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远比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低,补充性货币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补充性货币的合理运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并形成独特的影响机制。然而,由于补充性货币本身存在的特殊性质,其运行中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其产生的风险加以控制。
〔关键词〕
补充性货币 国有商业银行 国际化机制 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8)04—0060—10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较之外国典型商业银行明显滞后。根据王刚(2011)所构建的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表达式: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海外资产/总资产+海外利润/总利润+海外员工/总员工+海外机构/总机构)/4和蒋海曦(2015)所构建的改进型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表达式: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海外资产/总资产+海外利润/总利润)/3,可知衡量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有海外资产、海外利润、海外员工数和海外机构数等。补充性货币也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这四个衡量指标,从而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
一、关于国际化水平提升机制的形成及原因
补充性货币提出后,在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运行机制从理论及实践上有如下表现:
首先,补充性货币的合理运用,可以间接地影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新建投资途径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的效果。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主要的国际化途径是新建投资,旨在通过建立新的海外分支机构来提高商业银行的机构国际化水平。然而,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本身的实力比较薄弱,新建投资成本较大,回收资金周期长,新建投资的风险也较大。因此,通过新建投资途径提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这种方法见效慢且耗时长。
事实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运用东道国当地流行的补充性货币,与东道国现有的分支银行或者成熟社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发行和流通东道国的补充性货币,将东道国现有的分支银行或者成熟社区间接改造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帮助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办理各种海外业务。如此一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数量就增加了(可以将东道国现有的分支银行和社区看作是具有海外分支机构功能的新建机构),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总机构数量仍然保持不变,从而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总机构的比率提高了,这就直接提高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此外,利用现有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社区,节约了在外国新建投资的成本和耗费时间,也就无须雇佣过多的海外员工,也规避了投资风险,在减少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扩大了海外新建投资的规模,提高了国际化水平。
其次,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运用东道国现有的分支机构或者社区进行海外扩张的过程中,也可以直接聘用分支机构或社区内部现有的员工进行海外业务的经营与管理。这些员工都是东道国本地的人员,很熟悉当地的市场情况,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营销经验,因此工作效率很高,综合能力很强。同时,由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需要新建太多的海外分支机构,所雇佣的海外员工数量也会比之前少很多,这样也会降低聘用海外劳动力的成本。再者,由于当前补充性货币已经逐渐发展为以虚拟形态为主,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运用虚拟形态的补充性货币进行海外扩张时,可以不需要新建实体的海外分支机构,而是直接利用网络形态的虚拟分支机构代替。这样一来,海外员工几乎被互联网和机器代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所拥有的实际总员工数量会减少。由于海外员工虽然被机器代替,但海外实际工作量不变或者有上升,代替海外员工的机器和设备也可以看成抽象的海外员工,即可以理解为海外员工数/总员工数的比率在上升。因此,补充性货币的运用,可以在降低海外员工劳动力成本的同时,提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
再次,补充性货币的运用,还可以直接促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主要的运行机制是补充性货币可以代替人民币走出国门,实现目前人民币尚未实现的国际化,从而促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的扩张和发展。补充性货币之所以可以代替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功能和作用,理论根源如前所述,补充性货币和人民币在特定时期和空间范围内本身就可以互相转化。例如王雪磊(2014)就認为人民币国际化会促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尚未完成,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也因人民币尚未完成国际化而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然而,补充性货币的使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发行自己的补充性货币,并将其推广到海外市场,代替人民币从事各种海外业务。同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也可以直接利用东道国现有的补充性货币,因地制宜的从事海外业务。因此,补充性货币替代了人民币,也就相当于提前达到了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全面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目的。
另外,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东道国发行自己的补充性货币,或者直接发行东道国主流的补充性货币,都可以看作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对海外市场扩张海外资产的经济活动。补充性货币在海外市场的流通,也需要使东道国国家的客户将这些补充性货币兑换成相应的人民币货币。因此,补充性货币在海外市场上的供应量的增加,实际上是增加了海外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量,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也即是间接地提升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
