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8-05-14 15:32罗京川
考试与评价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罗京川

【摘 要】为了促进高职学生更好的就业,从职业能力的方向来培养学生成为了高职学校发展的目标。在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职业能力导向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体育教学改革事业发展的重点。本文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内容进行分析,期望为后续高职体育教学体系构建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 高职体育 教学改革

一、职业能力导向教学改革概述

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是以完善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为目的。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只有严格将职業能力导向工作落实,才能够确保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构建。那么,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能力导向教学工作的落实,需明确整体人才素质特性与发展倾向,依此来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在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同时,更能够赋予学生思维积极性,从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观念,确保学生具备复合型、创新型和技能型的要求,以便学生进入社会后具备多方面的适应性。

二、职业能力导向教学改革研究

1. 项目教学法的研究

项目教学法是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环境体系内部较为常见的教学形式,相比较传统的体育教学而言,项目教学法不再拘泥于教学结果,相反主要通过项目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了互相合作的平台,确保了整体教学环境和素质体系构建具备可持续化的课程渗透条件同时,更能够在此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积极性,确保体育项目完成过程能够具备基础的体育锻炼强度,也为后续体育教学埋下了积极性的优势,不但确保了寓教于乐的理念能够被有效贯彻,更能够基于实际项目教学贯彻条件确定学生素质倾向,为后续课程教育的开展提供详细的参照条件同时,也巩固了整体高职体育教学的先进性,为后续人才发展提供了细致化的数据分析环境。其次,在落实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基于竞争精神和学习积极性,将传统的被动学习条件转化为主动,如此不但极大的加强了体育教学知识和素质贯彻优势,更基于不同的体育项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平台,以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确保后续项目教育开展过程中,学生具备坚强意志的素质基础,并赋予后续教育体系构建积极性。

2. 专项体育课程开展

基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思想上的差异,相应体育项目倾向也不尽相同,但在实际教学形式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方面普遍采取统一教学的形式,如此不但延误了学生自身素质体系的构建优势,更基于学生喜爱偏好造成了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为后续课程体系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故而,在展开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应当具备专项培养的概念,确保知晓学生积极性延伸和素质条件倾向同时,还应当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细致化的分配,确保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并保障学生有着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体系内部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当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也尽可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可以开设专项的体育课程,给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这样既发展了全体学生的素质,也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当然,除此之外,职业导向下的体育课程开设还要尽量往学生的专业上靠近,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体育课程,这样不仅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更能尽快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工作岗位。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为以后要从事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需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缺少足够量的运动,这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因此,体育老师可以开设一些形体训练、有氧操以及瑜伽等课程,这些课程项目都属于有氧运动,学生经常训练,并养成习惯,在以后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做这些项目,就能够有效预防与电脑有关的“职业病”,并且这些有氧运动还能有效消除工作时的疲劳和一些消极心理,对身体有益,对心理也同样有益。又如,电力专业的学生,体育老师可以开设一些俯卧撑、攀岩、撑杆跳以及爬栏杆等专项体育项目,因为电力专业的学生以后很可能要从事电力作业,而电力作业经常涉及到高空作业,这对工作人员的体力和臂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体育老师提前对学生的臂力和体力进行训练,促使学生以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体育考核中,都是以学生的最终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篮球训练中,考核方式是让学生投十个球,必须进六个以上的球才算及格,否则就是不及格,像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不具有公平性、客观性,而且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应当优化评价方式,例如篮球考核,应当举办一场篮球比赛,用比赛的结果代替考核,排球项目、游泳项目、乒乓球项目也是如此,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锻炼,还培养了竞争意识,这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都会产生极大的益处。

三、结语

职业能力导向在高职体育教学体系的有效落实,既能够满足现有人才素质培养具备积极素质延伸的优势,同时更能够确保整体学生思维环境具备一定先进性,以便在现有社会人才需求环境中具备一定优势,也打破了传统教育形式,为后续教学体系和理念的构建提供了多元化的统筹平台。故而,在落实职业能力导向工作过程中,应当明确体育老师自身职责和人才素质倾向,这样才能保障整体教学质量能够提升,并确保学生在职能方面具备优势。

参考文献

[1]赵艳, 成文素, 吴兵辉.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收藏与投资, 2017(9).

[2]刘小芳.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青苹果, 2017(2).

[3]朱时懿.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市场, 2016(35):195-196.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应急逃生能力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