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

2018-05-14 17:42丁慧新
知识文库 2018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群体因素

丁慧新

相关研究人员指出,文化因素作为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受教群体的心理认知、情感发展脉络并促进新型“文化—教学—实践”授课体系的优质构建。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重点是改变传统对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的认知,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人文理念的建构,倡导相关教学人员从学生身心诉求、学习特点以及认知层面等多方面因素出发,建构更为高效、优质的新时期教育教学模式,并对文化因素的理解进行评估。

1 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特点

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是社会应用实效性强、跨文化领域广以及革新路径丰富的一门学科,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在秉承传统的核心知识灌输、深化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充分汲取新时期教育理念内涵,注重强化社会发展、科技文化因素与教学的对接,侧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深层次解读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底蕴。此种新型教学理念不仅可以弥补传统英语读写教学的单一语言点、课文结构等讲解模式的不足,还能够培养学生课下主动探究不同语言背后隐含的丰富文化信息的兴趣。

2 大学英語读写课程中文化因素导入的意义

文化作为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教学革新的关键要素。文化因素导入是指在日常外语授课过程中,结合国内外教学资源与文化素材进行相关教学文化背景的介绍与拓展,以此来提升受教群体的文化敏感性、课程应用能力以及对新时期文化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深层次认知。以此为基础,相关教学人员应该向传统教学模式中添加文化元素,以此来保证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完善度与覆盖面。大体来看,将文化因素引入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现实意义:首先,充分挖掘读写教材的文化指向与社会内涵,有助于培育受教群体的文化差异宽容意识与文化体系建构意识,以此来调整自身的文化价值理念与生活学习方式;其次,应努力培养文化底蕴扎实的学生群体。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多维度交流与合作,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需要在对传统的语言文化体系进行维护与传承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作为中介语的跨文化交流潜力,以期将文化元素有效纳入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中;最后,减少文化交流错误,大学生作为处于学校培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受教群体,其价值观念、学习层面以及文化教育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良好的文化认知与语言运用能力能够促使其减少交流障碍,有助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优质发展。

3 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文化因素导入的现状

新时期背景下,部分高等院校的英语读写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材内容人文素养深度欠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人文精神的追求逐渐减弱,受到传统英语教学思维的影响,相关教育教学人员单一地将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作为英语词汇和基础语法的学习,而未能充分挖掘读写教学中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实践导向性,影响了受教群体对文化价值体系与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认知;第二,教师人文素养缺乏。作为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主要组织者与评估者,相关教学人员应该努力在提升英语课程专业素养的同时,优化自身的综合人文素养。然而当前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领悟力有一定的欠缺,缺乏对多领域文化价值体系和时代社会综合发展的了解,与受教群体的文化认知和课程认知有一定的偏差,阻碍了将文化因素导入英语读写教学过程中。

4 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文化因素导入策略分析

在全球经济人文发展背景下,建构与完善更为系统的新时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以及实践思维的深化都有着显著的促进意义。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作为一门内容覆盖面广、信息资源逻辑性强以及社会实效度高的学科,亟待借助新时期教学相关教学理念来进一步完善教学,加强教学过程中英语语言的文化信息导入。现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建议:

首先,开展“文化讨论”等相关活动。一般来说,文化讨论作为一种以教师为组织中心、受教群体进行专题调研与后期评价的一种授课教学模式,旨在解决新时期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加深对特定语言体系的掌握、理解与完善,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文化讨论作为一种覆盖面集中、主题明确以及面对面讨论的一种方式,需要教师与受教群体双方的综合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明确讨论主题的基础上,控制文化讨论的进展,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收集与后期评估,以此来实现更为优质的文化讨论与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效果。

其次,选择更为灵活高效的考核评估体系。与传统课程任务布置以及期末评价反馈相比,应努力完善读写课程知识能力测评模式,为有效提升受教群体对英语课程与文化价值体系的深层次认知,可在英语读写课程测试的过程中适当引入文化知识考核点,选取灵活的英语课程检测方法,可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以此来促进英语读写课程考核模式的建构与完善。

综合来看,文化教学作为新时期教育体系的重要元素,在应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阻碍。英语作为一门知识覆盖面广、社会应用度高以及跨知识层面广的一门学科,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人员与受教群体的综合素养,力争在提升词汇记忆和语法教学的同时,实现与实际语言运用方面的对接。在提倡文化“软实力”的社会政策背景下,相关教学人员应该立足于英语课程教学的综合需要,以文化元素的多维性来优化英语读写教学模式,努力完善当前教育模式并适当添加文化因素,力争在提升受教群体课程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完善文化修养。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群体因素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