同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的资产规模的增加,也表现为海外市场大量流通其发行的补充性货币,这些补充性货币可以通过互联网自由地流动在全球范围内,相当于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流动。但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并未实际增加人民币的总供应量,因此,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量仍然保持不变。可以看出,海外资产/总资产的比例增大,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最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补充性货币具有的特殊性和优势,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补充性货币具有法定货币不具有的适应性、补充性、高科技性,可以根据东道国当地的不同情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来适应东道国的宏观金融环境。这使补充性货币在海外的运用,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限制,从而保证效果的稳定性。此外,补充性货币还能发挥法定货币很多不具备的特性,能自由在各国流通,形态和种类多样,也能演化为各种新型的创新型金融衍生产品来满足东道国客户的各类需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这也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增加了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当前的补充性货币,正不断向更高级的形态发展,以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多领域化、加密化的方向演变,并结合自贸区、区块链技术和物流网等平台,展示出未来无限的发展潜力。因此,补充性货币对正在进行国际化途径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也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海外客户,朝着绿色、清洁、高效、节约、智能、安全的国际化目标迈进。
二、关于国际化水平提升机制运行方式
补充性货币之所以能形成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新途径,从而提高其国际化水平,还在于它正常运行的机制。如前所述,补充性货币能有效提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效率,其实质在于它能通过自身的途径扩展新建投资、跨国并购及附属途径等优势,抵减可能的劣势,从而达到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现综合国际化的效果。这里,如果我们假设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为:
补充性货币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具体运行机制和运行方式,首先,补充性货币通过提高跨国并购及附属途径的运行效率,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并购成功的机会增加;同时进一步促进与东道国银行或社区的合作,并加速补充性货币的金融创新,这样就有效增加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资产量与总资产量的比例,从而提升其国际化的水平。
其次,补充性货币通过提高新建分支机构的投资运行效率,利用海外已有的社区或分支机构,或实现O2O的高科技智能营销及运用区块链加密技术的手段,增大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数与总机构数的比例,从而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
再次,补充性货币通过促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还能够扩展海外已有社区或分支机构,增加海外人员数量,增强互联网技术、机器及设备的规模和利用效率,提高海外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效率,增加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员工数与总员工数的比例,从而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
最后,补充性货币还具有替代人民币国际化的效用,通过增加各类海外业务、突破外部环境和风险的限制、扩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占领海外市场的途径,增加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利润量与总利润量的比例,从而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
三、关于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风险控制问题及对策
需要强调的是,补充性货币能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对补充性货币合理利用。如果补充性货币并未得到合理运用,或者受到外部因素干扰,补充性货币对国际化水平的正向效应可能无法充分表现出来,甚至会对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造成负面效应。即是说,补充性货币如果利用不当,也可能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面临更多风险。当然,这些风险是排除了系统性风险以外的非系统风险,也即是说,我们在清晰认识到补充性货币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种类后,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损失。本研究认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对补充性货币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可采用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等控制方法。
1.政策性风险及控制方法
众所周知,当前人民币存在着国际流通总量增长迟缓、对外价值波动较大、国际标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再加之新常态的经济形势和国内金融市场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深度和广度的“先天不足”等原因,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在短期较难实现。然而,补充性货币之所以能補充和替代法定货币的缺失职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交易,正是因为它具有的特性和优势。处于高级发展阶段的补充性货币,由实体形态逐渐演变为以虚拟形态为主,有智能化、高科技化和独立价值衡量标准的交易媒介属性,且很容易与其他产业渗透和融合。因此,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运用自由流动、形态多样、高科技含量的补充性货币代替人民币参与各类跨国业务的经济活动,创新以补充性货币计价的金融投资工具和衍生产品,以补充性货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从而扩大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金融市场的占有量,迅速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
