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军
体育教研组是学校按学科划分的研究学科教育教学问题的基层教育组织。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研组赋予的功能与要求越来越宽广,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部分学校体育教研组“教”与“研”的核心。由于当前一些学校体育教研组活动效率不高、开展形式单一,教研组该有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基于此,笔者所在教研组为提高教研组活动成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以学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为依托,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研究活动,着力打造“研究型”体育教研组。
一、项目推进下“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价值取向
“研究型”体育教研组,其核心价值在于体育教师团队的协同,倡导合作文化,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依托项目,制订、实施指向学校体育工作常态化的规划,打造合作文化氛围下的“研究型”团队。通过项目研究,以改进体育教师相关工作开展方式,提高学生体育学习与活动效率为共同愿景,使团队成员之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支持,不断探索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方法与策略,从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高位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二、项目推进下“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创建策略
“研究型”体育教研组创建可依据项目分两类:一是“大项目”,也称为“拳头性”项目。此类项目一般知名度较高,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引领学校体育相关工作的发展,且研究周期一般在1~3年之间。二是“小项目”,也称为“基础性”项目。“小”主要是指切入口小,此类项目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待解决的典型的小问题,且研究周期较短。
1.“大项目”推进“研究型”教研组的创建策略
“大项目”的层次一般起点较高,为教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或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或为引领学校体育发展的项目。它能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带动区域学校体育发展,可以显著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与品质等。
“大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学校体育文化特色创建、教师教学素养的养成策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等。这些项目是以各级各类课题申报、省市级“前瞻性的项目”研究为基础开展的团队项目研究工作。在“大项目”的研究平台中,无论是项目的申报,还是研究的过程引导与监控,包括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过程性反馈与评价,均需要学校层面或者是校内外的专家对教研组成员进行指导、引领,如外聘专家进行理论教学、科研方法辅导、项目研究中的答疑解惑,切实培养教研组团队成员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行动意识,引领教研组团队成员在研究中提高科研能力和专业能力,形成“研究型”体育教研组(图1)。
以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体育学科课程建设项目为例(图2)。此“大项目”的实施是前期基于学校的发展需要、学科课程的发展趋向,由体育教研组团队甄选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研究主题。在专家的指导与引领下,结合学校课程资源,如场地器材、教学师资配备、学校体育特色品牌、已有的体育学科基础制订体育学科课程实施方案。体育教研组教师针对课程性质、课程依据、课程目标、框架构建与内容以及评价,前期均进行了大量的反复研究。后期,从制订学科课程方案,到专家论证,再到分阶段实践课程体系方案,分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实施效果,全组体育教师丝毫不敢懈怠,边实践、边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学科课程实施方案,使得课程目标指向明确、课程内容设置合理、评价全面而客观,且适合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现了学科的课程价值。
“大项目”研究针对体育教研组来说,一般以1~2个为宜,不宜较多,多则使得体育组教师疲于应付、分散精力,适得其反。同时,“大项目”的扎实开展,能为学校“小项目”的主题甄选与问题解决提供思路与方法。如,学校体育课程建设项目,可以为后续的体育课堂建设、课堂教学中内容选择、重难点的掌握、即时评价等问题提供依据与实践基础。
2.“小项目”推进“研究型”教研组的创建策略
