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颖 范希望 李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承载了社会N多期望和关注的教育领域,近年来一直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延安市以《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根本遵循,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核心,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统领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师队伍、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不断改革创新,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革命圣地延安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不断满足了人民对美好教育的愿景。
“四项机制”撬动校长教师改革创新活力
走进延安新区高级中学,近乎一尘不染的校园环境让记者都不舍得下脚去踩。该校2015年8月建校招生,新区管委会公开招聘了理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实施小班化(每班48人)教学,坚持教学和育人“两条腿”走路。2017年晋升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办学两年就获得如此殊荣,这在陕西还是首例。
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记者看到教育教学场地非常狭窄,七八个教师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办公室,低年级段学生在一个校区,高年级段学生在另一个校区,即使如此,因校园面积过小,低年级段学生的阳光大课间还得要上下午分开进行。教室既是学科教学场所,又是活动部室。但是这所学校在百姓中的口碑非常好,“教得好,实践活动可多了,学生成绩高,玩得好,毕业的学生多数能考入名校。”“学校是老校,硬件简陋,要办好学、育好人,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校长刘丕斌说。
两所学校既是校长掌舵管理的体现,更是用好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的省“三项机制”(容错纠错、鼓励激励、能上能下)、创新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的市“四项机制”(校长聘任制、教师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工资结构制)建强校长教师队伍、提升办学效益的一个缩影。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人物,延安市不断完善校长的培养、聘任和考核机制。2017年延安市建立了校(园)长后备队伍培养遴选机制,首次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校(园)长后备人才524名,校(园)长原则上从后备人才库里选聘。教育局组织校(园)长后备人选到国外、教育部直属的校长培训基地培训学习,到国内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挂职培训学习,在市内学校交流挂职,在岗锻炼。每年对培养人选进行一次考核,淘汰末尾的10%,并递补10%。遴选机制被列为延安市深化改革优秀案例。
把好校(园)长准入口的同时,给现任的校(园)长架梯子、压担子。2017年有816人次参加了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举办的校(园)长高级研修班学习,有78人次参与教育合作交流校(园)长和骨干教师跟岗培训。10名校(园)长因优秀获得延安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而47名校(园)长因任职时间已到或工作干劲不足落聘。“择优选聘校(园)长队伍,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选聘到校领导岗位上来,用上的动力和下的压力撬动干的活力。”延安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说。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强化教育教学内动力
三级三类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领头雁、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作为三级三类骨干体系的重要抓手,2018年延安开始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即用三年时间培养100名优秀校(园)长,培养1000名优秀教师(省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每年培训10000名教师。为此,延安市从经费、途径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保障和激励。2018年,延安教师培训经费由去年的5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外,延安市与北京、上海、南京、无锡、北京十一学校等地区和名校积极合作,联合开展教师交流挂职和业务培训。借助延安中学、宜川中学、文安驿清华附中、延安新区北京实验二小延安分校等学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优势,将培育延安本土一批市级教师。2017年,累计培训校(园)长及骨干教师15609人次。全年新增省、市级骨干教师408名。全市省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學能手中的党员人数均超过50%。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评选表彰师德模范10名、优秀教师20名。
