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德
前几天刷朋友圈,有一位画家发了一幅图片引起了我的注意,图片表述的大概意思是,目前大部分人的审美停留在:弹(弹琴)得真快,唱(唱歌)得真高,画(画画)得真像。写(书法)得工整。
这里所说的审美,是局限在艺术审美的范围内。当我们不再为吃饱穿暖忧愁的时候,精神需要就变得迫切起来,艺术审美也就变得日常起来。很多高雅的艺术形式,也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吃饭睡觉是物质需要,高雅艺术是精神需要,而且精神需要是更高层次的需要。
这张图片有调侃的意思,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我们虽然跟风似的追逐着这些高雅的艺术,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其美的姿态。
那么,我们就需要一副眼镜,能够从细微中感受到美,感受到雅,感受到高超。而审美就是这样一副眼镜。
由于工作缘故,我能见到很多书画作品。就一幅书法作品而言,我关注的点为是否整齐,是否认得。而业内人士所关注的是布局、层次、用笔、出处,并且从一幅作品中能体会到创作者的呼吸、情绪、创作状态。我看到的是纸面上的东西,他们能看到纸面之外的东西,让整个作品立刻鲜活起来。大概不懂的人,看着看着会觉得索然无味。懂的人,看着看着会兴趣盎然。同样的黑纸白字,卻有着不同的色彩。
再看一幅国画作品,我看什么?我看画面是否丰富,我喜欢的是仿若赶集的热闹,画面上的东西越多越好,颜色越丰富越好。但是行家却要看用笔,看用墨;看线条,看层次;看有墨的地方,也看留白的地方。当我叹为观止的时候,他紧皱双眉;我觉得不堪入目时,他却高兴得手舞足蹈。让人觉得莫名奇妙。如果你忍不住好奇,问一句,表达能力强者,滔滔不绝,表达能力弱者,连连称好。
真是应了那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近年来,很多人抱怨书画市场混乱,以次充好者多。其实这也侧面印证了我们的审美水平需提高。当我们每个人都能透过画面说出一二三的时候,哪还会有以次充好之事呢?
审美是一副“有色眼镜”,不仅能够让所有的作品生动丰富起来,也能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关键的是能让我们对次品嗤之以鼻。对次品抱有成见,毫不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