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民 魏伟
“期待效应法”是指教师通过运用目标指向明确的各种形式的评价,产生暗含期待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使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效果或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方向发展的方法。
教學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完善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增值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重视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才能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提升评价的功能呢?心理学中的“期待效应”给了笔者较好的启示,那就是只要教师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注重发挥评价(评定价值的高低)的激励、引导作用,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多层次的评价标准,表达对学生的热爱、关心、尊重、理解和希望,就能使教师与学生共同产生美好的愿望。《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第7期刊登的陆生宁老师的案例《我最喜欢的五个人是……》就是例证之一。显然,教师制订明确的评价标准,期待学生能尽快地达到某种状态或目标,是体育游戏教学“立德树人”必不可少的教育措施。而学生理解了教师的期待,为了得到教师的认可与正确的评价,就会不断地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驱动力,调动起身体所有潜能,努力去达到评价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去实现评价标准的过程,不仅能诱发和鼓舞自己克服缺点、战胜困难、积极向上、乐于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并且能对智力、品德、身体和个性的发展都能产生直接和深远的积极影响,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强健体魄和良好道德,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接班人。
体育游戏教学评价的合理运用,是形成期待效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达成体育游戏目标最主要的教学技术之一。不论是过程性的评价还是结果性的评价,无一不对学生产生心理和行动上的影响。为此,笔者经过多年操场教学实践运用的检验,粗略梳理了体育游戏教学中“期待效应法”运用的一些常用内容与操作方法,试图用最通俗的“操场语言”与简练方式来表述,仅供一线教师研讨时参考。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体育游戏教学的主要评价内容与运用范围
运动技能方面:
1.动作质量。主要用于技能、技巧或球类及室内体育游戏。
2.走跑速度。主要用于走跑类体育游戏。
3.跳跃能力。主要用于跳跃类体育游戏。
4.投掷能力。主要用于投掷类体育游戏。
5.综合能力。主要用于协调与灵敏性较高的攀爬、躲闪、追击等综合类体育游戏。
运动情感方面:
1.遵守规则。主要用于体育游戏的全过程。
2.合作精神。主要用于需要相互配合的合作类体育游戏。
3.进步幅度。主要用于努力程度或便于对比和测量成绩的体育游戏。
4.纪律表现。主要用于容易发生混乱的体育游戏。
5.意志品质。主要用于需要努力、坚持、勇敢与失败不气馁等方面的体育游戏。
二、体育游戏教学常用的18种评价形式
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笔者现将18种常用形式罗列如下:
1.语言。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辅之以提示语、暗示语和批评语(具体内容可参考《中国学校体育》2001年第4期《低年级体育课常用激励性语言辑选》)。
2.手势。以表示赞赏性手势为主,辅之以提示性手势,如胸前左右摇手。
3.标志。以贴奖励性象征标志为主,辅之以区别性标志。低年级常用,如在集体接力类体育游戏中,遵守规则,跑得快的组贴“高铁特快火车复兴号”标志,有进步的组贴“和谐号动车”,其他组贴“普通快车”。
