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政治场域视角下推进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策略分析

2018-05-14 17:44王利萍
知识文库 2018年8期
关键词:场域政治建设

王利萍

高校内存在多个利益主体,多种力量和关系的交错和角力形成多个场域,其中构建和强化高校政治场域话语权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向。党建品牌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以其不同于传统党建工作的精神和内涵,与高校政治场域的建设相辅相成,为高校党建加强党的领导、保证坚定的政治方向起到重要作用。

1 高校政治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中之重

十九大报告中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其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当前高校党建就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弘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师生党员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场域”( field ) 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他认为社会由相对自主的多个场域组成,每个“场域”都是一个拥有自身法则、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空间,其中多个利益主体互相斗争并形成一种权力的平衡。高校也是由各种复杂矛盾关系所组成的关系网络,有政府、党委、行政权力、学术团体、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利益主体,且存在明显的权力斗争和博弈,具有明显的场域特征。在此视角下高校党建要确保党的意志在政治场域中处于领导地位,来规范各利益体的关系。

2 党建品牌建设是构建和加强高校政治场的重要环节

高校党建品牌是党建工作借鉴经济学领域的品牌理念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特点,探索符合时代特点和先进性建设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党建品牌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创新,与传统党建活动相比,在高校教育场域中更容易形成政治场域、政治力量和斗争地位,从而达到构建加强高校政治场的作用。

党建品牌活动多采用品牌化、项目化运作,创新活动内容和载体,关注现实服务,注重满足活动参与者多元需求,能在不同环境中快速调整活动策略,实效性和推广性强,能有效转化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实际成果,具有较高的党员群众认同感。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功能,在党建主体和受众间形成良好互动循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易内化。品牌个性可以在政治领域中建立差异性,传递文化价值,进而提高高校政治场域的话语权。

3 推进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策略分析

现有较多文献对党建品牌的创建原则、培育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从高校党委的角度来分析把控党建品牌质量、整合品牌资源和实现党建品牌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高校党委是党建工作组织与实施的核心,是党建品牌塑造的领导力量,是品牌作用传播的中坚,是盘活各方力量维系合理关系的桥梁。是决定高校各项基本职能实现的关键角色。发挥好高校党委的领导作用对于提高党建品牌工作的科学性、推进高校政治场域建设极为重要。

3.1不断巩固党建品牌的叙事方式

强势构造高校党建话语逻辑输出方式。顶层设计阶段,实现品牌建设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在彰显鲜明的思想政治引领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对业务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品牌传播中,一方面围绕基层党组织职责和基本职能,一方面在不同受众、不同组织间有针对性区别调整对待,以实现更有效的品牌作用实现。品牌作用发挥中,坚持实践导向,落脚在具体党建工作实际,解决党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难题,提高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能力,实现组织职责和高校基本职能的深度融合。

3.2调动党建品牌实践中各参与力量的积极性

多数党建品牌在从创建到参与者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因接受信息的人群拥有不同知识、阅历和综合素质等背景,个体在接收品牌信息的过程中会结合自己的认知背景加以理解,有可能会对品牌内涵误读,导致党建品牌产生不同的效果。品牌需要主动跟进学校事业发展,成为理清学校发展思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统筹各方面的实际需求,从专业和特色入手,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以互惠互利的多赢局面,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社会力量的活力和潜能,使参与者既是品牌创建者,又是受益者,对党的事业的认同、参与从自发走向自觉。在调查研究和效果控制阶段,可以通过问卷、座谈等方法考察品牌信息接收者态度,进而预测受众认同感。

3.3整合品牌群落形成品牌合力

随着党建品牌活动的实践深入,不同党建品牌的差异性和优劣性会逐渐显示,同时优秀的党建品牌也可能因各种因素逐渐失去优势而逐渐被淘汰。品牌构建的目的并不是孤立地发展该项党建品牌,而是形成具有合力的品牌关系和生态系统,带来持久的品牌影响力与品牌价值。一是形成党建品牌群落。盘活现有党建品牌,实施梯次发展,将品牌分级分类进行培育,做强做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二是以项目化管理严控质量关。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党建品牌工作领导组织机构,注重发挥党员活动中心作用,扎实开展品牌设计、实施计划、效果评估和作用推广等各个阶段的讨论论证,落实各实施主体的责任。三是是健全考核、奖励与退出机制。对品牌进行跟踪管理和动态评估,根据项目化运作的考核结果,进行推广和奖励,从而促进品牌竞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做好品牌推广和文化对接。高校党委在品牌推广上比基层党组织具有更便利的条件,应注重扩展横向关系,利用网络传媒、校友会、学术委员会及高校联盟等组织,组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党建品牌推介会、观摩会、交流会,进行品牌建设经验的交流融合。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党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场域政治建设
寒露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查无此人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政治法律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