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

2018-05-14 10:37
动漫界·幼教365(中班) 2018年8期
关键词:尿意尿床如厕

琪琪妈妈:

我儿子4岁7个月。之前,他跟我们一起睡的时候,会自己叫醒我们带他去卫生间小便。但自从让他在自己房间独自睡觉后,他就经常尿床。这让我很无奈。孩子为何会出现尿床的状况呢?我们该怎么办?

解答概要:

如果孩子在独自睡觉前没有尿床的状况,那么,这或许与长期以来的夜晚如厕习惯有关,因为孩子已经习惯因尿意醒来后在父母的陪同下去卫生间小便。而孩子最初独立睡觉时,尚无法习惯独立小便,于是出现尿床问题。父母可以先在孩子的房间陪睡,等他晚上因尿意醒来推醒父母后,不妨鼓励孩子独立如厕。待孩子再次入睡后,父母便可以安心地离开。由此逐渐过渡至孩子习惯在夜晚独立如厕,从而改善尿床问题。

枫枫妈妈:

我儿子4岁7个月。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在公园玩,我需要接听一个客户的电话,但儿子拽着我的裙子叽叽喳喳,吵得我听不清电话里的声音。于是,我低头冲孩子怒吼:“离我远点儿。”挂完电话后,他爸爸教训我:“你不是总教育我,跟儿子说话要蹲下来温柔地说吗?” 我感到无地自容。这几年,我认真学习了很多科学的育儿知识,可每次遇到问题时,我还是不能控制消极情绪,这该如何是好?

解答概要: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问:“我明明认真学习了很多科学实用的育儿知识,然而,每当遇到问题时,我还是原来的我。虽然知道情绪自控很重要,可就是忍不住朝孩子发脾气,这该怎么办?” 古谚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即知易行难。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快系统”,它是人在情绪、记忆和经验作用下的直觉反应;另一套是“慢系统”,它会调动我们的专注力,帮助我们理性地思考、决策。虽然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可到了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往往凭借直觉行动,而非理性。当家长突然面对很多问题时,也容易感到无力、沮丧。为此,父母不妨尝试给自己减轻负担,让自己更加专注地育儿,让坏情绪慢于理性思维。

幸幸妈妈:

我女儿4岁9个月。最近,我们迎来了她的弟弟。其實,在二孩到来前,女儿是满心欢喜和期待的。但是,最近许多亲朋好友来看望我的时候,一进门就会走向婴儿床,热情地夸赞弟弟:看那睫毛,多长多浓密;看那小手,多小多柔软,真可爱……等客人走了,女儿困惑地对着镜子里的自己不停地看:妈妈,我的睫毛不长吗?妈妈,我的手不软吗?……面对女儿的失落,我该如何是好?

解答概要:

显然,客人们一味地关注新生儿却在无意中忽视了幸幸,这使她感到失落、孤单,甚至引发了轻微的嫉妒和自我否定的心态。这时候,父母应该及时安慰并积极关注孩子,给予其充分的安全感。因为,当大家的注意力过多地投放在刚刚出生的二宝身上时,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宝会难以适应,于是,孩子可能会表现得叛逆、任性,做出各种错事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从而让父母花费更多的心思对其严加管教。或许,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宁可被成人责骂,也不愿备受冷落。为此,父母不妨建议来访的亲友带两份小礼物,对两个孩子尽量做到不偏不倚。

琦琦妈妈:

我儿子4岁3个月。一次,他想抱8个月大的妹妹,双手夹着妹妹的小脑袋就往上吊,小女儿蹬腿哭闹反抗,才引起我们的注意,及时制止。于是,儿子遭到爸爸的严厉训斥,十分委屈。我相信儿子不是故意为之,他其实很想亲近小妹妹,但是手碰到妹妹时,总是没轻没重,真让人担心。我们该如何引导儿子与小妹妹亲近呢?

解答概要:

孩子时常出现行为粗鲁、打人没轻没重的情况,然而,这或许并非孩子有意为之,而是与其大脑和肢体发育情况有关。4~5岁的孩子,其手部精细动作尚未发育完善。于是,亲密的“拥抱”,变成了凶恶的“勒脖子”;轻柔的“摸脸蛋”,变成了用力的“抓脸”;原本是要分享的玩具,却变成了砸向对方的“凶器”……对此,父母不要盲目地批评,不妨先分辨孩子是自身发育不成熟,还是故意泄愤打人或不良模仿所致。若排除了孩子的故意动机,父母应该理解孩子,及时阻止其危险动作,并且给予正确的行为示范,平时也可以多带孩子玩一些发展精细动作的游戏或手工。

猜你喜欢
尿意尿床如厕
弟弟尿床了
小心尿床
新型马桶防员工“带薪如厕”
且谈如厕
弟弟尿床记
关于“嘘嘘”
无敌上上签
老年男性晨起走走再排尿
晨起走走再小便
无奈的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