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呈现出安全教育方式信息化、制度建设信息化、源头监管信息化等特征。在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应依托运营数据平台,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增强信息化数据的隐私保护,以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实验室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资产”。实验室安全问题历来是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只有保障安全前提下,实验室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验室依托规则、安全培训和应急保障等措施展开安全管理。在实验室建设初期制定安全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可能出现的相关安全问题,并提醒参与人员在操作时注重相关安全隐患,确保守规操作和安全试验;在安全培训上,实验室管理人员通过组织师生进行关于实验室安全和注意事项的专项培训,以直接宣导的方式帮助师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应急保障上,实验室根据安全事故应急保障机制,积极和有关部门展开应急合作,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以降低事故损害。
1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特征
1.1 安全教育方式信息化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为实验室安全教育创造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信息化的安全教育方式包括网络学习、移动课堂和网络测评等新型教育模式,其能够充分运用网络媒介,使学生运用碎片化的实践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1)网络学习。学校建立空中课堂,学生通过特定的网页进入学习页面,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一样,教授学生实验室安全知识。网络教学摆脱了传统的课堂对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上课学习。(2)移动课堂。移动课堂进一步增强了知识获取的便利性,学生在移动终端就能够进入“课堂”学习,课程提供者也能够利用移动终端的各项功能开展更为丰富的创新操作。(3)网络测评。網络测评是一项信息化的创新,其能够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考试,与传统考试相比,有效降低了组织成本,极具简约性和经济性。
1.2 制度建设信息化
实验室的制度建设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过程,信息技术对于制度建设也十分重要,其能够在制度建设、制度运行、制度优化等方面提供更具便捷性的支撑。在制度建设上,信息化的推行需要建立全新的制度内容,如涉及信息化教育方式的实验室制度需要重新建立,其应当包括网络学习管理规定、移动终端学习管理规定、网络测评管理规定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以进一步扩充实验室的规则体系。在制度运行上,信息化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制度的传播和相关执行过程的信息传播。如新制度的发布和传播可以通过学校的实验室主页和微媒体平台进行,可提升信息传播的精准性和便利性。在制度的优化上,同样可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积极与在校师生进行互动,利用评论、投票、留言等形式收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1.3 源头监管信息化
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需要进行全面的记录和追责,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制度难以获得足够的数据,信息化技术能够在这一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信息化技术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功能能够在采购管理、危险源管理、过程监控等方面发挥作用。在采购管理上,建立完全电子化和信息化的采购审批和可行性论证平台,设备的引进和采购以及相关信息需要在平台上进行申报和公示,并留下相关记录,在发生设备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的源头追责。在危险源管理上,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了解各项设备和实验器材的状态,对于其使用周期的危险程度进行较为明确的划分,提升了危险源的集约化管理,并能够及时排除较大危险的器材。在过程监控上,通过摄像头、数据平台等方式能够监控学生的试验过程,相关情况均能够进行后续查找。
2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策略
2.1 建立实验室运营数据平台
数据是信息时代重要的资,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也需要以庞大的数据内容为依托,建立实验室运营数据平台,在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存储上推进管理科学性。在数据整合上,积极通过数据平台,将各类运营过程接入统一的系统装置,完善数据的记录、收集、筛选和分享等机制,提升数据的整合效率,使各后台管理者能够在指定的账号权限下查看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数据内容。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管理人员还应当进行数据分析工作,通过定期发布实验室安全管理简报、实验室安全年度报告等形式,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更加直观的分析,通过数据化的指标为未来的数据库建设提供实践基础。最后,还需要进行数据存储,建立实验室安全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检索和存储,实现数据的可追溯、可筛选。
2.2 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度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信息化时代提升管理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应进一步完善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断优化制度内容,增强制度对高职院校自身的适配性,通过民主化的决策和科学的流程提升制度的实施效果。规章制度的内容应当包括与信息化相关的教育制度、公示制度、优化制度等。(1)教育制度。通过信息化方式进行学习、培训和测评都需要完善的网络化学习、考评制度,并将其作为师生进入实验室的必要教育准备——通过科学的测评内容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进而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2)公示制度。应当运用信息化的平台建立实验室相关内容的公示制度,如新设制度的公示、典型安全事件的公示、违规事件的通报等,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公示,能够使实验室相关信息便捷地传达至广大师生,进而提升管理效率。(3)优化制度。即通过网络化平台与在校师生进行充分交流,不断促进制度的优化。
2.3 增强信息化数据的隐私保护
在信息化时代,实验室安全的另一主要方面体现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上。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数据成为重要的资源,众多黑客和不法分子通过对网络系统架构和传播媒介进行拦截和破坏盗取数据信息,对网络运营主体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高职院校实验室应当密切关注数据安全领域的新动向,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技术实力,尤其是在防火墙建立和网络基础架构上的安全保护工作,防范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和数据窃取。高职院校实验室可以建立起适合于自身的加密机制,通过密码设置和账号管理,建立半封闭化的数据管理流程,切实保护数据安全。在数据存储过程中,也必须注重数据备份工作,在数据丢失之后能够通过备份找回数据信息,以减小损失。此外,还应通过技术合作和服务外包的形式,定期更新网络补丁,修补网络漏洞,构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环境。
高职院校是承担职业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组织,也是以培养实务性人才为主要特色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不仅仅是培养专业型职业人才的摇篮,更是培养社会人的场所。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氛围,在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的同时,也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环保理念植入到他们的知识体系,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职业人才,让他们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力军,肩负起社会发展的重任。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来看,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