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准绳

2018-05-14 17:17曹海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跳绳器材队伍

曹海

一、案例背景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建立和同一性建构的关键时期,以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为前提条件,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容易导致各种行为问题的发生。作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了解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建立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有效化解矛盾冲突。

二、案例描述

在八(7)班体育课的结束部分,学生们将编扎好的跳绳放回器材箱后,开始各自整理书包和服装准备放学,但唯独体育委员还在不停地检查器材箱。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和故事。

师:怎么了?

生:今天是我领的器材,总共20根跳绳。

师:怎么,少了吗?

生(体委):少倒不少,就是不对劲!

师:哪里不对了?

生(体委):老师,您看!(他从箱子里拿出了一根同样编扎整齐,但已经比较破旧的跳绳,它和其余19根崭新的跳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会不会是哪名同学还错了?你问问大家!

于是,体育委员简单地整理了队伍,将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其他学生,提醒拿错跳绳的学生将跳绳送还回来。但是并没有发生我希望的事情,没有人走向器材箱。体育委员又提醒了2次,依旧没人归还跳绳。此时的我,气不打一处来,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提醒的音量也大了许多:“哪名同学拿错了跳绳,请送回来好吗?”这时,我想我应该介入了。然而在那一瞬间,我也在思考:我该怎么办?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能解决!

想到这里,我定定神,沉着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刚才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有人拿错了跳绳,请大家再检查一下。如果拿错了,请送回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班级队伍中依旧没有人走出来,此时临近放学了,操场上已经有班级陆续整队离校了。

队伍中,有些学生等得不耐烦了,大声说道:“拜托,是谁?快点送上去,我还要赶公交车呢!”随即有人附和道:“是啊!抓紧吧!我都饿了!”队伍里嘀嘀咕咕的声音越来越多,我也在思考,接下来如果真没人送还跳绳我该怎么办?

突然有学生说:“教师,搜查書包吧!看看到底是谁拿的!”随即就有学生叫好,有的学生甚至举起手中的跳绳,以示清白。

此刻的我深知搜查书包肯定是不妥的,若搜查不到,该怎么办?若搜查到了,又该怎么办?仅仅因为一根被更换的跳绳而让一名学生在全班面前出丑,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尴尬与折磨。

队伍中,有学生在讨论“谁占这种小便宜?真没教养!”甚至有人说出了“小偷”的字眼,整个班级渐渐躁动起来。望着箱子里那根破旧的跳绳,看看渐渐焦躁的班级,我不停地问自己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全体都有,立正!同学们,刚才有同学一时马虎,拿错了跳绳!他一定知道自己太大意了!如果让他当着大家的面送回来,他肯定不好意思,对吧?”说到这,不少学生点了点头。于是,我微笑着说:“教师有一个办法,应该能化解这位同学的尴尬!”学生们兴奋地问:“教师,什么办法?”

我接着说道:“现在,我把器材箱放在大家的身后,每名同学依次经过器材箱,如果你有跳绳请把自己的跳绳放进去!当有同学放跳绳时,大家都不得转身,包括我在内,直到最后一名结束!好不好?”

学生统统表示:“这办法不一定得吧?”大家似乎不太相信我的办法。

我坚定地说:“请相信老师!”说完便把器材箱放到了队伍后面,然后走到队伍前面背对着学生站立,并大声喊道:“开始吧!”

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不一会儿,最后一名完成的学生告诉我:“老师,结束了。”

我转过身来,46双眼睛盯着我。“然后呢?然后呢?”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追问着。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接下来,还跟刚才一样,大家都经过一次器材箱,如果你带跳绳了,那就从器材箱里取回自己的跳绳,千万注意,别再拿错了啊!”

说完,我和学生们又一次转过身去,身后依旧是一阵脚步声。此时的我,心里不停地问自己:这个办法行吗?要是依然没有人拿回去,该怎么办?那一刻时间变得特别漫长!忐忑不安的我越发紧张,脚步声渐渐停了,学生们提醒我:“老师,结束了!”

我给自己打了打气:一定要相信他们。随后,我转过身向器材箱走去,学生们也不约而同地向后转,不少学生甚至迈步走向器材箱,想提前看个究竟,体育委员更是第一个走上前去,清点跳绳。不一会儿,他高声喊道:“老师,20根跳绳是新的,全是新的!”我如释重负地笑了。此时,队伍里响起了掌声。

三、案例剖析

1.以生为本,静思成策。为自己选择更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但如何选择则是对人性的一种考验。对于懵懂的学生尤其如此,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会面临无数次选择。选择什么,如何选择,身心尚未成熟的他们难免会因一时考虑不周,走入误区。教师直接、粗暴的“断案”,或许能立刻解决问题,但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是对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只有教师学会宽容学生,才能为学生提供改正自己的机会和空间,化解矛盾冲突。

2.以理为源,润物无声。“集合!”我清脆有力的口令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学生们迅速安静了下来。

我抓住“换绳事件”这个难得的教育契机,说道:“同学们,老师首先要感谢大家的配合!因为作为一个集体,当我们遇到难题时,没有人选择逃避。我们应该共同面对,共同解决,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其次,老师要表扬那名将跳绳还回来的同学,因为他有勇气做出正确的选择,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他面临选择、面临取舍时,他也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老师也真诚地希望,每一名同学心中都要有一根绳。这根绳会陪伴我们一生,它会在你不知该如何选择时,告诉你一个方向;会在你选择偏差时,拉你一下。它是我们做人的准绳,选择的准绳!”队伍里再次响起了掌声。

“今天的课外作业,我们换一种方式,每名同学回去写一则体会,下节课交给老师。下课!”

3.以文为径,师生同行。课后,我把这个故事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再一次上是八(7)班的体育课是在周五上午的第4节课,学生们按照要求上交了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课后,当学生离开后,我坐在草坪上,开始细细品读学生的作品。在他们的体会中,有人夸我像福尔摩斯、像狄仁杰,甚至有人说我用的是心理战术。我沉浸在学生们的作品之中,突然,一张折了2次的信纸引起了我的注意,打开一看,里面工整地写着:“老师,对不起!上节课,我因为自私偷偷换了跳绳,我知道错了。让我感激的是您没有检查我们的书包,否则,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感谢您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一定会牢记您的话,握紧做人、做事的准绳。我明白并不是任何事情都有第2次选择机会的,谢谢您!”放下手中的信纸,我抬头望望天空,天空是那么的明朗……

四、案例反思

1.教师的课堂。体育课堂要秉承“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每一名体育教师要以尊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根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加以正确引导,以呵护、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为第一要务。

2.教师的成长。人生,是由一连串的选择与决定所累积而成。学生所做的每一次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选择,都在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只要仔细回顾过去,就会发现现在的一切都与过去息息相关,学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来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不断日积月累的结果。同样,要成为怎样的教师,也同样是一种选择,一种成长。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尊重学生,选择宽容学生和他们一起经历成长。

3.教师的情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一个体育教师应该做的,就是用一滴汗水浸润一次勤奋,用一次腾空激励一次飞跃,用一根跳绳刻画一根准绳。

猜你喜欢
跳绳器材队伍
跳绳的起源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大雁的飞行队伍
NO.10 跳绳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还剩多少人?
宝宝鸭跳绳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