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
诗犹药也,可以疗疾,故又称“诗歌疗法”“诗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唐诗》载,东川才子、新乡县尉李顽的《圣善阁送斐迪入京》里有“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饮”之说。
诗药治病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的辞赋家枚乘的《七发》。枚乘借主客问答,写楚太子有病,药石针灸皆不愈,最后吴客以“要言妙语”终于使太子“据几而起,海然汗出,霍然病已”。
吟诗能醒脑提神。民间传说,一秀才呕心沥血,读书习作,用功过度,文成而病。郎中洞知病源,并不开方下药,却拿起秀才的文章故意颠三倒四地读起来。秀才见自己的“锦绣文章”被读得支离破碎,牛头不对马嘴,大怒之下翻身而起,夺过文稿,高声朗读,以纠正郎中之错。谁知读后顿觉神清气爽,痛楚顿消。自此,秀才每日坚持吟诗,疾病也不药而愈。
吟诗能医头风。传说宋哲宗患有头痛病久治不愈,一个太监给他读了一首自称会写诗的皇帝写的歪诗:“泼听瑟梧风,漫抛接建章,归来室里坐,打杀又何妨?”哲宗听后捧腹大笑,头痛病不治也好了。《陆放翁全集》载,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家乡隐居,“身杂老农间”,十分关心百姓疾苦,一边在村头树下与乡民饮酒吟诗,一边为老农看病施药,在他的《山坟经行因施药》诗中就留下“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药,吾诗读罢自醒然”的名句。
诗治愈忧郁。《李颖游记》载,扬川县令孙胜,因心事不遂,忧思过度而患忧郁症,多方服药无效,便请来名医李颖诊治。李颖精通中医,且诗文绝伦。他通过面诊和闲聊已知县令病因,便让人取来纸笔,开了一个奇妙的处方,然后索要了许多酬金。李颖走后,孙胜拿起处方细看,只见纸上画有一个光着屁股的小孩,背上写着孙胜字样,下面落有一首诗:“县令姓孙实不祥,呼宗唤爷度时光,开口比人小两辈,姓‘儿也比姓‘孙强。“孙胜看罢,气得哇哇大叫,他越看越怒,越想越气,一阵翻滚恶心吐出一恶臭秽物,谁知顿感心舒气畅,忧郁之症一扫而光。
赏诗能祛除烦闷。传说,一日,唐代诗人韩愈心情忧闷,有些头痛,便坐在椅子上合眼小憩。忽有家仆来报:“门外有一少年求见。”韩愈把手一挥说:“今天我心情不好,什么人都不见。”家仆说:“我说了您不会客,他硬要我把这本诗集拿给您看。”韩愈翻开诗集,开篇是《雁门太守行》,第一句便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啊!好大的气魄!韩愈高兴得站起来,继续念道:“甲光向日金鳞开。”多么优美的诗句,多么壮丽的景色!韩愈边读边走,忧思头痛顿时一扫而光,他立即命家仆:“请客人!”这位“客人”就是当时的“诗坛新秀”,被后人称为“鬼才”的李贺。
悟诗能解人心结。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为人公正清廉。一日,他接到家书,其意是家人与邻家因修筑围墙相争,老爷积气成疾,想让张英以权势压制邻家。张英不但不采纳家人意见,反而主张退让。他赋诗一首劝导家人:“千里修筑只为墙,让他三分又何妨。长城万里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老父看罢,豁然而悟,积气顿消,立即让界三尺。邻家深感惭愧,也主动让界三尺,于是,一条“六尺巷道”便成为传世佳话。
读诗能治气痛。清代青城子的《志异续编》中载一则医案说:白岩朱公患气痛,每当疾发时,取杜(甫)诗朗诵数首即止。书中分析说:“取所爱读之,则心恬神适,疾不觉自忘。”
在当代文坛上也有以诗药疗疾的趣闻。那是著名诗人贺敬之,1992年5月于杭州作《富春江散歌》,其小序云:“我于去年体检发现重疾入医院治疗,今春出院赴杭州疗养。行笔仍如以往不拘旧律,因此以‘散歌名之。待向方家求教前,姑自书、自诵之,抑疗病之一法耶。”诗中有两句“长啸畅笑消病颜,云月八千有此缘”,真可谓深得其中三昧。
读诗养生医病,在国外也早有实践。据英国权威报纸《泰晤士报》披露,1882年英国著名医生西摩·布利曾用《爱的深化》诗集为“诗药”处方,让病人尽情朗诵,结果治愈了多例抑郁症病人。据美国《纽约时报》载,1959年,美国妇女马茜·辛普森思患乳腺癌,手术后,遵照医生开的“诗药”处方,坚持吟诗疗疾,并学会写诗,以此来消除癌魔对身心造成的阴影,一年后,果然得到了康复。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拥有5700万人口的意大利,会写诗的竟有百余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人,写诗并不是为了向报刊投稿或结集出版,而是以诗言志、言情、助兴、消愁、治病。凡是到过意大利的人,就会发现当你走进书店,就可以买到如药品一样装潢的“诗药盒”,上面有标明经国家医疗卫生部门核准的字号及“主治”“禁忌”“日服量”等字样,盒内装的是印刷十分讲究的精美诗篇,其中不少名家作品,有的则是诗药制药厂自制的产品,一个疗程往往要服用一个系列的诗药,其精心设计的配方均出自著名病理学家和文学家之手。这些诗药主治失眠、健忘、神经衰弱、食欲不振、情绪紊乱、精神分裂、抑郁症等病症。服诗药,主要是吟诗,犹如做健身体操,它既要求发音准确,又要求有正确的站立挥臂姿势,反复吟诵多少篇多少遍都有严格要求。
为什么“诗药”能疗疾?这是由诗的本身具有特殊内涵决定的。由于语言是一种特殊符号信息,而诗赋又是语言特殊符号信息中经过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晶与高度浓缩,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对人的大脑“条件反射”与“心灵感应”远非一般语言符号信息所能匹敌的。所以随着人在反复吟咏诗赋,在大脑皮层必然会激起阵阵感情漪澜,在心理与生理机制上引起特殊效应——共鸣,使心境与美妙、宏阔、清新、幽深的诗境融为一体,陶冶了心灵与情操。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所指出的:“诗的境界在刹那间见终古,在微光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这时,人的心情完全沉醉于诗境馈赠的健康情绪之中,自然而然地把一些心理疾病隐患冲洗掉。
从当代医学角度上来看,科学家、病理学家们在从事诗药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朗诵诗不仅能增加肺活量,而且能被其艺术魅力所感染,令人“忘我地”进入角色,使大脑与相关的神经敏感度大大提高,血液循环加快,酶与乙酞胆碱等健康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分泌增加,血流量与大脑神经细胞调节到最佳状态,促使体内新陈代谢更加旺盛,增强“御敌”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所以说诗药,犹如欣赏美画、欣赏动听的音乐,在欣赏诗的艺术美中,使人的脑细胞得到激发,促进其分泌对人体有利的激素。这就是集艺术与医学之道于一体的“诗药”的魅力所在。因此,现代社会中的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都可以采用诗疗。如失眠症可吟咏意境朦胧、节奏平稳的诗歌来治疗;精神抑郁症可吟咏文字优美,具有丰富想象和深邃哲理的诗歌来治疗。不同的诗歌所产生的作用截然不同,因此诗疗也和药疗一样,要因病而异。
诗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载体,也是养生医病的良好处方。读诗是修养心灵、健美精神的自然疗法,是沉湎于美读后的陶冶情操、排遣情绪的心理治疗过程。朋友们,让我们多读些好詩,来养生益寿吧!