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泓芸
案例简介:
本文评析的是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长相思》。
本课的教学,王老师分为四个板块。在第一板块的教学中,王老师从王安石眼中的乡愁、张籍笔下的乡愁,切入到“在纳兰性德眼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读词,从读准字音,到读准节奏,再到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自己的感觉。
在第二板块的教学中,承接了上面教学中学生对《长相思》模模糊糊的感受,王老师很自然地提出了“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长相思呢?”在王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读懂了词意,读懂了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无奈和痛楚,进而读懂了纳兰性德为何要如此的长相思。
第三板块,王老师让学生学生展开了想象,完全沉浸在纳兰性德的孤独和无奈中,然后话题一转,让学生想象着把作者家乡的画面写下来。
第四板块中,王老师话锋又一转,告诉学生“故园”的画面在这样的离别中破碎了。接下来,便是一遍又一遍地诵读《长相思》。而后,王老师引用另一首词《菩萨蛮》,一问再问大家:“问君何事轻别离?”最后,课在朗朗读书声中结束。
评析:
一、以读促讲,读中感悟
1.朗读目标明确、要求具体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训练手段之一,朗读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而教师有明确的朗读目标和具体细致的朗读要求,会使朗读的训练更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也使朗读的水平有了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教师和学生的心里犹如有了一杆秤,就能更好地检验朗读的水平。
2.朗读指导到位
小学生受认知水平的影响,朗读技巧欠缺,对文本的理解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在教学中,王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做出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提高。
3.朗读形式多样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避免学习倦态的产生。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
1.诗意化的语言创设情境
诗意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理解文本的情境,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显得从容自如而又有深度。此外,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受熏陶,还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学中,王老师主要是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美妙境界。
2.不同感情基调的音乐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王老师运用了两段不同的音乐来促进学生的自读自悟。第一段音乐的播放,在层层深入的朗读之后,将课堂推向了第一个高潮,让学生沉淀了思绪,也烘托了悲怆的氛围。而后,想象“故园”画面的音乐的播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作者在家乡的美好梦境中,接着,美好的音乐戛然而止时,不仅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领悟、品味,更预示着“故园”梦的破碎,就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情感。
3.丰富的想象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王老师让学生闭眼想象“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在想象中舒展所思所想。然后教师话锋一转,在纳兰性德心里,他的家乡又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转入“心系故园”另一层面的想象,并要求把想象诉诸于文字。学生在《琵琶语》的伴奏声中写话时,教师用舒缓的语调提示学生,想象词人在家乡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借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听说读写能力,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四种语文能力,是学生应具有的倾听与口头表达、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学生综合语文素质提高的重要体现。在教学中,王老师始终关注着孩子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四、建议
1.课堂话语权的分配要合理
课堂话语权指在课堂情境中使用的、理解或创造性理解文本内涵的权力。合理的分配课堂话语权,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文本感知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王老师在教学时,将《长相思》诵读和对意境的想象,留给了学生,同时,在后半场,对《菩萨蛮》的对话权,也留给了学生。不过,从文本的学习看,学生对《长相思》的感悟,并没有从他们的原始理解出发,而依照教师设定的路线发展。
2.诗意化的语言会否成为一把双刃剑
王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他的诗意语文教学,这种诗意犹如一条清溪潺潺地流过学生的心田。但过度诗意化的语言,会不会抬高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这样诗一般的语言,会不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压迫感和疏离感,从而不利于自由、民主、平等的和谐课堂氛围的建立呢?诗意化语言的到底要到达怎样的程度,这也是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教学中一直探寻的。
收获:
1.要恰如其分的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而通过对这节课的反复揣摩、研究,我觉得王老师通篇教学都在创设情境,而其中较为行之有效的一环,就是在学生思维的障碍处设置情境来突破重难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体验去分析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和矛盾的所在。
2.要深入、到位地挖掘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准确而深入地解读文本、挖掘文本内涵,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充分利用文本中的资源,则会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习王老师深入、到位的挖掘课程资源,仔细备课,深入全面地挖掘课程资源,然后再把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3.要从整体感知文本
整体感知,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领悟和宏观的理解。整体的感知学习内容,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要点有大体的领会和把握,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便后续教学。同时,整體感知也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形成概括的、系统的认识,避免了认知上的碎片化、零散化。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文本的整体的感知和理解,避免割裂文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