4.响声。以自发性掌声为主,辅之以鼓励性掌声、助威性喊声和叹息声。
5.角色。以奖励担任喜欢的角色为主,辅之以增、减扮演角色表现的机会。
6.表情。以赞许的目光或笑脸为主,辅之以疑问、惊讶和严厉的表情。
7.抚摸。以抚摸或握手的方式表达赞扬和鼓励,辅之以轻拍肩或触背的方式表示提醒。
8.书面。以写出表扬、激励语为主,辅之以肯定或提示语(中学、小学高年级常用)。
9.分数。以给予高分鼓励为主,辅之以低分批评。
10.晋级。以向上晋级鼓励为主,辅之以降级惩罚。
11.称号。以表扬或积极的褒奖称号为主,辅之以提示性的称号。如,遵守纪律者是“军马”,“乱跑者”是“野马”。比赛输了,但能努力完成者是“勇士”;比赛赢了,但嘲笑或讽刺他人是“不尊重别人的人”等。
12.拍照。以表扬和鼓励性拍照为主,辅之以不良行为的拍照。如,在“表现性体育游戏”中,团结合作好、“造型”有创意,拍照表扬,并张贴在班级墙壁上;故意不好好配合,使“造型”无法完成,拍照后,及时在课堂上进行提醒,教师再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13.位置。以奖励性选择自己喜欢的站队位置为主,辅之以批评,或提示性调队。如,在集体合作类体育游戏中,表现好或进步大者,可自主选择当“排头队长”或站“最后冲刺者”的位置,而表现不好者,则由教师或组长指定站队的位置。
14.次数。以奖励性增加活动次数为主,辅之以批评或提示性减少活动次数。
15.分组。以奖励性选择自己喜欢的组别为主,辅之以批评或提示性规定组别。
16.做事。以奖励性为教师或全班单独做事为主,辅之以惩戒;或提示性做事,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如,当“裁判”或“标志”等。
17.表演。以奖励性表演或示范为主,辅之以惩戒或提示性公开表演。
18.优先。以奖励性提供优先选择权为主,辅之以惩戒性质的有条件参与,如在“躲闪类”体育游戏中,第1次犯规,只要主动举手承认,站在场边立正站好,自己数10个数,就可上场继续参与游戏;第2次犯规,只要主动举手承认,站在场边双手摸耳(提示学生要认真听讲,掌握规则)站好,自己数20个数,也可上场继续参与游戏;第3次犯规,不能再继续参与本环节游戏,只能在旁边观摩学习,但能够参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
特别提示:不论是表扬激励,还是批评提示,教师采用何种评价形式,都应以现场的教育教学效果为选择标准。因地、因时、因人而异,能激发现场学生产生“期待效应”的评价方式,才是最适合的方式。
三、根據体育游戏教学目标,采用指向性明确的评价内容,形成期待效应
美国教育家泰勒指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为此,笔者认为指向性明确的评价,易于学生知晓此时组织体育游戏教师关注的重点,产生期待效应,提高教学效益。
1.注重动作质量时,主要比方法正确、动作准确、姿态优美、过程规范等。
2.注重纪律表现时,主要比队伍整齐、有结束动作、无人犯规等。
3.注重合作精神时,主要比团结互助、动作一致、配合默契、能帮助同伴等。
4.注重激励学生时,主要比动作能力与行为表现的进步幅度。
5.注重提高速度时,主要比快、比先。
6.注重跳跃能力时,主要比远、比高。
7.注重投掷能力时,主要比远、比准、比反弹的高度或远度。
8.注重对抗能力时,主要比力量、速度、机智、灵敏、动脑筋等。
9.注重执行规则时,主要比犯规的次数、犯规的人数。
10.注重培养意志品质时,主要比勇敢、顽强、能坚持。
11.注重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时,主要比耐挫能力、不怕失败、不怕困难。
12.注重培养扩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时,主要比动作花样、动作种类。
四、体育游戏教学评价的时机及对应的主要内容,提升期待效应的效果
1.体育游戏教学初期(诱导教育、规范行为阶段)。本阶段的评价以严格游戏方法与规则为主。如,障碍接力,不比快,比安全通过就算赢;只要动作符合要求,就得分;比不犯规、比学得像、比合作完成……小组路线、方法、交接、踩线、器材不还原等犯规即输,一票否决,保障教学安全。
2.游戏教学中期(重点练习、达成目标阶段)。本阶段的评价以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熟练动作、讲究技巧、公平竞赛为主。如,障碍接力比快(按教师提出的“平等条件”比赛,学生被动比快),比路线合理、方法灵活、交接速度、器材还原等方法。小组间要相互交流、探讨,努力将别人的好方法转变为自己的动作行为,提高动作质量和熟练(自动化)程度,达到教师预期的游戏目标。
