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心中溢满获得感

2018-05-14 17:41刘晓平马伟杨建军
雷锋 2018年7期
关键词:丹阳市丹阳文明城市

刘晓平 马伟 杨建军

“丹阳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了三年,城市每年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几个月的创建,全市上下都很重视,费了很大劲,出了很多力,整个城市的变化非常明显。我们老百姓生活在这座城市感觉特别舒畅,特别满意。特此书信一封,为丹阳的文明城市创建点赞。”这是84岁的退休老干部黄崇德写给丹阳日报社的信,字里行间透露对丹阳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满满的赞许,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在全市引发了强烈共鸣。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对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发展环境、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

因为文明城市创建,丹阳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面貌等“硬件”不断提档升级,城市管理、市民素质等“软件”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彰显,城乡居民心底溢满了获得感。也正因如此,丹阳的文明城市创建,收获了群众各种真心实意的“点赞”。

2015年,江苏省丹阳市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到2017年创成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目标。3年来,该市对照创建目标,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为宗旨,同心协力,持续不断地展开了壮阔的创建之路。尤其是2017年2月24日全國文明城市创建推进会后,更是打响了一场全市干群齐参与、攻坚克难,合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战”。全市上下以创则必成的信心和决心,查不足、抓整改、补“短板”、提内涵……如今,伴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持续推进,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更培育了城市的灵魂,城市品质和市民文明素养实现了提升,古城丹阳焕发出了新的迷人光彩。

提升“硬环境”,彰显城市之美

“文明城市创建最为关键的是要把城市积存的各类问题解决掉,而绝不是为了一块‘牌子。”丹阳市委书记陈可可说,“一定要把创建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以创促建、以建促创”,以民生、民心为创建导向的指引,一场全市上下大干快上,干群齐参与,合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战役”全面展开。

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城市“硬环境”的提升是基础、是支撑。2015年文明城市创建以来,丹阳市在“十整治”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基础上,聚焦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僵尸车”、小广告、“三线”、违章搭建、占道经营、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等城市的重点难点,苦干实干,扎实整改,实现了城市社会公共秩序、公共环境的明显改善,促进了城市形象、人居环境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城市环境卫生愈显“干净、整洁”。创建中,丹阳市突出精细化管理,细化管理网格,不断强化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社区的日常保洁;注重背街小巷乱牵乱挂、乱晾乱晒等管理,努力做到问题发现及时,整改落实及时;重点突出店外摊和流动摊的管理,取缔流动摊位,杜绝店外占道;突出学校、医院、市场周边等重要节点的管理。

交通井然有序,人车文明出行。今年以来,针对机动车、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行、乱停、乱放等现象,不留余地治“乱”,强势开展城市交通秩序严管整治。严格定人定岗,明确管控要求,全面加强市区、开发区各交通路口的管控;加大了对机动车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非机动车逆行、闯红灯及行人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以及乱停乱放等加大了劝阻和处罚力度。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识得到极大提升,交通秩序大为改善。

丹阳市还创新开展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文明创建大走访活动,组织机关干部用2个月的时间对曲阿街道13个社区、云阳街道21个社区进行了3轮走访,请市民对城市管理、交通秩序、市民素质等方面提意见。并坚持“边走访、边梳理、边解决”。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文明随手拍”和“市民巡访团”活动,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累计发现并处理各类问题1512条。

7月盛夏时节,走进位于241省道旁的马家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白墙黛瓦、绿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格的村庄。村民张生荣高兴地说:“我们村民现在足不出村就有了休闲好去处,跟城里老百姓一样。”2016年以来,司徒镇全力推进马家庄片区、东风片区等重点难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马家庄村按照三星级环境优美村庄标准进行了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司徒镇马家庄村仅是一个缩影。

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中,丹阳市将城乡一体化创建作为重中之重,同部署、同推进。各镇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全力推进集镇和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强了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了集镇硬件设施;强化了集镇区域秩序管理,按照建成区的标准对集镇车辆停放、店外设摊、占道经营、乱堆乱放,及农贸市场、广场等进行了管控,加强了日常管理。村组按照美丽乡村的标准进行管理和维护;开展镇村文明创建月度测评,每月打分,每月排名,得分按照15%的比例计入年底市委对镇(区)、街道的综合测评,以确保城乡一体联动创建,全域文明整体提升。

各镇、村实现了道德讲堂全覆盖,增设了善行义举榜、乡风民俗文化墙,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和以新乡贤为示范引领的乡村文明新风系列活动,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

水环境治理让城市彰显“水乡韵味”。为了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去年,丹阳市对3.8公里的内城河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物理、生物及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措施,重新构建健康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美化了城市环境。今年,该市正在对公园河——联巷河——警钟河这一段内城河道进行水系生态修复,总长度约3.2公里。

城乡创建齐头并进。各镇全力推进集镇和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强了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了集镇硬件设施;加大了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浓厚了镇、村创建氛围;强化了集镇区域秩序管理,村组按照美丽乡村的标准进行管理和维护,全城生态文明水平整体提升。

营造“软实力”,流溢人文之韵

人之文明是文明创建的“软实力”、竞争力所在,更是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丹阳市一直注重创建内涵的引领,通过打造人文亮点,开展各类主题的创建活动,实施创建“大走访”活动等,夯实了创建的群众基础,提升了百姓的文明素质。

