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器材开发利用的“三宜三忌”

2018-05-14 21:37钱亢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帆布体育器材投篮

钱亢

为期3天的“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选活动”共呈现了42节精彩的体育课,其中超过50%的课堂都有体育器材的创新开发和运用,而获一等奖的课堂大多数都有器材创新利用的亮点。应该说,体育器材的开发利用是本届省赛主要的看点之一。体育课器材功能的开发利用是一把双刃剑,笔者结合省赛案例以及日常教学的实践经验,分析器材开发利用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宜辅助教学,忌本末倒置

怎样创新开发与运用体育器材是合理的、有效的?笔者认为,能辅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力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就是合理的、有效的。相反,一味追求器材的“夺人眼球”而忽略了真正的教学实质,出现本末倒置则不可取。

1.助力教学难点的突破

众所周知,单手肩上投掷的学习难点是快速挥臂超越器械,即鞭打动作。对于小学生而言,投掷的专业术语和动作原理是很难理解的,此时借助器材的创新使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水平二(三年级)《持轻物侧向投掷》,执教教师巧妙运用废旧毛巾(图1),在毛巾一角剪开口子,再把对角穿过口子,形成一个活“扣”,在练习时学生握住穿过口子的毛巾一角,使劲挥臂,当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毛巾会完全通过口子,从而解开“扣”。该器材的功能开发来自生活,十分巧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快速挥臂的技术要领。

2.助力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堂成功的标志之一是看学生的学练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和维持。在田径教学中,跑步类教材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弯道跑、耐久跑等,这些内容如何借助器材推进教学而且学生还喜欢练习向来比较难。而本次比赛有许多教师在器材功能上创新开发,起到显著的效果。

案例:水平二(四年级)《彩虹“8”字跑》,执教教师使用的器材是彩虹伞。彩虹伞呈圆形,色彩鲜艳,视觉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图2)。练习弯道跑时,2组学生间隔约10m,教师一声令下,发出指令,对应的学生必须快速绕本组的彩虹伞跑一圈,再跑到对方的彩虹伞相应的位置。彩虹伞的妙处在于用颜色代替传统的学生编号,可以围绕器材开展多种练习和游戏,学生乐此不疲,学习的兴趣得以持久保持。

3.助力练习密度的提高

练习密度是当前衡量一节体育课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而笔者更关注如何提高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有效练习密度。

案例:水平一(二年级)《小篮球:投篮》,为提高练习密度,执教教师准备了8副小篮架(图3),每组5名学生排成纵队,依次投篮。因为使用的小篮架有篮板、有球网,高度可以调节到合适位置,学生投篮后便于捡球,有效练习密度就随之提高。

二、宜综合利用,忌单一使用

器材开发的创新之妙在于一物多用、整堂课应用,即器材要贯穿全课、综合利用。如果器材只在一个环节使用或只有单一功能,那么,在创新的程度上还有待提高。

1.与游戏有机结合

在游戏中学练是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的特色,在器材功能开发时,如果能够与游戏有机结合,成为整体,就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水平一(二年级)《小篮球:投篮》一课,执教教师开展了“解救喜羊羊”的游戏,把篮架比作“狼堡”,把投篮比作“攻击狼堡救喜羊羊”,只有进球了才是“有效攻击”。另外,把用作标识距离的标志桶比作“羊村的功勋奖杯”,进球后在标志桶上贴上贴花,成为评价小组进球多少的依据。这些设计不仅充分利用了器材,还与游戏练习完美结合,教学效果显著。

2.在体能练习中运用

学生体能的发展是当前体育课需要关注的重点。笔者认为一节优质课在体能练习上必须有足够的安排和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主动练习。

