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东菊
近年来,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攀升,而这些慢性疾病的常见后果就是慢性肾脏病。在老年慢性肾病中,以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肾病居多,在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合并肾脏病,会使患有上述疾病的老人死亡风险成倍增加。同时,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加剧慢性肾脏病的恶化,一旦肾脏功能变差,其恶化程度很可能在10年内让肾功能完全进入尿毒症状态。
肾脏的功能就如同筛子一般过滤血液,因此,肾脏的过滤能力就成为了临床医生评估腎脏功能的主要方法。临床主要通过抽血检查血中尿素氮与肌酐来判断肾功能的好坏。老年人血尿素氮与肌酐的急剧变化都可视为肾脏病。
由于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很多老年患者未能及时就医和诊断,延误了后期的治疗。因此,老年人及其家人,一定要多了解一些肾脏损害时的症状。一旦发现老人脚踝水肿、晨起眼睑水肿、皮肤瘙痒、尿色变红或泡沫尿等,都应及时就诊。
此外,由于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上升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因此,老年人最好在每年的常规体检中加入血尿素氮和肌酐检查。
很多老年慢性肾脏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早期发现,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肾脏保护治疗,控制代谢障碍,减少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等,都是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老人如果被确诊为慢性肾脏病,在积极接受治疗的基础上,也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比如饮食要清淡有规律,控制盐和磷的摄入量,多饮水少饮酒,痛风的病人注意吃低嘌呤的食物。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
很多药物都对肾脏有损害作用,特别是老年人的肾脏。目前来看,对肾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最多的是抗生素,其次为非类固醇药物,如速效感冒药、止痛剂等。因此,老年人不要盲目迷信药物,特别是中药,更不能乱用偏方、土方。要记住,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老年人由于体质较弱,抵抗力低下,大病小病不断,吃药在所难免,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积极治疗,也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因此,老人在服用药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用药前检查肾功能和尿液;二是同类药物尽量选择毒性小的;三是肾功能有变化时及时调整剂量;四是服药期间勤喝水,密切观察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