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的“暴风骤雨”中共享发展红利

2018-05-14 09:37张宝金
奋斗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元宝改革开放村民

张宝金

从小说《暴风骤雨》中的“光腚屯”,到如今和谐富裕的元宝村,在改革开放40年的大潮中,我和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乡亲们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经历了一场改革开放的“暴风骤雨”让村民们脱贫致富,昔日贫穷的土改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踩在党的好政策鼓点上

元宝村在改革开放前家底薄、收入低,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元宝村仍然断不了“穷根”,拿庄稼人最拿手的种地来说,上世纪70年代,中央号召科学种田。当时元宝村没人见过化肥,有些生产队把化肥领回来直接堆进仓库,上级检查前要么泼水似地扬在地里,要么挖个坑埋起来。我把村里其他小队不要的化肥都买回来,按要求用在地里。到秋打粮后,本想看笑话的人都傻眼了,元宝村一共交粮23万斤,我所在的四队交了15万斤,比其他6个队的总和还多。通过这次事儿,我和乡亲们认为,要想致富必须要把党的政策研究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元宝村。改革开放前,元宝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42元,村集体欠债27万元,很多人还笑话我们村这么多年了还是个“光腚屯”。1980年,我任元宝村党支部书记,在抓农业生产的同时,认准了发展工业致富的路,可是元宝村因为穷,一分钱也借不到。1985年,我做通了自己爱人的工作,动员她把多年来一点点积攒的1.3万元拿出来集资。我说:“炒豆大家吃,砸锅就一人。干好了算大家好,干不好先赔党员干部的。”大家看我都横下一条心动了真格,其他党员干部也分别把准备给孩子娶媳妇、建新房的钱拿了出来,一共凑了3.7万元,建成了元宝村第一个小木农具加工厂,当年赢利2万元。1987年,村集体已经有了6万元积蓄,部分村民产生了小富即安的思想。面对这种形势,我和大家强调,改革开放的政策这么好,不能在原地打转,要冲破思想束缚、放眼长远,迅速壮大企业规模。于是村里明确了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发展目标。我和大家经过多次考察,向村民们提出了投资60万元,创建元宝村卫生筷子厂的大胆设想,盈利之后,村利润、企业积累和股东分红比例为3:3:4。也就是说每挣100块钱,村里得30元,用于村里各项开支和公益事业;企业得30元,积累资金壮大发展;股东得40元,算做回报并成为村里率先富起来的群体,以此为基础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村民们出于对我的信任,这项决议一出,村里的干部群众创业热情大增,短短10天时间,乡亲们就集资了54万元,元宝村成功办起了卫生筷子厂。第二年改为元宝山餐具厂,我们生产的卫生筷子开始远销国外。1992年,我们与香港伟盈国际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建厂协议,成立了黑龙江元宝山木制品有限公司,获得了产品的直接出口权;1994年,在上海中铅一厂的支持下,我们新上了铅笔生产项目。

日子眼看着就这样红红火火地过起来了,但也存在新的问题和挑战。1996年,我到大兴安岭考察十余家濒临破产的筷子厂,当地工人气势汹汹地质疑“一群农民还想领导工人”。接管企业后,我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精简人员、提高效率。有工人埋怨,原来12个人烧锅炉,现在只剩6个人,活没法干了。我就反问:“你们车间6个人足够,并且奖金固定,你愿意白养活其余6个人?”收入提高了,企业效益好了,工人们都服气了,元宝村在大兴安岭陆续成功联营了8家企业。企业生产出的所有产品全部运往大连、北京后再出口国外,当年创产值1亿多元。如今,为了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我们还上马了用废报纸、秸秆做铅笔板的项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

敢闯敢试,我们始终挺立在改革的潮头上

回想起改革开放初期,我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为了创业,带头走出村,背着大煎饼去找市场,寻客户。农村人经商都被人瞧不起,坐火车买不起卧铺,带着“马扎子”上车,旅费都需要自己垫上,外地客户来了只能领家去吃住。由于缺乏经验,还常常受骗上当。即便这样,我们也从没放弃过,而是主动向改革要效益,敢闯敢试走出新路。

为了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2000年,我向大家提出了“迈出国门办工厂”的思路,这看似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我们村来说甚至有点“痴心妄想”,可是我和大家早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出去闯,不能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通过7次到俄罗斯考察,4次与对方官员谈判,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并派出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50人,聘用俄方工人100余名,成立了元宝山远东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年加工半成品卫生筷子20万箱,返回元宝村进行精加工后出口,年出口创汇320万美兀。

在办好村办企业的同时,培养科技种田的理念,也需要敢闯敢试的勇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村民们把承包的土地看成了自己的命根子,大家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种田技术和优良换代品种,村民吃的苦多,粮食增产却不多。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下定决心,要带领全村人科学种田,不能辜负党中央的好政策。我带头学习科学知识、使用先进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元宝村的粮食产量。一到农闲,我就和村干部带头清挖村里路边的腐殖土往地里运,边运边向过往的村民讲解腐殖土对改变土壤、培植地力、提高产量的好处。一开始,村民们并没有上心,认为路边的腐殖土和大地里的土没什么两样,只是抱着膀子看热闹。转过年来从春到秋,我和干部们的承包田里亩产超过他们100多斤。到第二年,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利用所有农闲时间,挖光村里的腐殖土,就去挖河塘、沟泽里的淤泥土。几年以后,元宝村以前被破坏的土地,全部得到了改善,成为黑油油的养家地。每当农科部门研制的良种进入农资市场,我和村干部都要带头推广使用。刚开始推广“东农248”玉米种与“合丰25”大豆种的时候,大部分村民嫌买良种花钱多,都不肯用。而我和村干部们的地全部使用了良种,秋收以后,我和村干部们的产量又大大超过了他们,超过了买良种投入的几十倍,元宝村的农业生产由落后一跃成为先进,农业生产效率也大幅度提高。

践行新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积攒后劲儿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我省考察,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改革开放让我们元宝村变富了,我们更有责任保护好我們身边的绿水青山。元宝村从2001年就开始大规模种树,目前植树造林面积已经超过一万亩,其中四千亩为退耕还林。姜春清是元宝村一位普通的村民,1986年初中毕业以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家里只有十几亩地,种粮食的收入实在是太少,做点买卖又不知从哪里着手。正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我主动找到了他,为他提供了资金,盖了猪舍,一次购进了30头猪崽,并为他买来养猪方面的书籍。几年时间,他的养猪场不断扩大,达到年出栏2000多头的规模,年收入60万元左右。我又帮助他贷款承包了500亩荒山,全部植树造林,建了养鱼池、纯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和一座小型烧炭厂,这些年,我们元宝村涌现出一批养猪专业户、养兔专业户、木耳生产大户、林业大户,元宝村村民共同走上了富裕之路。同时,我们元宝村也从拼资源到树品牌,通过土改文化园区建设形成新农村建设成就与土改历史的鲜明对比,向世人展示中国农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能更多地带动服务业、餐饮业的发展,可以切实增加村民收入。

凡事相信党,把脚步始终踩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的道儿上;办事为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干事讲科学,想干事还要会干事。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历经土改农民翻身做主人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两次“暴风骤雨”洗礼的元宝村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中共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党总支书记)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元宝改革开放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元宝“发腮”记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遛狗记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