在践行学校体育工作中,教师每天都会遇到若干细微的问题,这些细微的问题制约与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通常所谓的“小项目”主要涉及学校体育工作中的5大领域,即课堂教学中的系列问题、大课间活动类、体育课外活动与社团组织实施类、业余运动队训练与比赛类、体育俱乐部与校内竞赛类等。此时,就需要体育教研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组织与策划相关的教研组活动,甄选有价值的主题和适合在教研组层面展开研究的活动。“小项目”研究主题甄选是教研组全体团队成员的需求和智慧的过程,是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全体成员反思以往、分析現状、总结得失、发现问题的研究过程。甄选有价值的主题后,需制订合理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如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与方法、客观的评价与反馈体系以及预期目标,这对打造“研究型”体育教研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体育教研组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这些“小项目”更多趋向教研组活动的主题研修项目,此时团队成员需共同参与选题、深入研究、寻找良策,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创建夯实必备的基础。
一般“小项目”的研究为3个阶段,即缜密的规划阶段、精密的实施阶段、周密的总结阶段(图3)。在每个阶段,体育教研组长能清晰带领全体教研组成员,按照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研究过程要切实以团队协作为前提,提高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在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小项目”开展实施上手快,对问题的解决相对周期短,有时能起立竿见影之效,有些“小项目”甚至通过1~2次教研组活动就能解决。如,主题为“提高实心球教学中出手速度的策略”的小项目研究,可通过以上所提及的3个阶段,针对学情、校情进行项目研究,寻找影响出手速度的关键因素、解决措施,并通过投掷类课堂教学呈现研究成果。一般针对此类项目在2 ~3次的活动中就能初步解决,并通过后期的教学实践不断地改善教学手段与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教研组教师可针对实心球教学研究的项目,提炼研究的成果,推广经验,提高项目研究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小项目”更多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微小的问题,切入点小。正是因为小,但能切实提高日常的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体育教学组教师不可一味求“大项目”而轻视“小项目”的研究,“小项目”研究能为“大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如教师研究能力锤炼,相关科研方法的理论学习,相关解决问题策略的延伸等。如,学校体育社团有效开展的问题,大课间如何开展更加实效等主題研修项目,能为学校体育课程的体系架构或者是体育学科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在打造“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同时,无论是所谓的“大项目”还是“小项目”均为打造研究型教师的非常重要平台,对这二者项目简单地区分,只是清晰地明白“大项目”需要教研组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前瞻性,引领学校体育发展,并能借助一定的外力达成目标,而“小项目”更需要教研组内自我锤炼、内省、自我评价,再到自我提高而达成目标,而这2个项目根本目的都为打造研究型教研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
三、项目推进下“研究型”体育教研组创建的实施建议
1.注重体育教研组团队文化建设
加强体育教研团队的文化建设是开展一切学科教研活动的基础。教研组每一个成员需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通过教研组活动,团队成员在平等对话的空间里形成新的思想,努力打造团队成员在教研活动中的共同主体地位,激发自我参与校本研究的兴趣,发挥自我最大的潜能,在教研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专业发展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教研氛围,积极寻找在教研组团队中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2.努力提高体育教研组活动效率
项目推进是依靠教研组活动开展得以实现的,所以提高教研组的活动效率尤为重要。无论是活动方案制订,还是活动过程的实施、后期针对某个主题项目的总结与评价,均需要在体育教研组长带领下以提高活动效率为保证。高效的教研组活动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教研组需要科学规划方案,要求教师全程、全员参与,营造良好的对话与交流氛围,合理调控教师的话语主导权,集思广益、达成研究共识,并关注后期行为跟进。
3.重视教研组成员理论修养提升
从项目甄选、申报,到适时开展研究,打造“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离不开教研组团队成员深厚的理论修养。因此,教研组团队成员需要养成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的习惯,通过理论学习,武装体育教师的大脑。项目研究的同时,作为学校管理层或者是教研组长,需要定期进行相关科研方面的理论学习,或者针对某个项目,有目的地就项目中的理论性问题进行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项目研究效率。
4.提升体育教研组长的核心素养
教研组长是体育教研组中的核心与灵魂人物。依托项目推进需要体育教研组长具备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在各个研究项目的推进与落实中,教研组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掌控项目研究的动向与发展;在研究的细节中,能拓展思维能力,带领教研组团队成员多元化地开展研究,从而呈现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只有教研组长能为创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而服务,能够兼顾上下各方的沟通与融合,上至学校行政管理团队或者外聘学科专家,下到教研组每一名团队成员,才能够保障各个研究项目稳定而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