然而,中国政府对补充性货币特别是对各类票证、虚拟形态的职能货币一直是持谨慎的态度。可以说,中国是当前全球众多国家中对补充性货币监管较为严格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较之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体系脆弱等,为了确保中国金融市场的稳步发展,稳固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减少外来竞争冲击,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防范洗钱等犯罪风险,中国对补充性货币的监管和控制非常严格。例如,当比特币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时,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相关部门在2013年专门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2013〕289号,严禁比特币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并要求从事比特币交易的互联网中介平台依法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比特币是补充性货币在向高级的发展阶段演变过程中最初始的虚拟形态之一,它从诞生之日就迅速在很多国家扩张开来,受到全球的热烈推崇。然而,中国政府却明令禁止比特币在中国的扩张,直接将比特币排除在了中国金融体系之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很难有机会运用比特币或类比特币等虚拟形态的补充性货币推进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因此,这种政策性风险的存在,导致补充性货币无法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使用和推广,使补充性货币丧失了作为提升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有效途径的展示机会。
根据这种政策性风险的特点,本文认为中国政府应借鉴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经验,根据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开金融机构对补充性货币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运用限制,并利用国家政府的力量加以有效监管和控制,让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有机会运用补充性货币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中国政府也可以先选定1~2个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作为试验点,对这些试验点进行为期3~5年的观测和监控,就可以得到使用补充性货币后银行国际化水平提升的结果。这种风险控制方法,就是风险转移,即将补充性货币可能带来的风险转移到少数实验点,待实验结果出来后再进行合理决策和推广。
2.技术性风险及控制方法
补充性货币作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途径的技术性风险,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由于补充性货币运用于提升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具体操作步骤还处于摸索阶段,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历史经验和成功案例可以提供参考。因此,对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和决策层来说,怎样将补充性货币的优势充分利用在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实践。这种尝试和实践需要时间来检验其有效性,也需要付出物质成本、精力、勇气和耐心。其二,补充性货币分为实体形态和虚拟形态两种类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很难参考运用实体形态的补充性货币提升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经验。同时,随着补充性货币更多地向虚拟形态发展,补充性货币变得更为复杂多样,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找寻虚拟形态补充性货币运用于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相关数据和例证就更加困难。
另外,高级发展阶段的补充性货币,以其特有的区块链技术为基础,为全球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实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要想把握时机,借助高级发展阶段的虚拟形态补充性货币加速国际化,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首先,应该对补充性货币及背后的科学技术和知识尽数掌握;其次,应该对目前运用补充性货币的国家和机构进行充分了解,把握它们的相关研究动向及最新发展情况;再次,应该将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才能作出提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具体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创新交易机制、点对点交易模式等,使虚拟形态的补充性货币可以运用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如建立全球分布式清算结算体系,提高跨境支付效率;搭建P2P分布式借贷网络平台,降低借贷成本并实现全球无障碍安全交易等。这些技术,都需要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能充分掌握并分析判断其利弊和隐藏风险,以便能顺利地转化为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的动力。同时,运用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补充性货币背后需要巨大的技术支持,也意味着存在着无法避免的技术性风险。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缺乏具有这些技术和知识的人才,无法了解补充性货币背后的技术机理,或者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对这些技术理解有误,不仅没有办法正确合理地运用补充性货币提升国际化水平,反而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
然而,补充性货币以及其背后的技术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将补充性货币运用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上,这本身就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如果因为害怕风险就墨守成规,停滞不前,那么注定无法进步。只有直面技术风险的挑战,仔细研究,不懈探索,才能在风险中找出内在规律,并寻找到降低技术性风险的可能方法。因此,本研究认为,对于补充性货币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我们需要采用风险保留的解决方法,只有将技术风险完全暴露出来,我们才能根据具体问题寻找解决途径。
3.心理性风险及控制方法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运用补充性货币推进国际化进程还存在着心理性风险问题。虽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发行自己的补充性货币或者直接使用东道国当地的主流补充性货币作为经营跨国业务的交易工具,但这种交易工具要被东道国及其他国家的客户广泛接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补充性货币的使用,能替代人民币走出中国国界,且不会受到东道国设置的若干规则约束,但由于补充性货币的发行者通常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或者东道国银行及东道国社区,其最初的流通与交易也只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并未被东道国所有的居民熟知。如果是东道国当地主流的补充性货币,东道国客户可能会较快地接纳和使用,这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自行发行的补充性货币,东道国客户可能会存在不信任及疑虑,要说服它们接纳并使用,需要较长的时问。这是一种心理性的风险,人们在面对自己不熟知的事物和领域时,通常会以消极观望或直接拒绝地态度来对待,以保证安全。
