑,推进“互联网+教学”和实践的新理念新思维;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巧妙融入学生活动中去,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本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相结合,巩固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学院宣传部门、二级院系、团委学生处、思政部等部门通力合作,开展深入研讨,提出相关新理论、新举措,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第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思政课教育教学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思政课程覆盖所有专业,面向所有学生,对于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发挥思想和价值引领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在不断改进与提升中坚持和加强,不能以任何借口削弱之。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来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还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来面对各种挑衅。学校要鼓励并支持思政课教师学习进修,积极掌握理论知识的动态发展,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学习吸收他人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思政教师要学会利用新媒体、新手段,紧跟学生思想动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学生提出的思政教师缺少幽默感和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等问题,思政教师要苦练“魅力”功,在言语表达、随机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继续提升,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将思政课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第五,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立足时代实际、学校人才培养与大学生成长的需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是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打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网站、手机APP、网络论坛等;二是利用网络及时迅速和便捷等优势,多角度广泛开展网上心理导航和在线咨询活动,及时回答和化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架起师生之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三是系书记、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师等和学生建立群共享,实现师生间交流沟通的“随时、随地、零距离”,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
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格局,坚持“立德树人”的任务和方向,是学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是远远不够的,立德树人需要所有高校工作者、教育者共同参与,需要发挥各门课程既育德又育人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发奋学习,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多做贡献。
[1]于向东.聚焦立德树人,健全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J].红旗文稿,2018(06).
[2]胡永新.弘扬井冈山精神 推进高校立德树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