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全面实施,深化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模式和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交流课程改革的经验,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遂宁市教育局承办的“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研讨活动”于2018年5月18-21日在四川省遂宁市举行。本次研讨会为与会人员呈现了31堂室内体育课,教学内容涉及球类、操类、武术、游泳、田径等10类教材,对“室内体育课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进行了实践与研讨。基于室内体育课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场地布置与教具使用等热点和焦点问题,本刊以专题研讨的形式面向全国进行稿件征集,以期抛砖引玉,为室内体育课技能教学提供思路。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师进一步实践与研究,共同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深化发展。
一、开幕活动,主题鲜明求真务实
2018年5月18-21日,“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遂宁安居育才卓同国际学校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遂宁市教育局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有关领导,遂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见明,遂宁市政府副秘书长胡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四城市学校体育专业学组组长贡振,四川省教研员邱永诚,遂宁市教育局局长张永福,遂宁市体育局副调研员郝毅,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局局长宋金声,以及来自武汉、株洲、长沙、湛江、洛阳、柳州、宜昌、乌鲁木齐、荆州、天津、常州、遂宁、北京、上海、成都、沈阳、昆明、青岛、太原、厦门、长春、常德、绵阳等全国25个城市的专家及体育教师6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次活动围绕“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主题展开。与会代表在观看了遂宁安居育才卓同国际学校的学生们进行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展示后,深刻感受到遂宁卓同国际学校在12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体育工作形成的五大特色:大课间活动——形式多样,弘扬传统文化;专项体育课——提升技能,培养兴趣爱好;校园竞技运动——顶层设计,注重技能提升;经典活动——发掘潜力,培养团队意识;特尖生培养——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遂宁卓同国际学校所呈现的观摩学习环节旨在为教育同仁搭建起一个交流沟通的桥梁,让教育同仁能够深入交流,互相探讨,共同进步。如遂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见明在致辞时所说,本次研讨会所产生的真知灼见和丰硕成果,必将进一步强化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建设水平,必将进一步在促进学生成长质量上出良策、增实效,必将为“健康城市”“健康遂宁”注入新的活力。
随后,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体育教师刘湘、遂宁高级实验学校体育教师陈佼虹分别为与会人员现场展示了水平三(五年级)《乒乓球:正手攻球》和水平四(七年级)《身体素质之力量:室内游戏》2堂精彩的室内体育课。在现场观摩展示课的基础上,十四城市学校体育专业学组组长贡振老师根据他从事体育教学教研工作40余年的丰富阅历和教学经验,作了题为“室内体育课技能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他从“室内体育课课题研究的意义”“当前室内体育课教学的现状”“室内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分类和遴选”“室內体育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在教室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如何展开有序的、卓有实效的身体锻炼与技能学习活动等方面,为教师们在室内体育课的教学组织、采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方面提供了专业的指导,为下一步室内体育课技能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交流与研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次系列活动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顾问陈永利先生的充分肯定。他对十四城市学校体育专业学组围绕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深入研究,对推动各会员城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资专业水平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认同;对其认真贯彻党中央各个时期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要求,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肯定。
二、教学舞台,彰显和谐教研氛围
此次全国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研讨观摩活动,是深化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途径、模式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经验的总结及展示。每个会员城市除了在遴选的基础上报送1节优秀的室外体育课参加展示以外,按照“室内体育课技能教学的价值与教学方法的研究”总课题组的要求,中小学还分别报送了田径、球类、体操、武术、乒乓、游泳、体育游戏、运动保健等8个大类、16个小类共计45节的室内外体育课给大会进行展示交流与研讨,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纵观展示与研讨活动的教学实际情况,教师们根据各水平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教室内有限的空间;巧妙地利用课桌椅和书包布置活动场地;突出了以体育技能教学、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学科特征;围绕达成认知、技能、情感、行为习惯等诸多领域的学习目标展开教学,较好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教师们对教材的了然于心、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对教学原则的把握和在陌生环境与条件下组织教学的应变能力等方面,都较好地体现出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功底。
