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千古名诗,表达了中国人的乡愁情结。乡愁是对故乡永远的思念和情愫,是割不断的文化记忆。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彰显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乡愁的重要载体。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扩张,许多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古镇和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命运。
如何留住拥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老街、古村落带来的美好回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非常关注。《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拟于今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欲通过立法来挖掘、抢救、保护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
消失的记忆
金刚碑坐落于北碚区北温泉镇,因北山上一块碑形巨石刻有唐人所题的“金刚”二字而得名。清康熙年间,北碚缙云山地区煤业兴旺,金刚碑码头则是运煤外销的重要出口,一些运煤的农民在金刚碑建房而居,这里日渐兴盛起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的金刚碑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只留下杂草丛生下的残垣断壁,树荫下的房屋爬满了藤蔓,蜿蜒的石板路上布满了青苔。
“这里几年前就没有原住民了,特别是最近五年来老街根本就没有保护可言。”曾经在金刚碑居住过的市民申明蓉说。
“古村落作为完整的历史载体,资源宝贵,需要用心将其保护,并通过整体旅游开发,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市规划局相关人士称。
好在,金刚碑修缮工程已纳入日程,近期工程將全面启动,持续时间为3年,计划于2020年全面竣工。
在我市,有诸多像金刚碑一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随着原住民的迁出,日渐破败。
近年来,各级政府开始对过去大规模旧城改造进行反思,加大了对城市文脉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大部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基本恢复了传统街区风貌,为发展古镇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很多古村落原有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受损较为严重,尤其是那些够不上文物保护级别,还未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却有保护价值的建筑遗产,被破坏的程度更加严重。
破解法规缺位问题
“由于缺乏相应的立法,文化遗产保护遭到极大冲击。”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盲目过度开发、不合理的旧城改造、不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等行为都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近几年来,历史文化资源点被破坏的报道屡见不鲜。
比如,因为荣昌工业园的修建,导致 5 处文物点遭破坏,这批文物皆为地下古墓葬,时代跨越宋元明清,是非常重要的史实资料;江全泰号曾遭到严重破坏,但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至今未处罚到位。
在该条例的立法调研中,调研组成员了解到,政府与行政部门权责不明是一大问题。现有的保护性文件并没有对各个行政部门的职责与权力范围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造成有的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在保护工作实施的管理中职权不清,出现越界管理,或者都不管理的现象。
还有甚者,因为对历史文化名镇(街区)内存在的违反保护规划要求的建设行为缺乏制裁与约束,一些名镇保护实施不到位,违法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名镇特色遭到严重破坏。比如丰都县高家镇、忠县洋渡镇、奉节县兴隆镇、酉阳自治县清泉乡4个古镇破坏程度严重,以致被要求取消其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虽然一些地方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但由于制定机构的行政等级不高,法律效力及执行力不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有章不循、流于形式的问题,使得管理规定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在实地调研中,地方政府面对此类问题也有些束手无策,希望能有一部法规予以指导、规范。
明确保护责任和权益
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近些年,也有一些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但是保护利用修缮后,权属问题该怎样定义?调研组成员在走访金刚碑和大足雍溪镇时,这个问题都被提及。
大足雍溪镇相关负责人称,在古镇的保护中,有一些社会资本对开发修缮有意向,但中间存在权属不明的问题。“这样一来就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希望通过立法,对权属问题给出解释和定义。”该负责人称。
在征求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时,有部门建议,在立法时要解决保护意识差、保护积极性不高、公众参与程度不足等问题,要通过立法明确保护的责任和权益,促进全民参与。
特别是在明确产权人相应权利的基础上规定各方职责,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继而重申建立社会参与制度,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将社会的监督以及立法参与都纳入立法与执法程序。
同时,各区县政府还要根据条例,制定鼓励活化利用具体措施,包括人口结构调整、业态策划、社会资本投入等,鼓励和支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区进行活态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传统手工业和相关文化产业发展。
“名城、名镇和名村是历史最重要的物质载体,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过程,凝结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市人大城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此进行立法,就是破解保护中的难题,守护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