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初探

2018-05-14 15:31宁际村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

宁际村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逐渐被淡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过多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任性,自私,缺少民族观念,淡漠集体荣誉。这样势必会导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流失。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农村学校,它有着地域的局限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对于孩子缺少指导,听之任之,甚至放纵“发展”,自然也就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任务。所以,教师的引领指导起着关键作用。笔者在多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总结了几点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愿意与同仁们共飨。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选择的,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著丰富的人文内涵。当我们走近语文,欣赏一篇篇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让农村孩子大开眼界,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传统文化教育媒介,定会事半功倍。如在教学小学课文《北京的春节》时,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如椽的巨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北京地区的春节特点,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家乡过春节的场景,脑海中情不自禁地形成了对比,调动了读书的欲望,春节习俗记忆犹新。教师因势利导,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调查本地区的春节习俗。然后,以作文、画画等形式展示,知识不但得到了迁移,而且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丰富了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

二、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

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渗透传统文化中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积极探索在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素材,找准切入点,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当然要避免在教学实践中走极端: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一味强调渗透教育。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

三、利用节假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含有丰富的文化元素,具有继承和发展的文化价值。诸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涵盖了民族习俗、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诸多知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充分利用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文本的解读也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寒假结束,学生带着对春节的留恋走进了课堂,对祭社神、贴春联、包粽子、抢花炮等地方习俗还是记忆犹新、回味无穷。教师可专门拿出一节课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任意组合,分成春联小组、粽子小组、花炮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搜集等关于祭社神、贴春联、包粽子、抢花炮春节习俗的材料。在交流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对于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摘抄积累。如果学生的交流离题甚远,或抓不住重点,教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读给学生们听,达到收放自如的效果。

四、利用校园精神文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丰厚的人文文化积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可以在传承和弘扬中营造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人文底蕴。书香园中的孔子像,文化墙上的《三字经》,宣传长廊内的《弟子规》《千字文》等都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学生徜徉于书香园中,细看孔子塑像,长髯飘逸、目光深邃,神情专注,两掌叠放,掌心朝内,左手在外,右手在内。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质疑:孔子的手势有什么意义?学生顿生疑惑,兴趣浓厚,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孔子手势为古代士相见礼,要求身体微微鞠躬,把双手交叉前伸,放在全身之最前,男性左手在前,女性右手在前,表示虔诚恭谦之意。古代圣人如此,何况当代学生!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顺势利导,推荐《论语》指导学生阅读,适当背诵,积累儒家经典。

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小学阶段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前可安排学生搜集历代诗人的小故事。课堂上,精心设计课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像屈原的《离骚》、曹操的《龟虽寿》、李白的《行路难》、岳飞的《满江红》等,先出示古诗词内容,学生熟读后猜一猜作者是谁,猜到后请学生讲一讲关于作者的小故事。学生会兴趣盎然、侃侃而谈;学生猜不到的,教师补充材料,穿越时间的隧道把学生带到历史的长河中, 欣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敬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领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图大略;感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情怀。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尤其是农村的小学教育,只要引导得法,有的放矢,学生一定会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