大会还聘请了特级教师和学科专家组成评议组,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测评。从测试的32节室内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以及学生基础知识合格率、基本技术合格率的统计数据来看,均优于2016年在广西柳州举办的十四城市首届室内体育课技能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的教学效果。尤其是经过近2年来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实验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和完善教学环节及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室外体育课能够达到的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及其他教学效果的评估指标,室内体育课同样也能够达到,充分证明了“室内体育课的价值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经过教师们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效和成果。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李伟老师和常州市的张逸老师作为评委组点评专家,以他们丰富的教学阅历和精湛的教学业务水平,分别对中小学每一堂展示的观摩课从理论到实践给予了精彩的点评,对教学中的亮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教学建议与改进意见,使执教教师和参加观摩的教师都受益匪浅,深受教师们的欢迎。除了课上与课下互动交流以外,大会还建立了体育教师网络群,进一步为参会者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作课教师、专家、评委、观摩教师一起参与评课、析课活动,与会人员都积极参与其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剖析:从如何理解室内体育课技能教学的内涵,如何较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室内体育课堂教学,如何布置和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如何保证学生的运动强度、练习密度及学练安全,如何选取室内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认真的研讨。作课教师、观摩教师和专家评委畅所欲言、交流经验,体现出和谐的教研氛围。
三、研讨交流,百家争鸣达成共识
我国地域辽阔,北方地区冰雪、南方地区雨天,以及严峻的雾霾天气现状,影响了室外体育课的正常教学,而目前我国中小学有室内体育场馆的数量有限,加上学校常规班级比较多,学生人数多,无法满足雨雪和雾霾天气在室内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教学的需要,对体育课正常教学带来了严重冲击。加强对雨雪、雾霾天气条件下,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室进行室内课技能教学方面的研究,成为实现体育與健康课程目标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室内体育技能教学是本次研讨的热点和焦点,不少专家、观摩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实质性的课堂展示以及讨论,以更深刻地、更全面地认识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以下7条思路与共识。
1.室内体育课技能教学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体育课的重要措施。对于保障有效上足上满体育课,提高体育课教学的质量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室内体育课技能教学,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样可以紧紧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提高。
3.从本次室内体育课中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看出,室内体育课技能教学有利于把信息化的高科技教育新装备、新技术、新产品、新器材等现代教育技术及相应教学方法手段与体育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使体育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与世界的脉搏。
4.开发创新室内体育课技能教学,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创新精神。教室虽然空间小,但教学资源并不少。如何能巧妙充分利用教室内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需要体育教师的教育智慧与创新精神,来开发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这将会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5.“如何用足普通教室的有限场地?如何利用教室内的桌椅和身边的室内锻炼工具?”这些是本次室内体育课展示又一看点。普通教室与宽阔操场相比,狭小的空间是硬伤,那么如何在这样狭小的空间营造等同于室外的锻炼效应,如何把桌椅和一些学生身边的物品开发成锻炼工具来提高锻炼效益?这些都是室内体育技能课所要去拓展并积累素材的重要方面。
6.“室内的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室内体育课又一值得期待的方向,这是室内体育课的主要优势,应该如何充分使用室外无法拥有的媒体技术?如何利用媒体技术展现体育技术的重难点?这些媒体技术使用的熟练性与成熟度,以及媒体技术在技能教学中的优势性是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内容。
7.让室内技能教学内容变得更为有依据,让室内技能教学从偶然性走向了应然性。要看到室内技能教学不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大单元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总结单元中前几节室外课的易犯错误后,设计本节课的室内课时,让学生看到自己上一课时错误动作形成的原因。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下,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了该项技能,同时也知道了当体育锻炼中出现问题时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更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室内技能教学的内容资源不全是独立存在的,在较大程度上可以来自于室外技能教学时呈现的共性问题,“问题即资源”这样的问题意识使得教师更加关注于室内技能课的重要性。室外技能教学如何引入场地狭小的教室?室内教学内容如何与室外教学形成技术链?如何使室内技能课与室外技能课相互延展、互为补充?这些问题也是让本次研讨会走向深度研讨的方向。
此次活动搭建了教师展示、交流的平台,展现了十四城市学校体育专业学组近年来的课题研究成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期4天的研讨活动,让许多参会代表意犹未尽。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离不开好的身体素质,离不开好的体育课程,更离不开每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倾情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