如何让乡村教师安心执教,是教育部门始终关注的事情。目前延安市共招聘特岗教师3116名,安置国家免费师范生385名,招聘农村振兴计划468名。新招聘教师岗位原则上在优质学校跟班助教1年后再定向到乡村中小学,服务年限一般不得低于3年。招得来,还要留得住。延安市从待遇、职业发展、职称评定等方面温暖、稳住乡村教师。近两年新晋高级职称教师中,乡村教师占比达52%。此外,近三年共交流轮岗3024人次,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水平。
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健全中,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教师师德评价体系,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通过种种举措,延安市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达标率分别达到99.62%、99.38%、95.44%,给延安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上了“保险”。
专业深度视导评估团促使学校内涵提升不间断
今年开学初,延安育才学校收到了一份由陕西立人教育研究院发来的教学视导评估报告,报告从办学方向、教学管理、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和教师绩效五个方面点出了21个亮点,提出了11个问题,给出了13条对策及建议。“视导不是检查,是市教育局通过招标引进由高校教授、省市县三级教科研部门资深专家、省级教学名师、教育督导人员、硕士研究生等人员组成的第三方评估团队对我们教育教学的一次专业诊断,让视导学校更加精准地掌握自身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找到提升办学水平的路径。视导是我们解放思想探索管办评分离、提升依法治教水平的一次有益尝试。”延安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说,“市教育局对第三方评估团队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至少10条操作性强的建议。”
2017年11月底到12月初,第三方评估团队成员深入到延安市各县区13所高中、24所初中和38所小学进行了历时24天的视导评估。每到一所学校,评估成员从办学方向、教学管理、教学工作、教师队伍以及教学绩效等五个方面努力挖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亮点,准确诊断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视导结束后,专家组撰写了88份60万字的总计13个县区和75所学校的教学视导评估报告。在此基础上,又从市级层面给出了2万字的中小学教学视导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得到学校普遍认可:“评估得准,相当扎实。”
视导结束后,延安市召开了视导反馈会,要求各县各校参照评估报告,拿出整改措施。“今年下半年拟进行二次视导,二次评估。”
在评估报告的参照和市局压力的影响下,各地各校结合视导出的优势、问题和改进对策纷纷开始“自我革命”。
延安育才学校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过程监控、评价体系、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六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改进。比如针对视导提出的“部分教师示范不够科学,板书设计不规范,教学偏离学科特点”这一条,讨论研究确定了“计划—实施—检查—反馈”的全程质量管理模式,教研组一周一检查,年级组一月一检查,教导处一季度一检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安塞区初级中学针对视导提出的大班额问题,校长白云和安塞区教育局积极沟通,该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并向上级汇报,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今年新建安塞区第二初级中学,地址已选定,目前正在规划和设计中。针对教师理念有待更新的问题,该校成立了校级名师工作室,校级三级三类共100多名骨干教师引领带动全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针对自主管理执行力不够的问题,建立了自主管理分项检查督导机制。
“今年,视导学校将增加到包括2017年视导的75所学校在内的100所学校,剩余学校中,市属学校交由省教育厅视导,其余学校由县教育局安排。视导覆盖全市学校。”延安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说。
以办学模式创新为抓手开启延安美好教育新局面
延安市紧扣教育质量提升这一核心,逐步建立开放的教育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提升办学效能,开启新时代延安美好教育新局面。
与名校合作办学。这种模式在延安学校中非常普遍,而且效果也十分明显。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弱校接轨名校,借梯登高。黄陵中学借力西安高新一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这种合作模式下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黄陵地处西安北大门、延安南窗口的特殊地理位置,直接导致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学生南下西安就读,部分学生北上延安就读,中考全县前500名毕业生最终留在本县域的寥寥无几。严重流失的生源现状给黄陵中学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造成了空前的制约和压力。在黄陵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学校的努力拼搏下,黄中人寻求到了一条“合作办学,借梯登高”的发展新路子,将目标锁定在西安高新一中。2014年6月24日,两校正式启动了合作,在黄陵中学设立高新部。在规划层面,学校确立了“一年起好步,二年成规模,三年出成果”的合作办学三步走战略发展总目标。在物资上,县委、县政府设立高新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每位教师人均年投资15万元。在管理上,高新部严格秉承高新一中“三高三新”的办学原则(即高起点,新体制,实行现代化管理;高标准,新思想,组建高素质队伍;高质量,新方法,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内容、进度、检测上与西安高新一中完全无缝对接。在人力上,由高新一中全权负责委派各科目优秀教师和驻校精英管理团队,同时选拔黄陵中学优秀教师前往高新一中参加为期两个月的教育教学培训。在招生层面,两校协力合作,首次招到103名学生。
