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外实训基地的项目课程开发的思考

2018-05-14 17:42徐卫国沙印
知识文库 2018年8期
关键词:基地岗位领域

徐卫国 沙印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有利解决高职教育资源不足,体现高职院校在当今社会发展的价值,基于校外实训基地的课程开发(以下简称“基地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基于基地的课程建设开发,做了有益的探索:

1 基地课程开发的总体设想

课程开发要从服务地方经济出发,以“理念引领、质量为先”为主旨,研究采用符合高职特点的课程开发模式(步骤、工具和方法),达到基地课程开发的要求:

1.1开发主体多元化。基地课程开发由行(企)业专家、教师和课程专家组成,政府(行业或企业)行政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1.2课程结构(重构、综合、自主)模块化。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每一个项目包含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及职业态度诸内容;课程内容的工作任务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

1.3 课程内容一體化。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企(行)业一线实践一体化,学校育人目标和企(行)岗位职业素养一体化。通过精选来自企(行)业一线的生动案例(车间生产工单、安全责任事故、设备故障记录等)来组织具体教学行动,体现课程理实一体化要求。

1.4 课程实施(实施主体、实施场所、实施过程)一体化。实施主体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具有双重角色和功能,实施场所在教室、实验室、一线车间生产现场,功能互融,实施过程在实施主体和实施场所、发生,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体现新型师生(徒)关系。

1.5 课程评价(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环节)开放化。课程评价标准体现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评价主体有师生(徒)、学校和用人单位、政府行政人员和社会;评价环节包含师生(徒)自评和互评、校企自评和互评、政府行政人员和社会参评、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制度、体系和方法,保障课程建设有落实、反馈和提高。

2 基地课程开发的主要程序

2.1 人才市场需求分析,课程开发系统设计。1)市场调查,内容包括:行(企)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岗位需求、职业资格要求、就业情况、课程问题和改进;2)确立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企)业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签订基地合作协议,实施基地合作方案(合作方式、操作流程、责任和监控);3)课程开发系统设计,从学生入学到走上工作岗位的全过程的教学设计。

2.2 课程总体设计,构建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1)进行人才需求与专业课程改革调研,了解行业、企业技术岗位工作流程(过程)、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要求和素质要求;2)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①由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专家和教学专业人员)进行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资格要求分析,开发专(行)业岗位任务分析表、职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表。②由教学、小组(教研人员、教师)以岗位任务分析表、岗位和资格证书表分析,开发典型任务,形成职业领域分析表。③由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和评审,确认典型工作,形成职业领域分析表。④由教学专家和教研室教师进行决策设计,将典型工作及职业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3)根据课程体系,进行基于基地的项目课程开发:①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课程专家和专业教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进行基于基地的项目课程开发,解决 “教学做”中的问题,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方案设计,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分析表、顶岗实习方案表。②由课程设计组(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教师)决策设计,设计出《学习领域课程分析表》和课程标准。

2.3 教学过程设计,构建具有实践、开放、职业特点的教学过程。

1)课程体系按照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素质要求划分为素质领域课程、基础领域课程、专业领域课程、拓展领域课程。①基础领域课程:使学生获得职业通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②专业领域课程: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能力,具备从业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单项性和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以教室及车间一体化的岗位学习环境,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任务。③素质领域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爱岗敬业,团队意识、和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④拓展领域课程: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迁移,提升综合职业能力;2)课程的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贯彻实施基地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的思路是把学习领域的内容分解为若干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以某任务为基本单元,依此进行教学设计,实现知识的重构,此工作过程体现学习的均衡性、完整性和系统性;3)开发基地课程的自编教材。基地课程是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教师是课程开发工作的主体,根据基地课程的特点开发自编教材,为项目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通过课程系统整体设计,构建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教学过程,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从入学到走上岗位的整个在校期间接受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教育成为具有本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又有职业迁移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2.4 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对教学过程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监控。1)建立由学院教务处与教学督导系统结合,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为重点的三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2)建立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制定教学管理规范,实现教学工作三化要求(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保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完整的管理和监控体系(听评课、教学常规检查、教学督导反馈、考试考查等),3)建立常规教学评价监控体系,建立以学生评价为中心,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的方式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评学、专家评教评学、毕业生跟踪调查、校企合作单位评价、毕业用人单位评价方式全方位的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4)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 基地课程开发的成果验收

基地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成果表现为课程标准、课程(总体、单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成果的验收方式是:

3.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意见,填写《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意见表》,经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通过后由专业负责人填写《人才培养方案审核表》,报送系部、教务处审核、学院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组织实施。

3.2 课程标准由任课教师起草,教研室全体教师讨论修改,报教务处审批组织实施。

3.3课程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由任课教师设计,通过说课程方式演讲,教学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实施。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导师引领融德技,二维互动育人才”——融合职业道德和核心能力的实践与探索,基金编号2016SJD710086。

(作者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基地岗位领域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