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宝忠
和风东来,蓝图舒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立意深远、催人奋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高度自觉和远见卓识,是新时代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哈尔滨师范大学作为我省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必须牢牢抓住全国教育大会召开的有利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切实肩负起党和国家所赋予的神圣职责。
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历史时期,要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化改革创新,人才质量亟待全面提升。培育人才归根结蒂依赖教育,高校在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方面责无旁贷。哈师大将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将进一步彰显教师教育特色,打造“精品师范”,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构建以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师德教育以及自我发展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大力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覆盖全省的G-U-S教师教育联盟为载体,推进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小学校联合培养教师教育人才。以建设创新型国家、造就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驱动,坚持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构建教研衔接、教研相长的集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精神,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积极构建“112349育人模式”,建立完善“十大育人体系”,着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完成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始终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着力使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实践者,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师资和高技能创新拔尖人才。
躬以践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要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方位适应,加快推动知识创新对产业驱动能力的深度对接,努力把高校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成果,成为现实生产力。哈师大将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契机,实现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学校将继续加强艺术、教育科学、语言文化、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经济管理等“五大板块”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在继续保持基础研究领域优势地位的同时,以高层次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等科研平台为载体,努力打造具有突出优势的科学研究品牌,产出高层次的科研成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推动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力。学校将继续在高教强省“五个服务计划”“三支一扶”“村村大学生计划”和扶贫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努力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高端智库,通过成果转化、政策咨询等形式,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努力把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烛照方向,突出铸魂和价值引领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复杂多变、冲撞消长,党和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凝聚中国力量,使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高等学府“兼收并蓄,而开风气之先”,从成立之初便成为人类社会的动力站和思想库,始终自觉处在社会改革和文明进步的前沿。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因此高校理应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为党和国家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挥重要作用。哈师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突出优势,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省高校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参评231所高校的B+(前10%~20%)。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团队获批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成立了东北三省首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校将充分发挥理论优势,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立足龙江发展建设实际,组织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方面竭尽全力、坚持不懈。积极倡导广大专家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回答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同时从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错误思潮的认识与批判,努力坚守理论阵地、抢占舆论阵地、打造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各类教育教学、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式,以及校园网、期刊、校宣讲团等资源,在争夺意识形态主动权上下功夫,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发挥广泛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
传承文明,助力龙江文化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职责使命的阐述也指明了汇聚众多高水平教师的高等学府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崇高使命。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重要的办学功能,高校是民族文化成就和精神家园的守护者,是文化衍生和传承的重要基地。高校有責任也有能力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作出贡献。高校要从完善机制、特色活动、理论学习等方面人手,继承发扬大学精神,力求通过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延续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固守国家和民族创造精神境界的宝贵精华。哈师大拥有众多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建有东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一方面要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全面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史教育,并力求与学校文化建设相互联系,与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紧密融合,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调适、辐射等重要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不断丰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研究阐释。此外,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学校连续33年承办的“哈夏”音乐会专场演出,以及依托哈师大建立的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和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等平台和载体,积极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坚持高层次、高品位、精品化、特色化原则,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打造具有中国传统元素、黑土韵味、龙江情怀的特色文化艺术精品,着力把学校的文化艺术资源优势转化为我省的文化事业优势,着力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的功能和传播辐射作用,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竭尽全力为龙江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