制度是长远发展的保障。为此,黄陵中学和高新一中制定了以下几点。1.建立了两校校长“联研决策”机制。2.确立了中层互相挂职制度。3.制定了教师到高新一中培训达标上岗制度。4.明确了合作办学“四个统一”“三个共享”的融合交流模式。黄陵中学的高新部与西安高新一中原则上做到了“教材教辅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考核统一”等四個统一,“试题研发成果共享,各种研讨会和网上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方法研究成果共享”等三个共享。双方的考核工作执行一个标准。5.推行了教师结对师资共建制度。6.开展了教育教学活动同步制度。7.举行了高新部“誓当黄中教育事业发展特种兵”师德师风专题推进活动。2017年高考,高新部首届毕业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深入黄陵中学调研后说:“合作办学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好出路,你们搞得很好,合作得很实。”
第二种是强强联合,延安本地名校和省内外名校合作交流,互相借鉴,强大自己。如延安市实验小学与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教育集团、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西安市阎良第一学校等合作结盟,从学校文化、办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双方的办学品质和品位。如延小借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的特色体育,创新了学校的大课间;阎良一校讲航天精神,延小讲延安精神,两校互相借鉴联合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三种是引进、支持国内名校在延共建、共办学校。延安新区学校的办学模式就是典型范例。“把延安新区教育办成延安教育的靓丽名片和符号”是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战略愿景。遵循“引进名校教育资源,带动提升延安教育整体品质”的总体思路,新区学校在建校、办学过程中积极与名校合作。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办延安新区高级中学、延安新区第一中学;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合作共办延安新区第一小学,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共建共办延安新区第二中学(含小学部)外语教学特色学校;延安新区第一、第二幼儿园分别由西安市第一保育院、西安市天鼎保育院托管。在极短的时间,新区教育引领了延安教育发展。
集团化办学。2017年,子长县教育局秉持“强弱搭配、方便就近”的原则,将冯家屯小学作为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的试点学校,与芋子湾小学组建成教育联盟集团,两校实行一体化管理,校际实行一个法人,即一个集团,两个成员校(冯家屯校区和芋子湾校区)。陕西省骨干小学校长、延安市优秀校长、高级教师高志龙负责两校区的全面工作。选派陕西省特级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冯家屯小学副校长杨冬梅担任芋子湾校区的执行校长。选调冯家屯校区多名优秀教师到芋子湾校区任教并充实到中层管理队伍中。两校实行资源联合、科研联手、信息联网、品牌联树;事业发展统一规划、学校管理统一考核、教育教学统一安排、教研教改统一运作、教育资源统一共享的“四联五统一”管理模式。县上还投资800多万元对芋子湾校区进行硬件改造。集团办学效能很快就体现出来。集团化前芋子湾小学一年级只有21名学生,集团化后一年级学生人数增到263人,学生总人数由127名增加到390名(其他年级学生回流)。“集团化办学,总校分校是一家人,强校带弱校是自家人的事,校长的责任和担当更强。县教育局计划继续扩大规模。”高志龙说。
校际联盟管理制。按照“大小搭配、强弱联合、教师交流、管理同步、资源共享、结对帮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延安采取强校托管弱校的紧密型联盟与合作结对帮扶的松散型联盟等模式,逐步缩小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配套出台了《校际联盟工作管理办法》《校际联盟工作考评办法》等政策文件,实行教育教学工作“五同步”(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评比、同步应用)和资源共享“九统一”(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教育科研、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联盟校联合招生、捆绑考核。迄今为止,此模式在延安城区学校全面推行,全市逐步推开,已建立校际联盟37个,纳入学校184所。此举有效盘活了城区教育资源,增强了联盟内薄弱学校发展活力,起始年级招生情况明显好转,达到了饱和状态,择校热现象有效缓解。
“延安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体现到教育事业上就是:用联系实际的教育创新来满足延安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延安市办学模式变革的实践,不但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更是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时代创举,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生动注解。”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龙宝新教授说。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人民对美好教育的需求不止步,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就不能止步。让我们一起期待延安教育人在教育改革的征程上,谱写出延安教育更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