“形神兼备”的公益广告增强了城市内涵。2016年以来,城市街头增设了180多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公益广告小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对破旧墙面出新,以手绘文化墙的形式弘扬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人文精神,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胡同文化”;着重打造了好人公园、好人宣德馆、德善一条街、家风家训一条街、二十四小时书店暨志愿者精神展示馆等一批城市的“人文亮点”等。这些处处可见的、“形神兼备”的公益广告,不仅养眼,更滋养了人心。

主题活动让小城处处涌动文明新风尚。丹阳市特别制定了贯穿全年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计划,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通过“好司机评选”“文明家庭评选”“爱心驿站征集”等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素养。同时志愿服务成为了“城市自觉”,志愿者除了在重大节日参加宣传活动外,还利用双休节假日走上街头,维护交通秩序,争做“交通安全小卫士”,经常性的帮扶结对社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元化、专业化和岗位化的志愿服务。

志愿服務实现了常态化。2016年丹阳市举办了首届公益文化节,开展“文明在心中,安全伴我行”文艺巡演,举办了“文明跑起来”快走、志愿服务集中行动、首届丹阳平面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目前,丹阳市注册的义工团队有16个,义工总数近5000人。2016年,为困难群众服务2500次左右,参加义工7411人次,享受服务的困难群众达7252人次。在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价发布中,丹阳跻身指数百强榜第42名,且位居全国县级市第9位。

文明创建“大走访”提升了参与率、满意率。2016年,丹阳市创新开展了“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全城大走访活动”,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先后在建成区9万户居民中开展了2次“大走访”,在全市城乡30万户家庭开展了1次全市“大走访”,真正做到了无死角,全覆盖,深入每一户家庭,倾听群众意见,列出779项问题清单,做到简单问题即知即办、复杂问题分类落实,每个群众提出的问题,都得到一对一的回复,真正做到了“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真心真情的走访,难点热点的解决,使群众的满意率持续提升,今年的3次民意测评满意率均保持在90%以上。

攻坚“老大难”,凸现精气神

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创建,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比的不光是城市颜值气质,更是干部的精气神。

丹阳市委市政府以“创则必成”的信心和决心,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以“一张图、两张清单、三项制度”为抓手,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一张图:各镇(区、街道)、各部门对照测评标准,根据自身职责,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进行挂图作战。两张清单:“任务清单”,对创建涉及到的378项具体工作,明确职责部门、分管领导、职能处室和完成时间;“整改清单”,积极开展现场督查、暗访督查、回访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账销号。同时,市领导挂钩制度、半月点评制度和常态化巡查制度“三项制度”有效确保了创建中的问题能及时交办、及时解决,以及创建成果的常态长效。半月点评制度,每半个月由主要领导召开点评会,及时发现问题,交办任务,要求当天有答复、三天有进度、一周整改到位。对工作不力、整改不到位的,通报处理到人;常态化巡查制度,对建成区内各村(社区)、点位定期开展巡查,并将所发现问题立即上传创建QQ群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发挥“文明随手拍”和市民巡访团作用,全民参与、全民监督。

练湖综合楼和老城镇家具厂多年积存的“脏乱差”,一直没能解决;大泊集镇道路两侧的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始终没能彻底整治;港汇广场临街餐饮店油污直排,臭不可闻……面对城市中长期积存的一个个“老大难”问题,全市上下不遮、不掩,职能部门不推诿、不扯皮,迅速组织力量,多部门整体联动、攻坚克难,最终让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啃“硬骨头”、破“老大难”,是丹阳市文明城市创建中补齐城市发展“短板”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丹阳市对照测评标准全面排查,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开展了城市主干道、重要节点、主要出入口“绿化美化亮化”行动,全方位提升形象品质;开展控源截污、黑臭水体等水环境整治,以重现丹阳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加强无障碍通道、智能停车位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硬件”水平;强化了交通秩序的常态管控,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识得到极大提升;对全市344个老旧小区的楼道窗户、照明和墙面全面出新,并开展“三线”整治,彻底解决困扰老旧小区居民多年的各类顽疾;重点开展了存量违章清理和“僵尸车”、小广告等城市“顽疾”的整治;练湖综合楼、大泊集镇面貌的彻底改善,122省道、241省道和迎宾路三条干道沿线环境整治和绿化景观提升;同时,云阳街道、开发区、司徒镇、延陵镇等地进一步加强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整治力度,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黑臭河塘、城市菜地、破败房等进行了全面整治,有效提升了城中村的环境面貌。特别是开发区的蔡基新村、司徒镇的马家庄村按照三星级环境优美村庄标准整治和提升后,优美的环境让村民乐开了颜。

一系列实实在在开展的整治行动,将城市发展的“短板”一点点补了回来,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正如家住练湖新城综合楼一位居民的感慨:“我们这里这么多年来一直没能解决的环境问题,今年终于得到解决了,丹阳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是实实在在的,过得硬!”

猜你喜欢
丹阳市丹阳文明城市
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
对打造书香丹阳的几点思考
梦寐以求的《爆笑校园》
丹阳市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与技术提升途径
团昆明官渡区委开展“携手抗艾,共创文明城市,你我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丹阳市2016年水稻品种安全性测试试验
不做作的文明
How To Achieve Efficient Reading
亲人啊,你们的爱重如山
铁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