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东
如何合理基于现有的场地资源,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是学校和体育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期研讨话题旨在解决体育课场地不够用以及如何解决由于场地小而引起的类似问题。通过来自全国一线教师的建言献策,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重点而突出的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小场地,做更大的文章,让体育课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教师的“创新活动方式”,在有限的场地上充分地“动起来”,希望能够为受到此困扰的学校和任课教师予以帮助。
一、合理安排,学练高效
小场地给教师带来的困扰大多数是因为班级多,相互干扰,课堂效果不高等情况。想要解决这些困扰,需要学校与教师上下通力合作,合理安排,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1.合理安排上课场地,给予课堂空间支持。每所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总体原则都离不开学期初体育课程设置问题,这就需要体育教研组与课程教学处(或教导处)协调解决,怎样安排体育课才会更加合理,使其既能解决场地小的问题,又能保证学生的运动空间,这需要体育教师制订出合理的方案,并争取课程教学处配合完成。如,根据本校场地情况,体育教研组教师集体制订出每周每班几节课的安排,每节最多几个班级上课,什么项目搭配最合理,以及大课间哪个班级在哪个区域活动和活动内容是什么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安排好,就是给了体育课更好的空间支持。
2.场景安排灵活多样,条理清楚。现如今的体育课,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对运动密度的要求较高,也让小场地带来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前要对每节体育课精心设计,多安排场景并使其灵活多样,让学生想玩、要玩、爱玩,使体育课变得快乐、有趣。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场地设计多种情景,并能够围绕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展开教学。如,本期研讨中来自江苏夏静的案例:学校由于体育课的场地较小,设计了各种素质练习的融入,如,哑铃、绳梯等形式,这样,不但解决了小场地的问题,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形式多样,分组精细
解决了场地合理分配的问题后,需要设置怎样的练习形式才能满足学生的学练需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有效教学完成既定的目标,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里面需要注意2点:
1.形式多样,分组轮换。每个项目或每个内容的教学不是单一的,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中,只是体育教师如何去创设情境为己所用的问题。如,田径中跑的教学内容,就可以有多种的创编,如,跑标线、图形、规定区域等,这都是教师根据场地创设的可行性情境。在规定的“小场地”内,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要多设计几种练习形式,并将“小场地”进行合理再分配,再将相关的练习形式融合进去,让学生能够在既定的条件下动起来。
2.分组明确,提升技术。根据学生的能力分成实力均等的组,以便于更好地管理,并有助于學生相互学习和帮助。如,在规定的1块篮球场地上进行运球、传球、投篮练习,就可以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1组进行运球练习,1组进行传球练习,2个小组分别在2个篮下进行投篮练习等。
三、落实管理,安全先行
因为场地小,人数多,很容易造成各种不可预测的意外事故发生,所以,这就对教师在布置场地和项目分配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定要确保以下几点,才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教学伤害事故发生:
1.场地器材管理要到位。上课前要检查场地和器材,确保安全,无隐患后方可使用。课中分组轮换时要安排好小组长(负责人)协助体育教师,一旦发现问题要冷静处理。
2.小组成员要相互协作。每个小组的成员,在练习和学习的基础上,除注意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外,如果发现其他问题要及时提醒,如,旁边突然飞来的球、不小心冲过来的人、器材使用中的损坏等。
3.关注细节,力求完美。教师在备课时,对于体育课堂上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制订有效的防范与应对预案,如,器材的损坏要及时更换和处理;提醒学生在跑动中拉开一定的距离,有序进行跑跳;提高分组轮换的合理性,保证组与组之间进行统一轮换;教师讲解安排学练任务要清晰,关注每个细节,确保每一名学生能听得懂并且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学练。
四、互助提高,多方吸取
“小场地”的问题如何解决,应该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每所学校都有其特殊情况,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多交流学习、总结,分享好的方案,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同时,也可以听取有经验教师的意见,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在自身课堂上进行借鉴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