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2018-05-14 09:38乔蕤琳袁重胜东梅迟沫涵
奋斗 2018年22期
关键词:特色习近平大学

乔蕤琳 袁重胜 东梅 迟沫涵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高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走文化强国道路,树立文化自信和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指明了方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仅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决策的必然选择。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明确文化建设重大意义、根本遵循,积极探索大学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努力培育优秀文化形态,以引领时代发展。

一、正确理解新时代大学文化的内涵。201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加强对中国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宣传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由此,几乎每一年,习近平总书记都要对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提出进一步要求。他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大学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大学不只限于对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功能。高校要充分领会大学文化的内涵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要意。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大学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文化起源于“人化”,即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时起到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的“化人”功能。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大学就是通过文化来培养人、创造人,通过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造,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从而塑造健全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一些专家认为,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根本目标是:围绕“双一流”的发展目标,建设主流价值深入人心、文化传统根基深厚、学术创新氛围浓郁、高雅艺术浸润深刻、文化服务影响深远的特色文化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文化素养,凝结文化成果,为一流大学或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可靠保障。

由此,大学文化构成应包括两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二是具有本校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特色的大学文化精神。前者是大学文化的遵循,是灵魂和筋骨,后者是大学文化的动力,是翅膀和血肉。

二、大学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大力发展高校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是树立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凝聚人心、聚揽人才、聚焦合力。

大力发展高校文化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必须变革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大学的文化属性更加突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大学文化之间内在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大学文化的发展是新时代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高校文化建设是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必要条件。党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正式确定42所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95所学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要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要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确定和提出不仅是对这近150所高校质量的提升,也是对全国高校提出了全新“双一流”标准,以点带面,促进全国高校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人文思想等综合的体现,也是大学本身追求的终极目标。发展大学、建设大学,就是要突出大学的本质,充分发挥大学功能,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文化,以引领社会风尚、国家精神。因此,大学文化始终是大学建设的内在精神动力和首要基础条件。

三、高校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要用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新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开展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大学文化建设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和灵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大学精神建设的各方面;要注重发挥互联网在培育大学文化精神的重要阵地作用。互联网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坚持用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把握时代主动权,把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牢牢把握在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要注重掌握全过程育人原则,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是提升高校师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公民道德建设等。高校要注重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大思政”格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掌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原则,在润物无声中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动力。依托中华悠悠历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要注重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和隐性教育作用,增强课程设计性、形式感,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索运用生活式熏陶理念,加强隐性教育,将灌输式教育转变为熏陶式感化。将以高对低的教育姿态转变为平等的对话沟通。

四、培育大学精神,创新高校特色文化。大学精神具有引领性特点。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灵魂,是大学整体的精神动力和支撑,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发展理念、定位,决定了大学未来发展样态。因此,大学精神应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层面的纵深和拓展。并且,大学精神要在充分研判学校发展定位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评估后确定,力求全面性、引领性、实用性。

大学精神具有独特性特点。大学精神是大学的名片,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因此,要在充分了解大学历史资源和未来发展定位的前提下,在明确大学发展方向、体现本所大学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做出高度凝练和概括。

大学精神具有长期性和时代性兼顾的特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学精神的内容不宜改变,要担负某一历史时期引领大学发展方向、体现大学价值追求的重要作用。同时,又要兼顾时代性的需要,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自身内涵。

校风校训都是大学精神的良好载体,我们要充分挖掘、总结提炼能够体现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并将大学精神融入到学校所有的日常工作学习中,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领悟到,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特色习近平大学
至善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