3.游戏教学后期(提高能力、提升教学效果阶段)。本阶段的评价以激励所有学生能用最大限度的激情参与为标准。鼓励和帮助弱势学生或小组,建立信心,以“不平等比赛”为主,让他们也能享受战胜别人的乐趣,如,“障碍接力:比快”(按教师提出的“不平等“条件”比赛,男生让女生2步距离、多过一个障碍……促使所有学生主动比快)。在高与矮、胖与瘦、男与女、技能水平差异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学生争强好胜、乐于表现、喜欢表扬的心理,采用改变距离、人员组合、交接方式、器材数量、教师参与等“不平等条件”的方法,通过相互交流、探讨和激励,努力调动起学生最大的运动潜能和激情参与游戏竞争,从而巩固和提升教学效果。如能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强者主动提出让的方式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励双方都能努力地去争取胜利,方法更佳。
本阶段教师根据场上学生的情绪现状,运用适时变化的“不平等条件”和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是2个关键环节。
五、运用期待效应法的注意事项
1.明确评价目的,提升“期待”效果。公正地看待学生现在的行为(忽略结果)表现,激励所有参与游戏的学生努力,促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向良性方向发展,是评价唯一的目的。不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结果性评价,无论是选择何种评价技术和手段,只要能达到预期的激励性效果,这种评价标准、手段就是合适的,评价技术的运用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评价后学生不能产生积极的动作行为或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种评价方式、方法和时机的运用就值得思考,就需要改进了。
2.知晓评价类别,明确“期待”目标。评价类别主要是指教师如何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既可以对游戏过程中的动作质量、安全规则、动作方式等做出评判,还可以对学生的练习态度、行为表现、思想倾向和意志品质等根据公认的标准做出评判,随意性、及时性和因人制宜是过程性评价的优势,具有个体特征,可采用公开或不公开的形式告诉学生,但一定要让被评价者本人知晓。结果性评价主要是根据游戏事前定好的规则或胜负的标准做出评判,公平、公正和准确是结果性评价的必备前提条件,结果必须向大家公布,具有共性特征。知晓了评价的类别,有利于教师根据类别特点去选择手段和时机,提高评价的效果。
3.灵活运用评价技术,提升“期待”实效。何时、何地、用何种评价技术去评价没有统一的规定可言,但也有其规律可循。如,低年级学生喜欢标志性评价、表演性奖励;中高年级学生则喜爱手势评价、角色奖励。此外,“批评要用‘悄悄话,表扬就用‘大喇叭”,必须成为教师语言评价通用的技巧。因此,灵活和有针对性是评价技术运用的2个关键环节。注重体育游戏过程中的及时性评价是促成体育游戏目标达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法之一。
4.设计多元评价标准,分层达到“期待”目标。由于多数的评价主要是依据事前商定的标准进行评判,所以,评价标准事前的设计就显得比较重要。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事前就要告知全体学生,让学生都能按评价标准准确地去评判。如,“迎面接力”比赛。要想让学生既遵守规则,维护良好秩序,又能挖掘最大潜力,就可以在评价标准中定2条:第1条是只要不犯规,不论速度快慢,就可加1分,但犯规一次扣1分;第2条是速度最快的组可得2分。2类分合计为最终成绩。评价标准需要在游戏比赛前就宣布,等比赛一结束,学生就能较快地判断出名次,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这样做可以令胜者更加自信,让输者找到输掉比赛的原因,激发再次比赛的欲望,评价的正面效应也能得以显现。总之,多元评价标准既可以在规则中单列,又可以在游戏方法介绍的最后部分表述。
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教学时的所有评价必须出于对学生潜能的信赖感,合乎学生体能与心智的“最近发展区”,对评价结果的处理不是不断地采取否定,而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引导,帮助学生产生“期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