此外,由于中国国有商業银行发行的补充性货币对东道国客户来说,是外国的货币,其内在价值完全在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本身的综合实力、信用度和商誉。因此,为了尽量缩短东道国客户对补充性货币的接纳期限,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海外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补充性货币的海外价值。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一切现有资源和平台来强化补充性货币的运行基础,比如将补充性货币的运用与自贸区联盟、社会关系网络体系等资源和平台相结合,强化补充性货币对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作用。此外,东道国客户本身可能会因为宗教信仰、道德标准、价值观念、文化习俗、民族特性等原因对中国产生排斥心理,而这种心理会扩散到有关中国的所有事物。补充性货币在这些对中国具有排斥心理的东道国范围内很难被接纳,这是一种可能存在的现实。这种心理性风险一般较难降低,只能靠长期的行动和表现来改变。对于这些心理性风险,能解决的方法则是风险保留,即正视这样的风险存在,并尽量做好应该做的工作。同时,对此风险造成的负面效应和努力后的结果,不盲目乐观,应随时保持冷静的态度,从容地对待,并做好心理准备解决有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和后果。
4.经济性风险及控制方法
补充性货币的运用不当,还可能会给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乃至中国金融市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性风险。前已所述,中国金融市场由于起步较晚,还处于相对不成熟的脆弱发展期,比较容易受到外部冲击而造成动荡。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对补充性货币的限制和监管较为严格。由于补充性货币的表现形态丰富、种类繁多、且具有法定货币不具备的新功能和优势,很容易在市场范围内流动,也就更具有对法定货币的威胁力。然而,补充性货币的发行,也可能使金融市场上对法定货币的需求量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会加速人们对法定货币的不信任和对国家未来经济形势的悲观情绪,甚至会爆发经济危机。同时,如果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引入补充性货币作为经营跨国业务的主要使用币种,也可能会创造出各种实体或虚拟的补充性货币,加速金融市场上补充性货币的数量、种类和创新速度的发展。补充性货币的空前发展,很有可能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果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自身实力不足,则有可能无法驾驭自己创造的补充性货币,最终造成损失和负面后果。
因此,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使用补充性货币作为促进自身国际化发展的工具,还必须充分认识到补充性货币可能会对自己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带来的经济性风险。本研究认为,面对这些经济性风险,我们采用的控制方法应该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即预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经济性风险,并事先做好风险防范预案,尽量将经济性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经济性风险是可控风险,如果我们能了解经济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就能对症下药,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从而有效降低经济性风险造成的损失。
5.社会安全性风险及控制方法
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补充性货币运用于商业银行可能产生的社会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和威胁。由于人民币尚未完成国际化进程,因此,将补充性货币引入中国金融市场,可能会打破中国对金融市场有效监管的正常秩序。此外,补充性货币的运用,还存在着发生洗钱和庞氏骗局等犯罪风险的可能性。例如,2016年1月27日,瑞典警方正式宣布“维卡币”的运营方式为金字塔式传销,违反了瑞典的相关法律。显然,利用“维卡币”等类比特币进行犯罪活动,并不是唯一的案例。
长期以来,补充性货币的滥用及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一直威胁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安全。比如,由于对虚拟形态补充性货币的投机行为可能获得极为丰厚的利润,社会公众很可能用全部的储蓄参与到这种高危投机活动中。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监督体系尚不健全,利用补充性货币进行投机的将恶意哄抬或压低补充性货币的价格,以牟取更高的不法利益。这些金融欺诈或骗局,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耗光社会公众的全部积蓄,更会严重扰乱与补充性货币相关的所有投资项目和合法交易的正常运行秩序,激发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又如,由于补充性货币的约束体系、问责体系、惩罚体系都还在完善之中,中国金融市场对补充性货币的监管机制尚不成熟,可能会为金融恐怖主义分子和金融犯罪分子滋生进行非法活动的温床。2015年,在香港发生的富豪绑架案中,绑匪就要求以比特币作为人质的赎金,正是因为比特币的匿名性特征。再如,随着补充性货币交易所的兴起(如火币网等),补充性货币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越大越大。在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补充性货币的不断走强,很可能会进一步拉大社会贫富差距,激化社会内部矛盾,增加社会诸多棘手的不安全隐患和风险。
由此可见,补充性货币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存在着安全性风险,一旦补充性货币被引入中国的金融系统,各类对补充性货币的滥用、非法使用或洗钱等犯罪行为极有可能增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的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的金融市场,对于补充性货币的需求也是不断上涨的。这种巨大的潜在需求量,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开拓海外市场的难得契机。因此,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找到合理利用补充性货币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应对补充性货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上被非法使用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本研究认为,要解决补充性货币可能引发的社会安全性风险,除了国家相关部门要颁布法令,对补充性货币的运行进行规范约束和调控外,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也需要主动担负起维护国家金融市场稳定的重任,积极参与打击各种利用补充性货币进行非法活动的犯罪行为。同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也应该从实际管理补充性货币的角度入手,配合相关部门通过研究犯罪分子各类犯罪手法和行为,找出补充性货币可能存在的各类社会安全性风险及漏洞,并及时进行风险防范和损失控制,将补充性货币的运作引入合法路径,从而在不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同时,有效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国家层面对补充性貨币的约束和管制严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对补充性货币的信任。而要使国家的约束机制做到张弛有度,为补充性货币营造一个适合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在运用补充性货币进行国际化的同时,积极主动制定相关的安全性风险防范措施,将这些安全性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为国家相关部门减轻负担,从而强化国家相关部门对补充性货币的信心,促进补充性货币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