案例:水平一(二年级)《趣味往返跑》,执教教师利用食堂淘汰的废旧软玻璃自制成敏捷垫(功能和敏捷梯一致)。课上,学生借助敏捷垫进行跑的专门性练习;在练习折返跑时敏捷垫作为蹬地转体的区域;敏捷垫与另一个器材拍铃组合,成为突破蹬转动作难点的辅助手段。在体能练习环节,所有敏捷垫围成大圈,拍铃间隔放在敏捷垫的格子里,学生直臂俯撑在敏捷垫上。练习开始后,全体学生俯撑姿势沿着敏捷垫手脚并用侧向移动,每经过一个拍铃都要单手拍响(图4)。学生对练习兴趣浓厚,现场铃声四起,气氛活跃,枯燥的体能练习变成有趣的“翻山越岭”游戏,学生乐此不疲,效果明显。

3.与合作练习有机结合

教师在组织合作练习时,如果器材功能能与合作相结合,让器材与人产生互动发挥“育人”的功能,这种设计就是高品质的设计。

案例:水平一(二年级)《直体滚翻》,创设了“铅笔滚动”的情境,利用帆布作为辅助器材(图5)。在开展合作练习时,一人做“铅笔”,躺在体操垫上,身下压着一块帆布,同伴在其体侧跪坐,双手用力提拉帆布,借助帆布产生的动力,练习者顺势滚动,体验直体滚动的感觉。在此案例中,帆布是2名学生之间合作的纽带,提拉帆布的力量、时机、方向、速度都需要2人在实践中找到最佳配合点。在合作练习过程中,学生撑握了直体滚翻的动作。

三、宜经济实用,忌铺张浪费

创意器材的运用体现了执教者的智慧,让听课者茅塞顿开、深受启发。但笔者始终认为器材的开发利用应考虑经济性、环保性和可持续利用度,避免为了一次赛课而购买昂贵的器材,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率低,造成浪费。

1.提倡废物利用

保护环境、循环使用物品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本次比赛也有很多利用废旧物品改造的体育器材。如上文中提到的废旧毛巾、废旧软玻璃,还有教师利用废旧矿泉水瓶执教耐久跑,矿泉水瓶贴上标签,作為代表城市的“站点”,学生分组进行城市巡游,依次找到对应的“城市”,从而完成耐久跑教学。这些做法都值得提倡。

案例:《动感小蹦床》,执教教师把废旧轮胎穿上绳子编织成网,从而成为练习蹦床的体育器材(图6),把原本专业性较强的蹦床练习草根化、课堂化,获得了一致好评。

2.提倡改造日常生活用品

除废物利用之外,还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经过教师精心改造,成为体育教学的辅助器材,达到常规器材无法体现的效果。

案例:水平二(三年级)《游泳陆上模仿课——漂浮与滑行》,改装了一种装有万向轮的平板小车,课上练习者平卧在平板上(图7)。练习者与同伴合作,借助两脚的蹬伸使身体滑行,从而达到在游泳池里的蹬壁滑行效果,为后续学生在真正的游泳池练习打下了基础。有了这样的自制器材,解决了在游泳池上课教师指导面窄、安全有隐患的问题,让游泳课在陆上执教的可能成为现实。

3.提倡常规器材的再开发

常规体育器材的多功能开发利用也是器材创新使用的途径之一,是“活用器材、用活器材”的重要标志。

案例:手倒立是一个难度较大的体操技巧,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较少进行教学,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合适的器材辅助和安全高效的教学手段。水平三(五年级)《靠墙手倒立》,执教教师把2张2m×1m的大体操垫用透明胶捆绑,正面贴上倒立的人体模型图示,器材既有安全性又有教学性(图8)。练习时4名学生扶住垫子,练习者在同伴的保护与帮助下完成手倒立。该方法简单实用,器材利用也可以模仿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随着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会有更多有趣、有效的体育器材与学生见面,成为他们学练本领的得力助手,体育教师的智慧与才华将有更广阔的空间得以施展。

猜你喜欢
帆布体育器材投篮
平衡之力
远行的诗意
计算机应用于体育器材管理的策略探究
智能化体育器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看着自己
涂鸦入侵
帆布主义
高校体育器材的管理与维护
今天你投篮了吗
投篮王和盖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