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丽
孩子的面孔是天真无邪的,孩子的笑容是灿烂的,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孩子的眼睛是充满好奇的……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中已经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在全家人簇拥下已经感觉不到珍惜;在学习的重压下已经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自由。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孩子应有的笑容。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健康成长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娇生而不惯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在家里都被宠坏了,但是做错了该批评还得批评。全家人齐心协力给孩子创设一个怡人的家庭氛围。
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課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还记得我们小学的教师在教学方面他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但是他除了上课从来不和我们说说话 ,严肃的有点过了。许多年后我们会想起来缺少了一种叫做“思念”的东西。
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2.理解——浇开希望的花朵
我们成年人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小孩子更是如此。还记得有这样的一件事让我难以忘记:我们班有这样一个调皮的学生晓风(化名),他总是惹是生非。又一次因为打架需要请家长到校,可是他的爸爸刚去世,妈妈刚做完手术还躺在家里的床上。我将情况和被害者家长说了,但是他们居然不听什么解释逼着晓风一定要让家长到场,情急之下我含着眼泪说:“我是他的班主任,今天我就是他的家长,有什么要求你说吧!”晓风这个很少哭的孩子顿时嚎啕大哭。家长见此才得以打住,草草解决后回家了。这件事情后他特别的听话,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毕业后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
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三、真心真爱,让学生找到回家的路
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时常会想起初中的班主任,是她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我。初一才入校,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我当上了语文课代表,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小学的我可是个问题学生。可是就是这样的赏识激发了我无穷的潜力,我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我急起直追。功夫不负有心人,初中三年我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我永远忘不了她眼含赞赏的微笑,里面蕴藏了无穷的力量。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的填报了师范,因为我深深感受到教师真的有“点石成金”的魔力。
“人之初,性本善”只。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让心灵之花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