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忠义精神:惟正是忠,为正而义

2018-05-14 15:39
新传奇 2018年9期
关键词:忠义财神关公

关公之忠义就是“惟正是忠,为正而义”,关公的这种忠义观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依然具有时代的意义。我们必须像关公一样忠于自己的国家。国家不仅意味着每个人的生命之根,文化之源,也意味着每个人的命之所系,心之所向。

今年是戊戌狗年。中国传统文化中,狗是忠诚、勇气和义气的象征。而提起忠诚、勇敢、义气,则不能绕过关公。

关公被推举为忠义型财神

“财神”出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宋朝,既无姓又无名,更没有具体的职能分工。

到了明代,才形成种类齐全、各司其职的不同财神。

明代以来,人们把比干、范蠡称为文财神,把赵公明、关公称为武财神。比干为商纣王叔父,由于仗义舍去了自己的私心,剩下的都是公心,便被民众尊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文财神。范蠡帮助勾践成就了霸业,渡海到齐国经商,成了富豪。后人敬仰他的经营智慧,把他尊为财神。

晋代《搜神记》中,赵公明为专取人性命的冥神。陶弘景《真诰》中说,赵公明为致人疾病的瘟神。明代的《封神演义》问世,赵公明成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责是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从此,赵公明从冥神、瘟神“转正”做了财神。关羽的传播源头在《三国演义》,此书作者把他颂为“忠义勇武、坚贞不二”的化身,有“武王”、“武圣人”之尊。到了当代,他尤其被商店、宾馆、酒楼等行业侍奉为财神爷和保护神。

清朝中叶,遍布大江南北的晋商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晋商们为了寻求统一的精神支撑,纷纷将老乡关羽供奉在全国各地的晋商会所。政府的大力推崇,加之商贾的铺张祀奉,关羽被神化的等级迅速攀升。

到了清末民初,全国关帝庙成千上万,几乎村村都有关帝庙。在诸多“神力”中,关羽的财神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

但关羽是汉族忠臣形象,当时代进入清朝,他是如何被皇朝政府正式接受并大力推广的呢?其实早在满族入关之前,《三国演义》已被翻译成满文作为贵族内部政治和军事的教科书,抚顺满清皇宮内就建有关帝庙,努尔哈赤自比刘备。他们不愿意树立岳飞为武神,关羽成为最好的选择。

关公被称为“千古忠义第一人”,与那些见利忘义、见色忘义之徒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商人们敬仰关公的忠诚和信义,所以将关公推举为忠义型财神,以期在商界建立“诚信”为基础的交易秩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忠义为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忠义为主的国家。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每个群体里都可以找到,在中国历史上向来就是主题。它包括了对天下、国家的忠义,不能简单用近代以来依据西方历史特点形成的民族概念来衡量和判定中国、中华民族的情况。

古代,洛阳老城西北隅义勇街北口,有大关帝庙。门前有两座牌楼,第一座牌楼修于金朝,两侧对联是“自古人生谁无死,千秋忠勇君第一”。第二座牌楼修于明朝,两侧对联是“关山千里著勇武,黎民万年敬忠义”。

这些对联,赞扬了关公的忠勇、勇武、忠义,而忠、信、义、仁、勇、礼,正是关公精神的核心内涵。关公的“忠”,是对汉朝、对国家的忠,具体表现为对所在政治集团即对蜀汉的忠。关公的“信”,几乎无所不在。如与黄忠对战,“黄忠被战马前失”,便令其“快换马来厮杀”,其信用、坦诚,光彩照人。

关公被历代视为“重言诺、讲仁义”的典范、“一诺千金”的化身。例如义释曹操一节,“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透视出关公的仁义;“张辽骤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反映出关公的情义。

儒家讲仁,北宋大儒程颢认为,“仁”是一种天地万物与我“浑然一体”,“无物我”之分的“大公”精神境界。教人“复天理”“安得天分、不有私心”,达到圣人、仁人的境界。关公的“仁”,就是儒家倡导的“仁”,仅《三国志》中“善待卒伍”四字就凸现出关公的仁爱之心。

关公不单有盖世英雄的武勇,更有义薄云天的仁义勇。关公已立军令状、能不顾违令被斩而义释曹操,这大义大勇最为人叹服。

忠义观具有时代意义

关公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忠义仁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着高度的契合点。“忠勇”就是爱国、敬业,即忠于国家、忠于职守,敢于担当,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仁义”就是诚信、友善,为人做事要真诚,讲信用,对人亲近和睦。

“忠义仁勇”的“仁”是关公精神的核心价值,就是教人如何成为人。

以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启蒙的先秦儒家强调拓展人的胸宇、提升人的性灵,进而使得内在世界通体圆融、器宇博大,从而与天地同流。

孟子首张其论,二程洛学极重其说。二程说:“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言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头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二程门人杨时说:“《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故放其心。”

从“仁”的行为出发,推广到“义”、敢于担当的“勇”和对祖国人民的“忠”,这是关公身体力行的实践,因此关公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也具有时代意义。

中国古代流行三大宗教,即儒教、佛教和道教,洛阳是三教祖庭。三大宗教都把关羽列为本教人物,使关羽成为宗教文化的交叉点。

儒教首创于周公,光大于孔子。孔子通提出“忠”“义”思想。关公虽然未留下宏言阔论,但他一生看得最多的书是《春秋》,做事处世完全实践了儒家学说。孔子、孟子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哲学思想,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这属于言教。关羽虽然不著书立说,但用自己的行动实践儒家的思想,这属于身教。

千余年来,儒教徒根据本时代的精神需要,对儒家学说不断做出新的阐释。同时把关羽的形象塑造得越来越高大。对关羽的封谥,由侯而公,由公而王,由王而帝。甚至与孔子并驾齐驱,称为“文武二圣”,列入国家祀典。

南朝时,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法师,利用民间的关公信仰,将关公列入佛教的护法神,促使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这就是后世把关公列入伽蓝菩萨的根据。

宋徽宗信奉道教,封关公为崇宁真君,关公成为道教的神仙。明代嘉靖、万历二位皇帝信奉道教,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天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宋元明清以来,由于三大宗教的共同宣传,关帝信仰已超过了一切宗教、一切神灵。

儒家讲“克己复礼”,推崇以礼来规范人的行为。《三国志》中“侍立终日”四字就点画关羽“尽礼”之道,“拜书告辞”也表明他礼节有制。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包含着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食粮,其中关公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食粮。

自古以来,大一统是中华各个民族的期盼,国家四分五裂,百姓必将遭殃。关公在花甲之年激战疆场,最终倒在了实现大一统的路上,其心其志可歌可泣。

关公之忠义就是“惟正是忠,为正而义”,关公的这种忠义观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依然具有时代的意义。我们必须像关公一样忠于自己的国家。国家不仅意味着每个人的生命之根,文化之源,也意味着每个人的命之所系,心之所向。

人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凡一个民族的崛起,无不伴随着民族精神的崛起;凡一个民族的衰落,无不伴随着民族精神的衰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伟大复兴。

(《洛阳日报》2015.3.2、《环球时报》2013.7.17等)

猜你喜欢
忠义财神关公
关公面前耍大刀
传话游戏
数据挖掘技术在内河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请关公
“关公文化旅游节”9月22日运城开幕
遇见财神(大家拍世界)
财神到
快脚周仓
朋友的情谊
财神与寓言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